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生态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一般性或名小生意人,他们的文化不怎么高,经过一段时期的辛勤劳动后,他们均已有了有一定的资产。他们很辛苦了,他们需要休息,有一个家庭、门面(及摊点)、家庭这三点一线之外的一个业余的家来缓解竞争压力和生存苦闷。
茶庄无疑是好地方之一,但目前的茶庄(楼)有的档次太高(适合于厂长经理及高级白领们休息洽谈),有的又太低级(属于下岗工、退休职工的休闲娱乐之地),能使他们满意的较少,专门为他们服务的更少。
他们很想提高经商水准,将生意做得更好,所以需要一些新的商业信息、知识与技巧的能量补充(但又讨厌严肃的、枯燥的、从概念到概念的某些书本与讲座),不要小看他们,未来的大生意人不少就是从他们中走出来的。
就取生意人茶庄之名或另取一个温馨的、带有特殊的大家庭风味的名字,并进行商标注册。
顾客对象以一般性的中档偏低的生意人为主,包括普通白领阶层人士。
与此相适应,装修应高于低档,接近中档,价格应为标准的中档(以专题化和高附加值服务来支撑它)。
有一句或几句出色的广告语,如“生意人的另一个家”、“经验需要交流,教训应该吸取”、“信息是生意的明灯,知识是生意的动力”等,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最重要的是口碑相传。
该茶庄最大的优势是墙上、桌上、柜台上都有大量的、鲜活的、实用的商业信息、商业知识、经商技巧,让顾客随便查询,任意翻阅。还可以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搞一些信息赶集、知识庙会、技巧擂台赛之类的东西,随时弄出一些热门话题,提高茶庄声望。
适机组织一批由同行业或非同行业的生意人组成的沙龙,互相交流生意的经验教训,共同有所提高。
可考虑与律师事务所联合,免费为顾客提供一些经济法律讲座与咨询服务(律师费用由茶馆出,下同)。
还可组织一些深入浅出的常识性商业讲座,提高顾客的商业文化水准。
赠送一些对他们有益的资料,如怎样教育孩子的资料,他们是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了;怎样处理经商与家庭矛盾的资料,这是他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之一,等等。
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这是第一位的,创办人最好自己有过一定的小生意经历,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
对顾客对象的研究是最重要的,要研究透这个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偏低(但又略高于一般人)的阶层,才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服务。
注重“思路反求工程”,即与顾客成为知心朋友,认真听取他们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改进茶馆的服务,那是不会花多少冤枉钱的。
一般投资几万就可以起步了(大一些当然更好,但也不要太大),最好接手一个位置适中、由于经营不善而转让的茶馆或餐馆进行改造,这是最合算的。
由于老板个人魅力因素在这类茶馆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所以在一个城市中,一般说来最好不要走分店之路,而该走原地或周边扩大老店之路,让其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成为这个城市的生意人最爱的地方之一,成为这个城市最兴旺的茶庄之一。
这类主题性茶馆,先可能有一段市场开拓期,较为艰难,但渐渐的就广为人知了。
利润相对较高,但由于出色的附加值开发,不会有多少人在意这一点,投资回收比较快或者说越到后来越快的。
春风化雨,日久天长,曾经受益于这里的生意人,无论他们后来的生意做得多大,他们也会永远记得这个地方的,茶馆老板更是他们永远尊敬的对象──这不也是人生的巨大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