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他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草案)》,被誉为中国公民立法第一人;因为微软霸王合同,他起诉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满电信商损害消费者利益,他率郑州四位著名律师炮轰垃圾短信……2007年新年伊始,他又致信息产业部,痛斥电信商存在的四大顽疾,报纸、网络纷纷转载。他,就是策划人郭力。
从2000年策划收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潞王墓,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四省联动,公益广告为弃婴找妈妈、2004影响中原年度人物评选、"6.26"国际禁毒日全省万米长卷千万人签名、牙防组、宝洁公司虚假认证案、中国伪书第一案这些轰动全国的大型公益策划到首届中原媒体看名校系列活动、1600亩大型楼盘开盘焰火晚会、世界林氏祭祖大典等纯而又纯的商业策划,跨越知识产权、文物保护、法律、社会、教育、医疗保健、地产等诸多行业,而众多案例无一雷同,令人在惊叹其手笔之外,不仅暗自琢磨,他究竟想干什么?
社会资源的调度者和整合者
在中国经济界和海外投资商中颇有影响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专访:郭力,自称退役记者。这是因为他曾任国家级新闻单位编辑部主任、某都市报策划总监,出版有《东海风云》、《河南制造》等新闻策划著作。
新浪网和新世纪周刊联合把他评选为新闻人物,送给他月度公民的称号,因为他从2003年开始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草案)》,历时3年多,最终于2006年7月9 日完稿,并将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委托"感动中国"的当选人物----张荣琐联合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至全国人大进行审议。
中国工商报记者喻山澜以补办牡丹交通卡需交纳100元补卡费,存在不正当得利为由将工商银行北京支行告上法庭,但是他更佩服郭力。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到:同志们,当我还在单兵突击地进行公益诉讼时,郭力已经在为公益诉讼法起草法律了!他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起草了一部大大有利于公益诉讼事业发展的法律草案,可我们的立法机关好几十年了都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作为!我真的很佩服他!
一年内,国内百家新闻单位连续报道,中央电视台更是两度来河南采访,搜狐网再三要求为他开博客,很多网友直接惊呼:一纸诉状:中国牛人郭力告微软!
曾经做过多年的记者的他,对此很是平静,一家都市报这样引用他博客中的话:"知道起诉微软会给我带来很多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麻烦,也知道事情一经媒体披露会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我感谢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民意和热情,并不能代替法律。如果这个事情唤醒大家维权的主动性,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前,他一直在幕后操盘。他说,更喜欢做一个社会资源的调度者和整合者,
而不是一个被采访者:"策划案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资源的评估与调度预演的过程。这种社会资源包括了企业的和策划人所拥有或可以间接调度的,这才是策划者与客户并肩作战的方式。另外,工夫在诗外,有道的咨询者、策划人懂得怎样在提高企业执行能力上下工夫,包括组织改造、团队建设等等。这才是策划者的本分。"
比如,四省联动,公益广告为弃婴找妈妈,他先以一组残疾弃婴一天内被抛弃4次,国内4个年轻母亲不断给他关怀的系列报道开路,然后,自己动手设计公益广告,联系广告公司免费发布,同时,联系一家儿童医院免费为小弃婴做手术,再以报社的名义给不同省份的4个母亲发邀请函,请她们在小弃婴做手术亲同时出现在小弃婴病床前。整个活动一气呵成,先后百余家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站跟追报道。小弃婴免费做了手术,没有了残疾,广告公司、儿童医院名气大涨,生意不断,4个不同省份的母亲终于亲眼看到了小弃婴,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所有的参与者,各得其所的同时,在郭力的调度者和整合者下,所有的参与者在中原大地上共同谱写一曲爱的颂歌。
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的是天才
策划本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点浪漫的自得,有一点阴谋的快感,有一点肩担道义的自觉,有一点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雄心。策划凭的是才情、智慧、知识、经验与社会资源的丰厚积累。策划人喜欢惊天动地,喜欢出其不意、喜欢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有那么多的喜欢,所以他好歹苦并快乐着。
而做公益活动策划,是个赔本的买卖。仅仅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草案)》的4年中,他就花费了4万元;近段弄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公民起诉微软霸王条款一事,基本上都他自己出费用,委托律师到北京立案,又要找人翻译起诉书,等等这一系列活动下来消耗了他许多的精力和财力。
每次都样消耗老本的话,任何人都会扛不下去的。对记者的疑问,他笑了:策划人,首先要学会策划自己。不能因为公益饿死自己,那是最失败的策划人。 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的是天才,我不是天才,但是喜欢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我其实做的最多的还是纯商业策划,取得的利润足够我实施公益策划活动,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因为对商家有承诺,还不到公开的时间,很多精彩的商业策划活动,尤其是细节,现在还不能披露。尽管这样,记者从业内还是得知,他参与策划的仅仅1600亩的楼盘开盘焰火晚会就花费了100余万,楼盘一抢而空,作为操盘手,其利润自然相当可观。
