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家郎加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创新思维理论的著名学者兼企业家之一。199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著作《创新的奥秘——创造新的世界与金三极思维法》,创立金三极思维法创新理论体系;1999年,获“中国创造学成就奖”。现任中航油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并为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郎加明2004年3月在科学时报发表《创建新极经济圈与发展区域经济》一文后,不但国内读者反响强烈,亦引起了日本、美国、埃及、新加坡、加拿大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纷纷来电,以了解更多的信息。为此,最近科学时报特派记者专门采访了郎加明先生。
记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创新者。其中,您所提出的“以创建新极经济圈发展区域经济”的思想,便颇受国内外经济界、科技界、策划界、咨询界和创新学界的高度重视。您能否首先谈一谈创建新极经济圈对发展国家经济及区域经济的重要性?
郎加明:创新无限,方法无价。青春的中国,要靠宏观创新与微观创新相结合来复兴。实力决定一切,科学而和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富强积源于各区域经济实力的创新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若以创建“新极经济圈”的方式来创新发展,无疑会成为国家科技文化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引擎,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及综合实力增长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必然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倡导中部崛起等战略,在加入WTO后的一种跳出近20多年来梯度式转移发展模式,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一种新思维。
记者:世界上有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也有发展中国家及发展中地区。郎教授,根据您多年的研究,其区域富强或贫困的根本奥秘是什么?
郎加明:纵观世界区域经济版图的性状,大致有三种现象:第一种是“麻雀经济区”现象,如在印度、越南、泰国、埃及的中小城镇及农村,常见的由民间自发产生“小而全”、“小而散”并互相低层次“拷贝”、“克隆”的落后经济状况;第二种是“集束经济区”现象,即基本上是由政府规划集中力量而建设起来的区域经济现象,如德国集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纺织、服装等多种产业为一地的鲁尔工业区,中国20世纪60年代在中西部地区的“三线建设”,像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航天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圳经济特区等;第三种是由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共同作用所生成的“特色经济区”现象,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影视城、迪斯尼乐园和亚特兰大行销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原液厂,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中国北京中关村的信息技术业,瑞士伯尔尼的钟表业,以色列干旱的沙漠地区反而成为盛产蔬菜、水果、牛奶、家禽的“欧洲冬季厨房”等。
新奇的现象预示着未来趋势,重复的现象潜藏着客观规律,密集的现象蕴含着事物本质。总结和研究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共有特点,不难发现一个奥秘:这就是凡经济发达的区域,均有独具“根、本、源;新、奇、特;高、远、深或势、境、韵”特色的一个、两个或多个“新极”和“新极经济圈”的存在;凡经济落后的区域,却是既无“极”又无“极圈”的倩影。即一个区域富强或贫困的根源,主要在于有无“新极”和“新极经济圈”。至于经济界常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极”、“核心专长”、“核心竞争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经济岛”、“商圈”、“大都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特色产业区”、“优势产业区”、“沿长江经济走廊”、“沿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等,不过是人们潜意识地对以“点”、“谷”、“带”、“岛”、“廊”、“城”、“园”、“区”和“力”、“柱”、“业”等面目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中的“极”和“极圈”概念的多种表达词语而已。
记者:“极”和“极圈”的涵义是什么?新极经济圈有没有单极、两极和多极结构型之分?新极经济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生态系统,其内部的极与极、极与圈和圈与极之间又有何关系?您能不能举几种不同的例子。
郎加明:什么是“极”和“极圈”?“极”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或领域中,任一具有突显性、独立性、价值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事物或现象。无疑,“极”是存在“有形极”与“无形极”、“实体极”与“概念极”之分的。“极圈”则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或领域中,以单极、两极或多极为核心,以环援性的事物为圈层,所相关同质性聚群或相关异质性聚群形成的具有内生性、自组织、正螺旋的加数效应、乘数效应或指数效应,并可进而转化升级为更高层级平台上的新极的大系统。显然,在这样的单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两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多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中,极与极、极与圈和圈与极之间,是既存在相生相克、互援互补、自动调控和共存共荣的相互依存、相互博弈、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存在由外部进入或内部产生的效能更高的新极替代效能低下的旧极和极竞圈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的。而这种新极经济圈作为一个经济空间和经济结构,在整体上也必定是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生态系统的。据此,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欧洲“袖珍国”列支敦士登由穷变富的主要原因,是选择了以邮票业为新极及彩印、纸张等相关行业为外围子极的单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替代了原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旧极和旧极经济圈;芬兰出现经济奇迹,是由于诺基亚公司把原造纸厂改造发展为生产移动电话的新极型的世界级科技园区和国家将森林工业改革为产业化的新极型的特大企业集团,即产生了两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城市之国”新加坡富甲一方,究其深因,也不外乎是1965年独立后将原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创建为以所谓“五柱经济”——制造、贸易、交通、金融、旅游业,亦即以这五极为核心和现又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两极”,从而成为多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
记者:新极经济圈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生态系统,其“极能量”和“圈效应”何以体现?
