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了,企业文化对中国许多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加上学术理论界对企业文化问题的各说不一,企业家的头就疼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属于硬管理方式,企业的风气习俗属于软管理方式,后者一般也就被称为企业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本文就不闸述了,重点介绍几种最新的最先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已经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意识和精神,它的文化必须首先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意文化),这是天才也已无法撼动的铁律。有一位总裁说得好:当一家公司的所有人员都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时,是非常危险的现象。需要鼓励公司员工,以创新的方式来思考公司的业务、所处的产业、顾客等课题。以不同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反应或机会,创造出许多新的机会,得到新的理解或学习。而敢于对公司营运的所有层面提出疑问,可以不断把创新的源头活水注入公司文化中。
微软公司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呢?20多年就发展到了几千亿美元的市值,这是过去的大工业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其原因学者教授(包括中国的学者教授)们也作了成千上万篇的论文研究了,可不知他们是否对比尔·盖茨的这句话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创意有如原子裂变,每一盎司的创意都能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效益。”我认为这句话才是解开微软之谜的金钥匙,微软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创意文化(创新文化),正是这种创意文化打得一个个竞争对手落荒而逃,即使它们的资金、设备、厂房、人才、经历曾经比微软雄厚不知多少倍,最终也不得折服于这种文化的脚下。再听听比尔·盖茨的另一句话就更明白了:“知识经济就是创意经济。”……
其次,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速度文化。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传统竞争因素的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而新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竞争。这一文化和创新文化是一胲相承的,文化死气沉沉、平庸保守的企业会表现出超人的速度吗?那绝对是不可能的。2000年3月市场价值超过微软的思科系统公司信奉的企业信条是:“在未来的商场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这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观,与英特尔公司的“十倍速时代”的说法不谋而合。
读读这一段最新的资料,对此的印象可能更加深刻:……海尔工作人员向(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先生详细介绍了这款冷柜是由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提出创意,海尔科研人员仅用17个小时就做成了手工样机后,科特勒先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7小时?”他重复了一遍,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又不相信地问道:“仅仅17小时?”随后是一连串的赞美:“Verygood!”(很好)“Successfuldesign1(成功的设计)“Fabulousspeed”(神奇的速度)……
第三,离开了网络文化(虚拟文化)的创新文化和速度文化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还应该是一种网络文化。英特尔总裁葛夫说过:一家1995年还没有上网的(美国)企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了”,海尔首席行政执行官张瑞敏也说过:“企业不触网必死”。
网络文化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呢?(1)、企业可以利用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性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既增加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业经济时代常规运行中的硬设施投入,从而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2)、企业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耗费在低价值产出和常规的普通工业生产中,后者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分工体系由订货或合营方式来成。由此可见,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康柏、耐克、可口可乐等美国公司就是虚拟经营的典范,它们不断地制造概念,通过概念来进行市场扩张。(3)、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创造新目标消费者,向特定的人群“购买消费”。在全球生产普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超市化,传统的消费概念已经过是发现消费,而创造消费,从有限消费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网络(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这里,时间是商品,感情是商品,文化的差异是商品,品味是商品。你能打动消费者,把他的时间买下来,把他的文化品味买下来,新的文化商机就出现了。
其他的还有团队文化、学习文化、联盟文化等等,这些就留在以后的空间中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