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图等技巧层面的点评就免了(非常不错)……
广告主语不敢苟同,可谓一流设计,三流广告语^_^
我主要点评一下这个作品背后蕴藏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欺软怕硬是动物界的天性,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
懂得进攻,懂得退缩;不怕赤裸,精于伪装;群体攻击,协同作战……精通丛林与荒野的游戏规则——所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勇敢、孤独、团结、残酷……这是狼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对,没有错;没有正义,没有罪恶——只有一个目的:生存!
狼的野性——为“弱势群体”的精神崛起找到了新的秘方;
狼的野性——为“公司文化”的核心价值注入了新的基因.
在一般人的心中,由“狼”形象联想到的旷野、魔鬼、毛骨悚然等。这些都是黄土文明制造出的许多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而形成对狼的野 性描述和道德诅咒,使得我们对狼产生了一种超乎实际的恐惧。
但我们今天却是生活在“适者生存”的生态文明中,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企业的平均市场寿命为2·8岁……”!人们总 是在找外部的客观原因来为自己的懦弱、软弱、孱弱寻找道德保护。竞争失败后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对手的强大?还是自己的软弱?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两种民族性,
一种是狼性,就是以游牧民族为代表;游牧民族的狼性是相对于农耕民族的羊性来说的,羊性民族就是听话、顺从、好管理,但从民族竞 争性来讲,狼性民族更有优势。西方的文化是典型的狼文化,西方的制度就是狼制度,这个制度的设立就是假设所有人都是狼,所以,欧 洲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种是羊性,就是以农耕民族为代表。中国的儒家思想造就了谦谦君子成为社会精英,而像张骞、 郑和那样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狼性人群越来越少。当“大航海”时代到来时,西方探险家以狼性的勇气,义无返顾地突破惊涛骇浪,寻找到 了无比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黄土文明构筑的理想主义的高山,即将被适者生存的生态文明替换,英雄的背影已经被观念与时间钙化而渐渐模糊远去了。我们没 有藐视“掏粪工”、“木匠”等平民英雄的高尚精神与奉献情愫并寄予尊重,但我们更需要象“刘翔”、“姚明”“张瑞敏”“联想”等 身上放射出的“野性”光芒,他们是刷新后的“中国文化”参与世界同步的“与狼共舞”适者文明的表现者……
(注:我的这篇点评已被著名转载)
雪刀浪子
200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