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处的广告“大轰炸”时代,一个人自身的广告资源是可以开发的,花的钱很少。
在都市的繁华热闹区域,不时可以见到一些手举木牌行走的人,上面写的是“上门修冰箱、电器”,也没见谁来干涉,如果把他们手上举的东西换一下,一个广告创意(也可叫投资创意)就自然诞生了。
略微投一点资,将木牌换成新材料制作的漂亮广告牌,上面喷绘着××商品的广告,在行人中高高举起,一路行走,非常引人注目,由于所有闹市区、会展点,车站公园门口它都能去,广告效果比同样大小的定点广告要好得多。商品厂家对举广告牌者每月付××元即可,费用低,效益好,若只让下岗工干这一工作,更能获得支持政府再就业工程的美名。
如果不举木牌而改举具体的略微放大了的商品模型,特别是新上市的商品模型,那行人的注目礼将会更为频频。
试想想看,一个有新产品上市的公司,如能雇几十个上百个活的“广告人”每日在指定的繁华地区穿梭游走(节假日也可集中行走,气势威严),不很快闹得个满城风雨才是怪事,钱也花得少,一个月不过区区数万而已。
更重要的是,又有一批下岗工将由此发现自己新的价值,满面愁云顿时一扫而光,政府官员也将因此而又松了一口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