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
本文选自舒明武第四部著作《中国软实力——影响中国崛起的五大软性力量》第一章。】
吕劭玉认为,理想主要指个人或组织奋斗的远期目标,是对具体职业或事业的追求目标。理想与信仰密切相关却有区别。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从共产党宣言算起,已经160多年了,七八代人已经过去了,为什么始终有那么一大批共产党人,仍然充满着和当年的人一样的斗志、热情和激情呢?想来想去,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从来没有怀疑过——无论他们进行的事业处于高潮中还是低潮中。
今天的中国,本质上仍然继承着他们的事业,所以,中国新精神的第二要素应该是:理想。
王树增写道: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 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红军长征的胜利,本质上是理想的胜利。
对一个政党是这样,对一支军队是这样,对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近些年所报道的不少中国富翁与官员陷入精神空虚、穷奢极欲、堕落毁灭的故事,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坎坷风雨中,对于理想的意义和价值,当代中国人也一直在进行凝重、苦涩亦庄严、神圣的思索。
无数事实表明,当人生的理想消失、迷乱和低俗的时候,人生光明的路标也就消失了,未来变成了一团茫茫的白雾,再也不能激发起雄心壮志了,再也不能从行动中产生幸福的、快乐的、神圣的感觉了,只好紧紧抓住眼前所能抓到的一切,尽情地享受,——动物般、超动物般地尽情享受,用不了多久,人的精神就瘫软下来了,人——作为一个人的光辉也就不可遏止地暗淡下来了,直到黑暗笼罩了一切。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共产党员,但可以祈望、指导并教育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崇高、美好、远大的理想,这是我们重建中国精神的核心要务。其中,共产党员应该起表率作用。
对于一个政府官员,只有他具备了崇高、美好、远大的理想,才能用这种理想去激励别人,让别人跟自己走。他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用信仰激励人,并使别人拥有与自己一样的信心、热情和干劲,投入到为信仰的奋斗之中。这时,他创造出来的政绩,才是真正的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政绩。
对于一个中国企业家来说,原始积累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早期成功阶段均已经过去了,理想的危机——崇高、美好、远大理想缺失的深层次危机正在到来,如果不解决好企业理想问题,让企业成为行尸走肉,让员工成为庸碌之辈,那么,在未来的岁月中,曾经的辉煌一朝化为乌有,并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