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现场管理仍不可缺

[日期:2007-09-12]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那么,是不是网络化管理时代的老总只依靠电子邮件就够了呢?不是的,那样的话,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对企业管理来说,现场的直接管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对网络化管理缺陷的一种补充。
    据资料介绍:走动式管理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身先士卒,深入下去,体察民意,了解真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1)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长士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访遍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小时,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2)投资小,收益大。当今世界,人们都在努力提高企业效率。走动式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3)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期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4)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其实,日本企业的主管及其幕僚们每天要洗三、四次手,原因是这些人的手是在现场东摸摸、西碰碰弄脏的。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5)“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
    通用公司的韦尔奇更是精通对于工厂和办公室做突击访问之道,他常会带着低级管理人员突然出现,搞得有些单位的接待措手不及,真实的管理现状就容易被他一下子发现。
    这一特点在马莎公司的业务运作中也随处可见。公司伦敦总部的“永不满足”口号,道出了马莎公司对卓越服务的不懈追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定期走访商店,同商店的管理层、主管人员、销售人员及顾客交谈,观察销售区域内所发生的一切。董事长理查德也每周抽出1天半时间到商店了解情况,把握顾客和员工对公司新举措的反应。
    制度就像法律一样,无论多么完善周密也是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在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中,现场管理将更有效率。在一项对国际优秀企业的调查中,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就是,这些企业100%地对员工进行解决问题技巧的培训,因为推行现场管理,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教给员工解决问题的方法。
    喜好采用对现场管理的,其高中层领导不但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及时介入、解围,甚至必要时接手处理意外事件。在随后的空闲时间里,他们就让员工立刻进行处理这种意外情况的模拟训练,让员工每天都能掌握新的服务技巧,这是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怎样也完成不了的工作。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总裁的领导艺术
下一篇:求助于高新技术
相关新闻 管理方法的创意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