农村房屋现状是单幢的砖混小楼为主,一般二至三层,其占地面积之宽则是城里人一见了就会自愧不如的。问题是这些小楼的设计现在过于单调了,问题在于这些单调地建下去最终会丧失农村的特色,问题还在于改变这些设计方案并不是很难的事。住宅建设,终生大事,能一次性建得十分理想应是谁都乐意的事。
都市的建筑专业大学、建筑设计室可为此开一个长期的专业班或业余班,或组织人去到小城镇和乡村搞专业培训,或专设一个“农村新房设计系”,或由××教授个人自己创办一个培训班,大型的房地产公司也可主动出击,自己办班。
这些都不难做到,难的是不要闭门造车,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多方面的专家相结合,还应特邀乡土文学作家、诗人、乡镇干部、都市市民等人参加。
首先是一场大征文(或大调查),征求对于农村新房的想象、构思和创意,重点是征求农村青年人的,仅仅征文对于农民是不够的,还要建一批各种风格、式样的试验房,让农民广泛参观并在其中试住一段时间,再提出意见和建议。
农村新房可分为传统风味型、传统改进型、花园别墅型、田园诗意型、自然生态型、浪漫艺术型、家庭企业型、古典城堡型、地下宫殿型等。
让它走出走出贫困年代无可奈何的简单选择,走出对于城市房屋的毫无新意的翻版,走出旧思维框架里千篇一律的格调。
现阶段最为看好的当属家庭企业型、自然生态型、传统改进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后,才有条件向其他型的迈进(个别先富起来的属于例外)。
“中心”将由设计单幢房屋走向设计院落,由设计院落走向设计村落,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设计院落和村落时,先根据初步的设计搞出一个大的缩微景观,由村民们讨论、反复修改,待基本同意后定型,然后各自再建,时间可先后不一。
院落与村落都要精心作一个环境、生态、绿化、诗意、产业的整体设计,还要鲜明地体现出每一院落和村落的个性、风格、特色来,这是对设计师们的挑战。
待到有一日,集经验之大成,它便将有实力设计出既显原始民俗风情、又含现代都市韵调的乡村集市了。
如果把新房设计与优质材料提供、施工指导即售后服务结合起来,那它赚的钱可就不是屈指可数的了。
它还可与农民合伙开发房地产,开发市民神往的平民别墅,开发市民和乡民共用的彼此都觉得满意的山乡公寓(本章中另文专论)向城市人出租、代租、出售,那它不发财谁发财?
这是一个市场广阔极了的行业,是新的达几百万座、几千万幢的,是旧的不断翻新或推倒重来的连续不断的大业务。
中国农民,有恩必报,谁先下手,谁先成就此大业。
我似乎还不能说时机已经成熟,但我敢说征兆已经出现,抓住征兆,果断实施战略转移,应该是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