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李旭:影响中国崛起的五大软性力量

[日期:2010-05-03]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当代中国软实力,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体系,由相互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精神、思维、观念、文化、教育五大系统构成。这五大系统,如果把精神比作树根与树干,那么思维则好比藏于其中的茎脉,观念则好比一张张鲜嫩的树叶,文化则有如树上绽开的花朵,教育则好比花后的果实。

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软实力:影响中国崛起的五大软性力量》(舒明武著,30万字)已与读者见面。本书写作的动机是为解决目前中国软实力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作者以哲人般的语言和诗人般的激情,对中国红日磅礴的新精神、热核聚变的新思维、千钧霹雳的新观念、春花烂漫的新文化、浴火再生的新教育,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软实力”?美国学者克莱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国力方程”,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力量。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库伯则认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才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写进党的报告 ,国家也专门成立了“中国软实力建设委员会”(英文简称CCOSP)。它是在政府和经济界、学术界的倡议下,在中国决策科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支持下成立的。软实力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然而,据《中国软实力》作者在书中的阐述,中国目前对于软实力的研究虽已取得相当成果,但也存在着对于软实力作为一个科学系统的整体化研究不够、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过于重视和对于思维软实力的相对忽视、引用西方理论过多、自身理论原创不足等问题。我们要对自身软实力理论的建设充满希望、信心和激情,对党和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呼唤、激励和奖赏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充满信心。

该书作者舒明武先生,系重庆人,是中国知名创意著作家与策划家、重庆舒明武创意工作室主任。1997年我就曾为他编辑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创意思维著作《创意风暴──舒明武商战策划》(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和2001年又分别推荐他的《新鲜的出发点——个人创意十一章》、《智慧光源——舒明武商企策划录》两部创意著作在广州出版,《中国软实力》是我为这位老作者、老朋友编辑的第四本书。同时,他的第五本书《舒明武心新相印》,也已纳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即将推出的“中国策划家思想文库”(第一辑10种)出版。

他最新完成的这本《中国软实力》,是他近年创新思维和精神升华的结晶。他作为国内著名的创意人、策划家,他的思维是创新的、流动的、紧贴时代的。他在序中说了写这部书的真切感受:“与其说这是一次文字的远征,莫如说这是一次心灵的远游,从中国精神的景点开始,沿途游历了中国思维、中国观念、中国文化三大景区,最后在中国教育的园内结束。即使从几千年的文明讲起,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崛起,也是从精神开始的,远祖们强悍饱满的精神迄今仍在古代神话中闪耀光芒。精神的崛起引发思维的崛起、观念的崛起、文化的崛起和教育的崛起。……这五者是一个系统化的软实力构成,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五种软性力量。”建议所有关心中国软实力问题的读者,都能认真读读这本充满作者智慧和激情的思想力读本。

 

《中国软实力》,舒明武著,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4月出版,责任编辑:李旭。书号:ISBN 978-7-81118-596-6,定价28.00元。

 

2010-4-28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让教育真正的回归教育
下一篇:《中国软实力》作者自序
相关新闻 舒明武第四部著作文章选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