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开始,“吃文化”渐渐成了餐饮的时尚,重庆的巴国布衣、成都的皇城老妈皆是成功的范例。所谓“吃文化”,其实就是用文化来包装饭店酒楼,提高餐饮的附加值,换句话说,就是卖餐饮顺带卖文化。这秘密一旦被窥破,“吃文化”的大潮也就不远了。
餐饮界的有识有胆者应该超前一步,努力把对手甩得更远些,所以我提出了逆向思维性的“卖文化顺带卖餐饮”。
只要这一创意一确立,接下来的文章就格外的新鲜绮丽了:食客将坐拥于书城或刊物杂志城、报纸城、美术作品城、书法作品城、音乐艺术城中……坐拥于历史或未来的时空场景中,仿佛就是另一时空中的就餐……他们或许提前几个小时就会到了餐城中了,先吃它一份文化的、或艺术的、知识的、精神的大餐再说……餐饮营业时间的空白有可能被填补,综合利润可能会更高……
在最杰出的餐馆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如在重庆的香积厨餐馆、关注郑州的越秀酒楼中,文化的氛围之浓已呈现出不让餐饮之势。在这个“唯偏执狂才能生存”,再向前走一步有何不可呢?即使它有点不像传统的餐馆茶楼也不紧,只要利润还在就行了。
或许,用现有的文化场馆兼营餐饮来得更快些,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