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新精神要素三:信念

[日期:2012-01-30]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前注:

本文选自舒明武最新出版发行的著作《中国软实力——影响中国崛起的五大软性力量》第一章。】

 

信念,即对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坚信不移,永不动摇。信念是信仰理想的基础,一个有信念的人必然是一个有信仰理想的人;信念是信心的源泉,一个有信念的人从来都是满怀信心的人。

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崇高的伟人都是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因为信念的力量可以支持逆境中的人激发出无穷的勇气,去战胜艰苦,超越逆境。

许多中国人也不是没有自己正确的信仰和美好的理想,但由于他们缺乏信念,即对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始终有所怀疑,有所畏怯,所以,在行动中经常徘徊,轻易动摇,最终离信仰和理想越来越远。如果这时他反过来又怀疑信仰理想本身的价值,那么,虚无主义就会渐渐笼罩他的心灵,从而走上失败的人生之路。

“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人数虽少,力量虽小,但其信念(信仰)却是极为坚定的,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理想——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之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他们在28年后所获得的建立新中国的成功,其根源既在信仰和理想,亦在信念。

钱学森刚回国时,陈赓大将接见他时问他:你说我们能不能搞的出导弹?钱老是一个率性耿直的人,不假思索回答到: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此等自信心,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

“中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曾经叹息道:“最大的苦恼在于国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这种对自己国家能力的自信心匮乏,一直是中国“自主创新”路上最大的隐形障碍,必须全力以扫除之。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世纪之交,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北京惨遭商业经营失败,但他的信念没有倒下,他对公司未来的辉煌成功更没有丝毫怀疑,结果,一批追随者放弃了在北京的月薪数万元而甘愿随他回杭州只拿500元生活费(包括一位香港专家),最后,巨大的商业成就回报了他们的信念。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其个人兴衰沉浮也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他们中的一些人,才华天赋出色,雄心壮志可赞,但信念却不够坚定,一遇到较大的失败与挫折,便怀疑起最初信仰和理想的正确性,信念便如风中的柳枝般摇晃起来,很快转向了另一个领域、再一个领域,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邓小平的非凡,不仅仅在于他为中国描绘了理想的蓝图,更在于他对实现这一蓝图的信念是如此之坚定——如泰山昆仑山般的坚定:“100年不动摇”,让人一听就豪情波涌,顿生钢铁意志。

曾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前苏联的崩溃,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崩溃,从实质上来说,更是其信仰、理想和信念的崩溃。

 

本小节结束之际,我突然又读到了一则新资料,关于中国人信心的资料,转发于此,大家共享:

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出版了预言小说《新中国》,预言一百年后即2010年将在上海举行世博会——此时的世界,世博会仍然尚只是西方列强的专利。

除此之外,他还预言了过江隧道、地铁、大桥等新生事物。到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惊叹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出版了预言小说《新中国》,预言一百年后即2010年将在上海举行世博会——此时的世界,世博会仍然尚只是西方列强的专利。

109年后的我,于此向对祖国和民族始终充满自信的陆士谔先生鞠上一躬。

 

舒明武

 

邮箱:smuce@vip.163.com

        QQ524842691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新精神要素二:理想
下一篇:中国新精神要素四:道德
相关新闻 舒明武第四部著作选载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