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正是我的青年时代,在我的记忆中当时最有有名的手表是上海的“梅花”和重庆的“山城”,现在呢,中国的手表似乎除了“飞亚达”之外,都败在精工、雷达、劳力士手中了。
由于技术、经验上的巨大差距,如果平面硬追,不少钟表厂的希望是不大的,如果敢于独创特色,那将会有一条新的生路。
能不能创意设计一种人生之钟呢?
这种钟是定做的,如果为婴儿定做,就设定时间80年或100年;如果为中年人、青年人定做,就设定时间20年、40年或60年(具体时间均由顾客自己定),每一天或每一周作秒针移动一格。
一律采用倒计时方式,将过去了的时间痕迹全部抹掉,使之成为一片空白,成为对个人心理上巨大的压力:宝贵的生命正在消逝,该做的事要赶快去做……
依此联想,还可以制作公司生命倒计时钟、产品生命倒计时钟、产业生命倒计时钟(它们本来也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将其高挂在公司的大门口或醒目之处,作为公司、产品、产业生命的的预警之钟,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唤醒其创新意识和再次创业的斗志。
一个全新的钟表企业,很可能就这样的诞生了。
———选自舒明武创意著作第二部《新鲜的出发点》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