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解放碑是20世纪重庆繁华之象征,那南滨路便是21世纪重庆魅力之象征。南滨路才刚刚揭开它的面纱,它究竟还有多少美丽、神奇、妖娆、动人的景韵,目前还没有人能作出完整的回答。
“21世纪竞争的制高点是创意”(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语),对南滨路来说,它的竞争制高点也同样是创意。在基本的、常规的规划建设之外,它需要创意来为其锦上添花,为其平中出奇,为其画龙点睛。
让南滨路更具魅力,不仅是区市政府的事、投资商和开发商的事,也是所有热爱家乡的重庆人的事,区别只在于投入的形式不同。作为一个职业创意策划人,我在此献上七大创意,以尽绵薄之力。
一、塑造统一的核心形象
南滨路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其核心形象却未能统一(有关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一本来应该是前期策划阶段就完成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尽如人意,所以,留下了一些后患,若不能尽快解决,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大。
南滨路的形象应该有两层,一是核心形象(又称总体形象),二是功能形象(又称具体形象)。核心形象只能是唯一的、极为精炼的,概括性非常强的,如旧时上海的“远东的巴黎”、昆明的“春城”、南京的“六朝古都”、威尼斯的“水城”等等。功能形象则可以是多元的、不那么精炼的、概括性有限的,又如旧时的上海,还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中国现代工业基地”、“中国电影之都”等等。
目前,南滨路的形象问题主要出在第一个层面上,即核心形象的整合提炼上。人们经常谈到的南滨路的“餐饮、茶饮、休闲、观光、游览、健身”等等,都属于它的功能形象范围,这没有错,但如果未能从中整合提炼出一种核心的形象来,则有问题了。它既不利于南滨路品牌形象的渐渐形成,也不利于南滨路形象的对外传播,更不利于南滨路未来功能的拓展与延伸。
核心形象是南滨路之魂,是南滨路发展的指南与动力。整合提炼南滨路统一的核心形象,已经越来越重要与紧迫了。南滨路的核心形象应该超越具体的功能形象而上升到它在重庆、西部甚至中国与世界的地位来观察,而且不单指现在的地位还指将来的地位。它应该是新颖精炼的、底蕴深厚的、激动人心的、易记易传的……
二、夜资源的纵深开发
南滨路的夜资源如此丰富,潜藏的价值如此巨大,完全值得深入开发。首先是夜景,对岸的都市夜景加自身的缤纷夜景(以后都只会越来越美)是南滨路得以笑傲江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年365夜中的每一夜都有观赏价值,实在太曼妙了;其次是夜风,尤其是3月——10月间的夜风,或贴江而起,或沿山而下,清凉爽透,沁人肌肤,令人陶醉;第三是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化意境是具有不朽魅力的,南滨路上若精心设计一些观雨台(亭、阁),那是独具一番风味的。第四是夜雾……
目前南滨路夜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自发或早期阶段,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开发进展太快了,但也是可惜的,应该迅速升华到创意策划阶段。目前我提出几个创意的构想供参考:
首先重点开发夏夜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一批钟情夜生活的人士在南滨路过得舒适惬意(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睡椅帐篷之类的东西,由某些餐厅特别是船式餐厅临时改建成宾馆也可以),对第二天精力的影响不大。但这只能治标,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睡在南滨”或“夏卧南滨”的口号,建设一批能让宾客在夜景、夜风、夜雨及论夜雾的抚摸中欣然入睡的临水宾馆,其魅力将不亚于那些全封闭性的豪华星级宾馆的,与重庆人粗犷豪放的个性也相吻合。
其次是通过灯光资源、夜风夜雨夜雾资源、午夜与拂晓特色餐饮等资源的综合开发,让南滨路的夜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并让一批人首创“南滨不夜”之佳绩,以后不断的增加这种人的数量,最终形成“不夜南滨”之新形象,为重庆人的休闲、外地人与外国的旅游增加新的靓点。