他讲了一个把复杂变简单的最新故事:前不久,有位开发商在上海郊区买了一大块地,准备怎么开发?各路神仙各出高招,光策划书就有1米厚。有人发表了一个想法,他说,不用什么新的设计,就将上海现有的四百多栋老别墅移植过来就行了。我不知道这个创意最后是否实施,但我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商业思想,只要去做,没有不成功的理由。其一 ,老上海的老别墅均为名家拥有,非常有故事和历史感。这对有上海滩情结的人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其二,别墅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别墅大都代表了当时世界各国一流的设计水准,很纯粹。这么大一个项目,什么也没有动,就这么个想法就已经很值钱了,这就是商业思想的价值。
制造最有说服力的概念
一种果味饮料,没有什么具体可见的特别功效或口感,但是人们在瓶底发现了一些橘色的沉淀物。这本来是一个问题,但聪明的策划人认为,这似乎可以用来证明该饮料含有货真价实的果肉,象征着产品的好品质。据此,策划人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卖点,"喝前,摇一摇"。从那时起,他们制作了一连串夸张,幽默的广告来铺陈这个卖点。
这个广告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记起来了吗?对,农夫果园的广告。那个不乏风骚的老板娘,那对穿着花衣服的胖父子印象深刻。 告诉你吧。这个创意来自法国一个叫橘纳(Orangine)的橘子口味的碳酸饮料。如果不是惊人的巧合,那么农夫果园的创意应该来自橘纳。不过,我并不想指责农夫果园抄袭,反之,十分感佩"抄袭"者的高明,想想,"农夫果园(不是果汁)--三种水果在里面--喝前,摇一摇" ,多么自然贴切,天衣无缝。虽是模仿,但因为贴切,因为恰到好处,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制造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实在是策划的灵魂。
"我所做的策划绝不雷同,每一次我都无法复制过去的自己,也无从复制,因为我的每次策划做的都是新的概念。"
2006年10月份,在繁忙的商业策划活动间隙,他随手策划了一起"反腐香烟"的活动:"抽根烟,宣传一下反腐败。"一位名叫李振亭的老人,在二七塔下面,见人就派发一种有特制烟盒的"反腐"香烟。仅当天上午,就发出去100多盒。71岁的他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他和镇上的程国征、孔祥记等4位老党员聚到一起想用特殊的方式向党反映他们反腐反贪的心声。这5位老党员别出心裁,想用香烟作为宣传反腐反贪的载体。他们自掏腰包,筹资5000元,买了上千盒香烟。接着,就是给香烟穿上反腐反贪的外衣,对香烟进行二次包装。这事后来上了中央电视台。这就是有说服力的概念------"反腐香烟",反腐败的新手段,香烟的新用途。
策划着,快乐着……
谈起自己的工作,郭力有独特的体会:策划并不单单存在于广告和营销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策划家,只是行业不同而已,但广告策划有着其独特的一面,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肩负着客户的期待。策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商品是否被消费者接受,我们的概念是否被消费者认可。这个行业是一个颇激动人心的行业,因为与我们打交道的公司和企业五花八门,也许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会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但是我们的思想却没有停留在同一个位置,我们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涉及不同的行业,从利润很高的房地产到牙膏牙刷这样的日用品。我们还时常与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公司打交道,这些都使我们回味无穷。每天都有新奇,无论在这个行业呆多久,都不会遇到同一个问题,我们的智力资产在这个行业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是策划的精神所在,也是我痴迷策划的理由。
我们处在一个忙碌的时代,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机遇之多,这也给了我们策划人施展锋芒的机会。
有人说策划要借势和造势,我觉得策划更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更是一个教给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过程。城市越来越繁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自己于别人不同。人类社会是分层的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真正位于塔顶的人只是少部分人,但是在中国有个不合规矩的传统,很多人喜欢以某种方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那部分"少数派"。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代表某种"少数派"的商品。所以长远的来说我们策划的并不是广告而是消费者的梦想!
让一种商品代表某种"梦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让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白日做梦"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就象一块荒地,没有人耕种,谁也不知道这块地是属于谁的,忽然有一天有个人种了,日子长了大家都认为这块地是属于他的。这种"种地"的过程就叫做策划。什么时候应该"播种"(商品入市),什么时候应该"施肥"(广告),这都有很深的学问。市场需要逐渐培育,消费者并大多不是自己产生需求,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这需要策划人教给他,就象现在有个美女,很多人虽然不会立即产生行动,但他们心理还是感觉痒痒!这种感觉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行动。即使这个产品是个老女人,给她策划一下,让她跑跑步,唱唱歌,也还是蛮有魅力的。我们要让商品成为某一阶层的代名词,我们的乐趣都来源于这种特殊的包装。
采访即将结束,我忽然发现策划人的职责更象是传教士,他们不但要让消费者关注某种商品,更要求他对这种产品产生忠诚。他们给消费者造梦,给消费者洗脑。注意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研究他们的生活方式。并用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语言让他们相信,让产品成为他们的信仰,让他们永远忠诚于商品。
他们不愿意做春天的瞎子,他们努力为产品寻找一个按钮,只要一按就能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为客户创造巨大的价值,让你在这烦躁不安的商海中感到安全。他让消费者感觉用你的产品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策划人始终策划着,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