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提出知识工厂(知识产品)这个概念之前,许多人(作家、记者、策划家等)早已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产品出来了,现在要做的,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将其整合提炼成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新东西。
从种种迹象来看,开办一家这种性质的工厂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因为知识越来越俏了,因为知识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因为知识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产品,一种可以生产、可以销售的新潮商品。
互联网时代的大问题之一是:一般性的、零乱的、未作精心处理过的、缺乏目标针对性的信息资料太多太多了,反而使企业容易迷失。企业需要各种不同规格、型号、功能的知识产品,需要更多的定做的知识产品,引它们走出信息的迷宫,这是知识工厂值得创办的另一理由。
知识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一种新型的产品,它是文章又不是一般的文章,它是文案又不是一般的文案,与一般性物质产品相比,它应该有许多新的特征:
一、知识工厂出产的知识产品至少应该有三类,一是新智慧类(如未来趋势、竞争法宝等),二是新创意类(如新的构想、想象、建议等),三是新策划类(如区域形象策划、全新项目策划等)。
二、知识产品是信息、资料、智慧合成与提炼的新型产品,是经过市场定位和目标选择的软科学商品,功能独到,特色鲜明,客户明确(主要是商界、企业界和创业界人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知识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启发性、借鉴性、指导性,非包医百病的神药,企业运用时应结合本单位实际而有所取舍,不能全盘照搬。
四、知识产品与创意、点子有些相似,一旦公开便难以保护,所以,这种产品在出售之前只能向欲购者提供目录(最多提供简介),主要是提供样品供欲购者作参考。所售的产品与样品应该基本相似,当然在文字长短上可以有一定的差别。
五、知识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互联网络, 知识产品以电子邮件版及软盘版为主,纸张版为辅。因为方便,电子邮件版、软盘版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与补充。
六、知识产品可以是事先做好定价出售的,更多的则可以是量身定做的,当然量身定做的价格会高得多。
有一种陈旧的观念认为,纸上的知识--尤其在中国以纸张版形式出现的知识是不怎么值钱的?2000年末,中国两位经济学博士合著的一本关于未来趋势的书,傲然卖出了156万美元的天价(可惜是美国出版商购买的),假如该书500页,每一页纸就卖了3万美元,你说吓人不吓人?
是彻底反思以往时代价值观、财富观的时候了,21世纪,是中国人创办的知识工厂闪亮登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