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李安娜:女人说“价“系列之一“身价”

[日期:2008-04-25]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最近到重庆几所大学给大四毕业生讲《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每次讲座结束后,学校老师都会让学生提问,而每次提问最多的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薪水普遍是多少?听说是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在那里?怎样才能进入高薪行业?面对类似的提问,我有时会反问大学生,你认为一个大学生拿多少钱合适?你个人的薪水目标是多少?他们大多回答我:至少应该在15003000元。我说十年寒窗苦读的你们,照理拿这个数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们一个社会现实,从人才招聘市场传出的消息是,大学本科生的普遍薪水是8001500,而一个专科生的薪水则只有6001000元之间,其中一个学生反问我,一个读技工学校的同学中专毕业后一进工厂就拿1200元,如此说来,上大学不如上中专了?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不同是绝大多数人的身价不是由人为制定和掌控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换句话说,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身价自然高,市场不需要的人才,身价自然低。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给人才开出的身价,不完全看学历,学历只是一种参考,更多看的是综合能力以及你所选择的专业价值,因此在上大学之前,你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尤其是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的把握,直接决定着你的专业报考和毕业后的成功就业,否则,今天大学毕业,明天就待业,而为了就业,只有自降身价不再考虑学历,面对一年大于一年的就业压力,就出现了大学生身价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另一方面,目前的高级技工人才的身价却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总的薪金水平已经普遍超过大学本科薪金水平,如此两种不同趋势应该引起社会、政府、教育部门、大学教育本身以及家庭教育导向等方面的反思。
       
据报道,重庆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出国两次取得两个硕士文凭,耗资100万人民币,回国后,自己办公司又经营不善亏了几十万,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老板,于是拿着两个国外硕士文凭开始找工作,开始的身价自然不低,自报价3000以上,可没有哪家企业接受这身价,两个月之后,实在不好意思在家继续啃老,于是放下身价,接受了重庆一家广告公司开出的市场价”---1500元,跑起了广告业务。这是一起典型的主观价市场价最终对接的案例,最终的身价决定权在市场,在买方的手里,市场的接受价的残酷不在于你投入多就给你汇报多,关键在于你的投入是否与市场接轨与自己的现状相适合。一句话,个人的身价自己说了不算,市场说了算!
       
由以上例子引出一个问题,人才的身价如何定价?计划经济时代有专门的人才分类,比如组织部管的人叫干部,人事局管的人叫知识份子,劳动局管的人则叫工人,(广大的农民谁管?如何定价?暂且不论)而不同的分类下面则是不同的身价。到了市场经济,关于人才的分类及标准出现多元化,我所知道的当今最流行的标准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就是人才。如果把研究昆虫的博士放到县长的位置上,他也许不仅仅不是人才而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家都看不起的废物!因为他的优势不再此,而县长的专业应该是MPA。既然当今人才标准与分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每个人的身价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是官方定价,而是根据市场指导价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定价,于是,同样学历同样经历人的身价不再是我们当年大学毕业时候的统一薪金价----42.5。而是根据个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市场的适应力来决定的,而所谓的适应力就是看你是否在市场里找到你最适合的位置,位置对了,你的特长优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你的发展空间就大,不言而喻你的身价提升空间也大,反之,位置不对,你的身价一是得不到认可,二是没有上升的空间,自然就会越来越低。有句关于成功的定义说得好,所谓成功就是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许多人的主观身价与市场身价相差很远,出了自我认知问题外,就在于位置出了错误。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身价,就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市场里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作者:李安娜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李安娜:学会放弃
下一篇:李安娜:女人说“价“系列之二“字价”
相关新闻 专家个人文章与业绩  李安娜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