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让创新文化成为主旋律

[日期:2012-08-05]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前注:

本文选自舒明武2010年出版发行的著作《中国软实力——影响中国崛起的五大软性力量》第四章。】

 

中国文化中,本来就蕴藏着不甘平庸、突破常规、打破陈规、求变图存的因子,正是这些因子的存在和作用,使中国文化一次又一次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拥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中国远古就有“唯变所适”的通变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宇宙在本质是仁爱的,在现象上是变易的,如《周易》所说:“生生之谓易”。只有具备了种开放性的通变态度,才能应对宇宙万物之变易。

正因为有了这种通变的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华民族都拥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各种错综复杂、危难艰难之局面。从秦朝的商鞅变法,到汉朝的无为而治;从鸦片战争后的“以夷治夷”,到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从拒绝王明路线,到推倒“两个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总是因时而动,应势而变,从不拘泥于一格,食古而不化,最终取得一个个的成功。

但我要遗憾地指出的是,在千古未见的全球一体化、科技化、创新化的今天,传统的“通变”思维是不足应付的了,必须在当代中国文化注入更猛烈、更强大、更凌厉的创新因子,让创新文化成为主旋律文化,才能迎接人类创意经济、世界创新革命的挑战,并在这一场国际创新文化大战中,逐步掌握主导权,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决不只是我一个的想法,决不是,决不是的。

在两会上,早有代表委员大声呼吁国家加强创新型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淡薄、创新观念的缺失能够影响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如果仅仅是增加大量的科技人员,仅仅投资于科技基础设施,而没有适宜科技发展、适宜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涌现、创新活动自觉开展的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涌现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创新产生于适宜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

有人把自主创新比喻为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引擎”,这是一个恰当的比喻。但“新引擎”是需要新能源的,这个新能源,只能是创新文化而不是别的什么文化。

创新文化相比于其他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营造全新的社会氛围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低沉因子很多,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它不鼓励探索、不宽容失败、不奖励敢为人先的开拓者,形成了一种人人观望、个个缩头的社会氛围,并对主动探索创造的人士进行讥讽嘲笑,特别是对他们中的受挫者失败者,更是奚落羞辱,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创新文化完全无法生长,偶有萌芽,也迅速被摧折而亡。创新文化要反其道而行之,营造一种全新的社会氛围:鼓励全社会的人大胆进行各个领域——包括精神、思想、哲学领域的科学探索;勉励人们不要害怕探索中的挫折失败,并宽容、允许、帮助探索创造中的失败者;奖励那些敢于挑战权威、名人、规则和定律,敢于独步天下、独领风骚的勇敢者……有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才渴望创新,愿意创新,乐于创新,尽力创新,创新者的队伍将越来越壮大。

2、表现对所有人的尊重

还有一个或许比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奖励开拓者更重要的因素,那就对人的尊重——对所有人的尊重,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才华、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特别要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原创精神和独创精神;是的,不只是尊重科学家、工程师、专家、教授、企业家、官员等,还要尊重员工、农民工、农民、教师、学生、下岗工等等,包括犯了错误的人,甚至监狱里的罪犯。无论是谁,无论他的名称、头衔、职务如何,只要他有创新意愿、创新才华、创新业绩,社会和国家都要承认他,都要赞美他,都要向他喝彩,都要给他奖励。我认为,这种尊重拥有极其强大的“创新能量储备功能”。

3、学习创新文化的经典:硅谷

“宽容的创新环境和发达的创业文化。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从而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硅谷,是以现在正在做什么而不是过去做过什么来衡量一个创业者的。他们认为,与其苦思冥想可以做什么或可能已做成什么还不如冒失败的风险动手去做。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想跃跃一试,去开创新企业,这对不想试的人造成压力。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创业者以新的战略、企业组织形式和新的技术来开始新的事业。”硅谷为什么会诞生在美国呢?其他国家为什么难以移植呢?因为硅谷本身是美国创新文化的产物,与美国创新文化是联为一体的。中国要诞生这样的硅谷,首先要在全社会造就创新文化的沃野万里,顺序是无法颠倒的。

4、炸碎创新路上的文化顽石

在普遍意义上来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都是阻挡中国创新之路的文化顽石,其中,尤以儒学中的糟粕为甚,无论旧儒学还是新儒学。

有一位网民(姓名不详)对此作了深刻的解析:

民族历史命运的失败归根结蒂是民族文化的失败。作为精神专制者的儒学,应当对中国文化的失败负责。今日儒学界要作的,不是扮演现代中国民族灵魂拯救者的角色,而是必须为中国文化的凋残谢罪——通过忏悔和自省向历史讲述中国文化失败的原因。那种试图把儒学再次奉为国学或国教的努力,是在重新构筑囚禁自由人性的思想地狱。

任何以过去精神价值的名义,要求成为未来时代精神的绝对立法者的努力,都是死亡试图控制生命。纵览新儒学的文本,可以发现新儒学思想了无新意:怀古之情如崇山峻岭,创新之志似荒漠死地。欲用属于过去的儒学,拯救现代中国人堕落的灵魂,无异于想以枯骨干尸,从活人的心中召唤出爱恋。

舒明武

 

(邮箱:smuce@vip.163.com

QQ524842691 微博http://weibo.com/999soul/profile?topnav=1&wvr=3.6

 

                              201283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新精神要素四:道德
下一篇:中国新精神要素五:激情
相关新闻 舒明武第四部著作选载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