至于南滨路的上午,不妨就让它“昏睡百年”吧。
三、3000年重庆时光走廊
到目前为止,南滨路的文化包装还显得单薄而稚弱,基本上是各餐饮店的灯光装饰加美心公司古树及节日焰花演出等支撑起的,这一现象应该尽快的结束,南滨路的整体文化包装的大手笔必须尽快亮相,以提升南滨路的形象档次,吸聚更大的人气。
我认为,利用南滨路临江的特色和少有的长度(在黄桷渡至弹子石之间),建一条3000年重庆时光走廊,将3000年来重庆所曾经发生的著名事件及著名人物,按年代顺序,通过壁画、雕塑、书法、绘画、摄影、文字、实物等沿路尽情展示,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重庆时光走廊,任游人饱览。它对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留连忘返于南滨路将是大有益处的。
南滨路已经不只是属于南岸区人的南滨路,而是属于重庆人的南滨路,在此建一条奇异的时光走廊,用来展示重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风情,对重庆人特别是重庆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历史知识教育;对外地人及外国人来说,是对重庆的一种精神性的心灵性的旅游观光,是一件多方获益的好事。
对南滨路整体文化包装,我另外还有几个创意思路:长江文化艺术走廊,——在南滨路将世界第三大河的风光姿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尽情展示;重庆民俗风情文化走廊,——即通过有代表性的人物、语言(言子)、事件等将重庆民俗风情文化尽展于此……
总之,南滨路的文化包装不应该小气、零散。
四、艺术天桥与斜坡茶座
南滨路上已是车流滚滚了,但迄今仍无一座人行天桥或红绿灯下的人行横道线,其交通隐患显而易见,我们不能等出了事再来完善有关设施,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以新颖的超越性的创意来解决好这一问题。
我建议在南滨路上建一批艺术型天桥,可以是巴渝十二景艺术天桥,也可以是十二生肖艺术天桥,还可以是神话、童话或卡通艺术造型的天桥,这些天桥的艺术造型成为南滨路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使南滨路更具艺术魅力。
南滨路海棠溪出口处的大众化的露天茶座曾是重庆人茶饮休闲的最爱之一,现在因非典而取消后许多人甚感不快,那里建成公园不知能否恢复往日景象。我建议在利用黄桷渡至弹子石中间一段较长的临江斜坡,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斜坡(露天)茶座,以满足日渐增多的南滨路普通茶客的需要。
斜坡茶座可以经过重新设计建造,形成一层茶座夹一层茶卉的横向格局或一段茶座隔一段花卉的竖向格局,让人们坐在斜向江面的半坡上,一边品茗一边观江一边纵论天下大事、人生感慨、文艺风云,岂不快哉乐哉至极(注意,要有精心设计的富有美感的防雨设施)。
这一斜坡茶座建成后,其长其美其独特在长江沿岸堪称一绝,更非某些内陆城市的那些小河小溪边的茶座所能一比,其每一茶座的观江效果都比南滨路临山一侧的餐厅茶楼酒吧咖啡厅更胜一筹。待三峡175水位上来时,那临江迎风之快感真是无法形容。
(还可以将某一段斜坡茶座设计为斜坡露天火锅台,成为重庆首创的临江露天火锅台,不在多而在精,享受者非提前订座不可,价格当然可高得多。)
五、更加大众化与人性化
无论现在与未来,南滨路都不能只成为富人的南滨路或有车族的南滨路,这一点必须坚定。从这一点出发来考察,南滨路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让喜欢南滨路的广大市民到达与离开南滨路更为方便,公交车应该开通更多的往返南滨路的班车(来自渝中区的公交班车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晚间至深夜的往返。其次,南滨路应该增加更多的大众喜欢又品尝品味得起的中低档型餐饮、茶饮、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价廉特美的名小吃。第三,让更多的民间艺人(免税费)进入,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种种民间艺术表演,增强南滨路的民间文化魅力;第四,兴建一批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或山洞停车场,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让普通人行走,因为一遇节假日,目前的人行道已经显得拥挤了,将来的人会更多……
