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作者自序

[日期:2007-09-16]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关于创意和我心目中所喜爱的创意(主要指主动性创意)的样子,这部书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就不想再说了。
    
    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要热衷于创意呢?因为我认为,从整体上来说,从深层次上来说,中国人的创新力、创造力、独创力还远远没有被唤醒,而就我所处的时代和我个人的情形来看,最佳的就是从创意着手,去进行“唤醒”的努力。
    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要热衷于主动性创意呢?我为什么没有以完成客户要求的被动性创意为主呢?这一方面与我所在的内地城市(重庆)的头脑产业市场的大气候有关,另一方面与我的个人知识结构有关,我所爱的诗、科幻、未来知识都与创意密切相关,并对创意的孕育、滋生和成长有极大的补充作用。
    我想说的是:主动性创意的最大功能,不在于它的直接实用性,而在于它的思维启发性,尽管它们还有些粗糙、有些朦胧、有些天真浪漫,但它们仍然能让那些冰雪般聪明的读者骤然间发现新的财富之源、捕获新的商战契机、领悟新的竞争妙计、爆发新的创业激情。
    我想说的是:构思新创意──特别是构思主动性创意的工作是艰苦的、曲折的、有时是孤独的,而它又经常遭到“可行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想象力太过丰富了”之类的指责,要想直接用它来打开中国目前的市场,还需要一番“韧性的战斗”。
    我想说的是,创意也是有弱点的,它只是魂,若不附在某一体(如广告、公关、服务、产品开发等)上,再好也不过只是一个“魂”而已;创意更不是全能的,它只是成功的前端、胜利的前奏,如果没有精细的策划、有力的执行作为后援,它会失败或者被扭曲得不成样子的……
    
    自1994年起,我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职业创意人──以主动性创意为主的职业创意人,我一直想把自己的创意文章写得更加绚丽多姿,像世界名诗名曲一样的优美动人,值得高兴(或沮丧)的是,我的文章已经多次遭遇了抄袭,也早已有人在关注和收集我的文章了,《创意风暴》第一卷出版后,我陆续接到了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赞赏和支持。
    从那时起,我便全力以赴于中国创意产业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在报刊发表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策划文章,如“重庆大礼堂新形象”、“重庆皮鞋城新形象”、“都市新商潮、“房地产商品”、“摩托车新构想”、“都市旅游”、“新型餐饮业”……另一方面担任了多家企业、广告公司、报社的创意策划顾问,成功地为不少企业、产品、品牌成功创意策划了广告词、营销方案,形象包装方案……
    
    1997年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创意风暴──舒明武商战策划》,该书是一部具原创性、独创性思维特色的著作,有的读者发表书评称“几乎一夜未眠,36万字一口气读完,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有的读者在来信中写道:“深为书中的奇思妙想击节赞叹,令人耳目一新,为之热血沸腾”……
    同年我还发表了反响强烈的《重庆振兴九大创意》(有读者在给编辑部的电话中称“一口气通读了四遍”)、《新重庆创意第一波》、《邓小平纪念广场创意策划》……
    同年秋至来年春,我以舒明武创意工作室的名义承接了重庆裕佳集团公司公司的整体形象创意策划业务并亲任总策划,整个策划为期半年,在企业整体形象创意策划的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不少新的突破……
    
    1998年以来,我相继在《商界》、《销售与市撤、《企业销售》、《中国商人》、《经理人》、《智囊》、《广告导报》、《厂长经理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长篇重要文章:“迎接创意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急需一场创意革命”、“创意是金”、“现代企业,创意制胜”、“企业首需好战略”、“中国脑谷”、“产品定位创意漫谈”、“新创意掘出新财源”、“决胜当代的十六字诀”……
    今年初,我与《商界》杂志社合作试办了国内第一家“商界创意专卖店”,广告及“创意商品之样品”一出,一时间《商界》编辑部的电话几乎打“爆”;至今年7月底止,我的工作室在《重庆晨报》上首倡的“创意导刊”也已20多期了,已经成为品牌专栏,已经有人来专程跑来全套复印了……
    今年3月,我因’99重庆南山泉水鸡文化节的文案创意策划而获得政府首次颁发的创意重奖;今年5月,“山城夜景国际灯光艺术节”的旅游战略大创意受到重庆市领导的重视,市长蒲海清亲笔作了批示并特邀与会座谈……
    为了进一步倡导创意思维,促进企业创新,我已经开始进行一场以《企业竞争,创意致胜》、《创意思维的常识与技巧》为标题的巡回演讲咨询,除重庆外,已经走过了自贡、德阳、郑州、新乡……所到之处,均受到了企业界、广告策划界及相关人士的热情欢迎……
    
    我这卷书中的创意,只是我创意之库存中的一部分、一小部分而已。创意是神奇的,创意过程是神奇的,创意人也是有几分神奇的,我也不知道我的头脑中怎么会潜伏蕴藏那么多异想天开、立异标新、莫名其妙的创意,而这些创意能企业界、商界人士有启发作用、对市场竞争档次的升华有点染功能,则令我无比的欣慰了。
    我承认,我有些创意超前了,有些创意太乐观了,有的创意像预言、展望甚至科幻,可我认为这是好事,在这个所谓“快鱼吃慢鱼”的“十倍速竞争”时代,在这个连科幻都在高新科技面前有几分自卑的时代,具有超前眼光者目前在中国是少了而非多了,能够大胆地、激情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经济未来风光者也是少了而不是多了。
    我相信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名言:“有一个人能够幻想出来的,必然会有另一个人把它做出来”,既然幻想都如此,何况我的那些扎根于现实的商战创意呢?事实上,我的《创意风暴》第一卷中披露的不少创意(如少女商场创意“十六岁的花季”)已经被商界人士所采用了;而那套“毛泽东纪念名片”已成绝版,各地索要者甚众,有的出价数千元仍苦于购买不到。
    
    以后,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我是想创办一所创意人学校的。真资格的、高水平的、以服务于企业为目标的创意人对中国来说,数量上毕竟太少太少了,我们的现行学校教育总的来说,与创意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培养至今仍是背道而驰的,对此仅仅指责抱怨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恐怕还不如自己动手来进行培养教育。
    对自己选择的这条创意之路,虽然我常发感慨谓叹,信心却始终屹立不倒。因为这条路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意与创新的关系有如火苗与火焰的关系;因为这条路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外企业间斗力正向斗智转化,虽然创意不是唯一的智,却是最重要的智、最前端的智、最高级的智。
    最后,我希望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商界人士、广告界人士、创意策划咨询界人士支持我、理解我、鼓励我(与我的朋友们),为我壮行,与我同行。假如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救世主的话,那么,唯一的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相互勉励、相互鼓舞、相互团结的我们自己。
    
    让中国人的创意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论创意经济(代前言)
下一篇:《新鲜的出发点》基本概况
相关新闻 新鲜的出发点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