郎加明:任何“极”都具有四种能量:即牵领能量、辐射能量、主导能量和威慑能量;凡“圈”必有聚集功能、内生功能、自组织功能和螺旋功能。自然,由“极”和“圈”结合创新而成的新极经济圈,作为一种可使经济快速发展和财富快速聚集的强势中心、价值星座,也必定具有集优效应、加乘效应、共惠效应、拉拔效应和枢纽效应等五大效应。对此,我们可以从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的澳门因搞了搏彩业这个“突显一业,牵领局域”的单极,而带动环援其周边的银行、保险、税收、邮电、房地产、信息服务、旅游、饮食、花卉、零售、服装、航空运输等行业共同繁荣发展的例子中,受到的重要启示是:显性的“新极”和隐性的“新极经济圈”确实创造商机!
然而,应当指出:世界上不同的“极”与“极”、“圈”与“圈”、“极圈”与“极圈”之间,是有级差能量、级差效应区别的。而且奇妙的是,“极”与“圈”和“圈”与“极”的关系,正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客大欺店,店大欺客”的道理一样,当“极能量”大于“圈效应”时,则基本上是“极”决定“圈”(虽然“圈”对“极”有一定的反作用,但这个反作用力一般不会大于0.382);反之,当“圈效应”大于“极能量”时,则又基本上是“圈”决定“极”(尽管“极”对“圈”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可这个反作用力无疑也受“黄金分割律”的支配不会超过0.382)。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极圈”中,“极”和“圈”,它们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每一“新极”及“新子极”和每一“新极圈”及“新子极圈”,都是有其排斥性的“生态位”——即“极”及“子极”、“圈”及“子圈”和“极圈”及“子极圈”的生境时空的大小和“极能量”、“圈效应”的强弱的。在此,无论是“圈之极”还是“极之圈”,即每一规模、密度的“新极”及“新子极”和“新极经济圈”及“新子极经济圈”,也是服从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其载荷量、旋升力、辐射半径等亦即“极能量”和“圈效应”的大小,是取决于“新极”及“新子极”和“新极经济圈”及“新子极经济圈”的创新层级的高低和科技文化含量的多少的。
记者:“新极经济圈”确实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极经济圈”作为一事物难道便无生命周期?