南滨路是一条属于21世纪的路,比起20世纪许多的路来说,它的人性化的气息应该更加浓郁。比如,为散步漫游南滨路的人们——特别是老人们提供更多的木制座椅(而不是冰凉坚硬的大理石花坛之边),资金可以通过椅身的广告来解决;又如,在南滨路增加一些专为老人、病人及某些游客享受的“滑竿”或(艺术型)人力车,也不是不可以的;再如,设置一批临江遮雨亭或设置一些遇雨会自动张开的新型巨伞,减少游人的烦恼;再如,在路头、路中、路尾引进几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哈哈镜,会让人不觉减少几分游走的疲乏;设一个或几个“游人留言”之地,让其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也为吸引其再来一游留下诱饵(可以适当收费)……
这方面的细节的不断完善会给南滨路带来良好的声誉,增加丰足的人气,也会为南岸区政府亲民新形象提供优质的素材。
六、新颖的公关文化活动
南滨路是一个大舞台,在它上面可以导演出许多现代生活的活剧出来的。下面先行抛出的几个创意,——几个令人(至少令我)动心的创意,:
南滨路新春彩灯会——
可以在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目前南滨路的灯光资源已经相当可观,如果再与号称“天下第一灯”的自贡灯会资源一组合,那么,南滨路的夜晚至少将会成为“西部灯光第一夜景”,再加上长江美景、渝中半岛光景的配合,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地乃至外国游客来渝一游是不成问题的(特别是吸引一大批成都游客下来)。在除夕之夜南滨路可以考虑封车,让其成为步行之路,辉煌之路,狂欢之路。
南滨路广告焰火会——
我曾亲历南滨路夜放焰火时的壮观景致,实在有无法形容的壮观绮丽。那么,为什么只能在重要节假日放呢?为什么只能由政府花钱放呢?如果让企业——尤其是著名的大中型企业以公关形象活动的形式来放,那么多赢的局面顿时出现:企业得好名声,百姓大饱眼福,南滨路人气更旺、财运更佳,焰火厂商获利并被迫加速焰火的创新(特别是广告型焰火)……先可以每月一两次,每次的时间可长可短,以后再逐步增加。
南滨路江上音乐歌舞晚会——
届时,南滨路沿线都是现成的看台,成千上万的人们在晚风或夜风的的陪伴下,看大型的缓缓而行的江上游轮上举行的音乐歌舞表演,那是一件何等欣悦的美差啊!美不胜收的音乐歌舞在江心表演,观赏的人们或信步滨江路,或安坐沙发椅,或伫立铁栏边,身心俱得美妙无比的享受,——这或许是只有重庆人才能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风光吧?这种音乐歌舞晚会虽然收不到一张门票,但能够收到万千赞扬,一定会有企业为之动心的。
七、创造更多的第一和唯一
为了形成南滨路更大的独特性、差异性、不可比性,创造更多的第一和唯一是完全必要的。
我最看好的是“陪都风情大茶楼”,它以陪都八年的重庆文化风情作为包装内容,正视历史,再现历史。整个楼建最好建在南滨路最陡峭的一壁,以仿真吊脚楼的形式设计,总面积要大,要有“都”之气象(尽管是陪都)。楼内除文化装饰外,还要有真实的历史文物,让人们仿佛走回当年(重庆本身有一个陪都文化开发公司,可与他们合作开发此茶楼)。我相信“重庆茶饮第一楼”的桂冠非它莫属,它也必然是重庆佳宾、贵宾、外宾饮茶的首选之地。
我认为南滨路有必要委托世界著名灯光设计公司专门设计(也可招标)一个名为“南滨夜魅”的艺术灯组,其创意、其设计、其规模、其品质应该是世界第一流的,称为21世纪的“世界灯王”也是无愧的。这一灯组可以组合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幻彩灯色来,每一组合都具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魔力。它与南滨路的霓虹彩灯、焰火放送结合起来,将使南滨路之夜的魅力大为上升,来宾成倍增加。
我对“南滨晚钟”也情有独钟,南滨路中段应立一个古钟亭,内置一个仿古色彩的大铜钟。由于南滨路夜生活的特点,它只是在每晚的8——10或12点敲响,声音要宏亮、温柔而悠远,要听来十分悦耳,毫无噪音之感。时间一久,便成历史,便为文化。
我希望南滨路引入一些“激光乐器”,它将为南滨路平添极强的现代感,将为吸引白领、小资、学生和年轻人的涌来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对未来的“南滨路激光音乐晚会”的诞生也将是功不可没的。
我还希望由南岸区政府出面,将重庆奇迹之一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从高高的枇杷山顶迁到南滨路上来,为南滨路的旅游再添一绝……
还有许多的关于第一和唯一的创意,限于篇幅,这里我就不写了。
(本文曾发表于《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