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市政府向老百姓买创意(也叫点子、建议)的新闻叫好,连政府都已跳出无偿利用群众建议的旧思维模式,认为创意是一种好商品了,企业还犹豫什么呢?
君不见日本一家破产在即的小企业,老板说:大家想办法吧,不然要破产了。一位年轻女孩发现来买文具的都是买几样,于是想出了文具组合的创意。不改生产线,新设计了一个文具盒,上市后大受学生、职员的欢迎,比单卖价高一倍,第一年就卖了300多万盒。后来又安上电子表、温度计,把盒子外形弄成变形金刚……这家小企业居然成了名牌企业。
君不见美国一个制造小汤匙的青年,只利用了一个温度计组合的创意,计温汤匙便成了喂婴儿的好东西,成本三角,零售10美元,没有一位母亲嫌贵。
君不见法国有家电话机公司产品积压,一个小创意便改变了局面,针对打电话的人通常要找纸笔作记录的现象,公司发明了一种带活页记录本和圆珠笔的电话附加装置,配在电话上卖出去,不到一个月,积压电话全部卖完……
一个身处于21世纪的企业,要跨越式发展,要创名牌,就要敢向创意投资──向员工的创意建议、向全社会的创意构想,向头脑公司的创意讲座、咨询、策划、培训、顾问──大无畏地投资。
但这已经不算什么大手笔了,真正的大手笔是:成立一家中国创意投资集团,这家集团唯一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向创意投资,——或重金购买优秀的创意,或直接投资于非凡的创意,或全额赞助天才的创意(赞助也可算投资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大脑中的创意潜能正在一天天开发出来,中国自主创新事业的进展提供了千年未有的良好背景,我认为,中国创意投资集团的前景春光灿烂,无限美好。
舒明武
2006、7、5写于重庆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