郎加明:您理解的很对!同时,我还应当指出,由于“新极”和“新极经济圈”,也是一种属于远离平衡态在时间、空间、功能上所形成的有序组织状态的耗散结构,所以,必须要靠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要靠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蜕变式的新奇极现象思维创新、重复极现象思维创新、密集极现象思维创新或者原极思维创新、对极思维创新、合极思维创新、极间思维创新、极链思维创新、极圈思维创新等金三极思维法创新,才能维持其相对的恒强稳定性和滚动式地扩增总量经济收益,直至因此而进入“‘新极’——‘新极经济圈’——‘更高、更大、更强的新极’——‘更高、更大、更强的新极经济圈’……以至无限”的良性循环。否则,变是惟一的不变,这些“新极”和“新极经济圈”,同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永远的传奇故事一样,自然也有她很快从崛起的中心走向衰落的边缘的朝霞阶段、彩霞阶段和晚霞阶段的时候的。
记者:您的这些话深奥生动而富有哲理,是一段极为精彩的科学方法论,足见您是一位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智慧型人物!那么,郎教授,创新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郎加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新极经济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外国企业引进来的重要平台,是中国企业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抢占世界高新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区域经济,“搞什么”是战略问题,“怎么搞”是战术问题。在区域经济中,生产与交换两者的关系,是纵坐标和横坐标缺一不可;企业、产业、行业三者的关系,是企业形成产业、产业带动行业。科教兴区,创新立区。发展区域经济重在创建新极经济圈。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既竞争又合作,区域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必须要不断创新。创新影响世界,创新改变世界。创新——人间的太阳。一个真心欲图发达的区域,本应就是一个设法使人才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和产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很强的创新太阳岛、创新极阵群。
试想一下,每个区域若都能以自身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或者通过市场区隔而发现的各种比较优势、局部优势为始基,进行创新思维和市场定位,使之产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从而创新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有效需求:如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山东泰山旅游区,能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像浙江雁荡山那样“整旧如旧”用石材铺道、铜锈色绿漆描碑刻、铁环链作护栏索,使之更精、更细、更美一些;如生物基因多样化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能开发为“世界生物谷”,并发展藏医药业、旅游业和科学考察活动;如香港特区除在现有的金融、海运、贸易、加工等发达的行业之外,又能建成数码港;如“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跑;吴桥演杂技,人人有一手”的河北吴桥县,若筹建为古境古韵风景如画的“中华杂技城”;如在海外华人中知名度、美誉度极高的“武圣”关羽的家乡——山西解州地区,能策划以出具《原产地公证书》的方式把当地制作并内装当地原土的关公神像,组织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土变金”……这一个个以特色产业为优势、以网络结构为基础、以大中小企业相交集为体系,标新立异、成本领先、目标集聚的单极结构型、两极结构型或多极结构型的新极经济圈,岂不均作为以其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为本质内涵而又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强劲的区域品牌,成为中国在21世纪初期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创新经济时代朝阳下的亮丽风景线?
记者:人类已经走过了渔猎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是知识经济时代。郎教授,按照您刚才的意思,是不是说未来即将是“创新经济时代”?这对以创建新极经济圈来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意味着什么?
郎加明:是的!未来即将是“创新经济时代”。当然,也许有学者会称之为“创意经济时代”、“概念经济时代”或“创造力经济时代”等。不过,我认为,以“创新经济时代”这一概念来表述似乎更精准些!1999年,我在接受《华夏英才》和《中华儿女》记者采访时,就曾提出:“中国不仅要有传统性、纪念性的节日,而且应立法在世界上首创‘创新节’。在每年这一天,由各级政府大张旗鼓地表彰本区域各行各业中有杰出贡献的创新者,并在民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普及创新活动,以使我国成为创新者辈出的人才大国。”
孙子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国家决胜在创新,区域决胜在创新。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创新,莫过于以科技创新、形象创新为涵核在纵向上的概念创新和横向上的领域创新。众多的新极经济圈塑造新的世界格局。可以预言,未来的竞争,将不只是企业对企业、产业对产业、行业对行业或价值链对价值链、供应链对供应链、战略联盟对战略联盟的竞争,并且更为重要的一定会是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极经济圈与新极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创新者是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先驱和代表,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创新经济时代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一部人类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历史。无数事实证明:“极”是创新思维的枢纽性概念;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创“极”则辉煌,无“极”则衰亡。创新就是生产力,“新极”和“新极经济圈”就是一个区域发展经济竞争力的灵魂。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一个个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为基础”的区域经济转变为以“知识、技能、智慧为基础”的区域经济,才能最终使中国实力强大、人民富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