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终于谈到问题的核心部分了,谈到总裁(总经理)的领导艺术了。总裁的领导艺术是管理方法链条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其意义怎样评价也不会过高。在写作这一节时,我亦情不自禁地为某些总裁高超的、个性化的领导艺术喝起采来。
美国某汽车公司总裁要求秘书给他的呈递文件放在各种颜色不同的公文夹中。红色的代表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桔色的代表这是今天必须注意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必须在一周内批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则表示是必须他签名的文件。这个小小的创意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是显而见的。
张瑞敏从不抓具体的生产、建设、销售等任务,只抓管理,管理之魂──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的建构与拓展,这一创意给海尔带来了什么,大家有目共睹。
面对加盟华为的新员工,总裁任正非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我个人既不懂技术,也不懂IT”,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惟一需要我做的是,在大家研究好的文件上签上名。”老天,真是这样的吗?我为任总大创意叫绝的同时,也为华为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科利华老总宋朝弟是个颇具诗人和科幻作家气质的超现代管理者,他认为最新的灵感比什么都重要,比经验最重要多了,千万不要被我们的经验所束缚,我们经常把我们最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要它。在实际工作中,他坚决不让日常的事务工作破坏了他能产生灵感的自然状态,“有些做软件的公司不是没有钱,老是等着看,看什么呀,其实有些东西是只能感受到的,干吗一定要看得那么明白?……”在领导艺术上,我是最欣赏这类老总的,他们或许受挫于一时,但他们的企业飞起来的时候将是一般企业望尘莫及的。
大胆地借用外脑,也在总裁的管理方法中留下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创意大手笔。不久前,美国中美总商会主席,前总统布什的哥哥普雷斯特·布什从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手中接过一纸大红聘书,成了这家中国乡镇企业的高级经济顾问,堪称史无前例。
一位MBA在读生,同时也是年销售额超过两亿的企业老总,不无感慨地说,“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不够用,借肋外脑大慨是今后的又一个趋势”。的确如此,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咨询业也越发达,而且就连上网这样的事,他们也会请专业公司为其操作,而不是自己现学现卖,凑合着过,珠江三角洲的优秀大企业,每年在咨询顾问方面的预算大体都在三千万到四千万元之间的为数不少,他们花大钱购买的知识产品包括:战略规划、资源链整合、组织再造、整合营销、分配激励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等等。
美国有一个公司的首席行政总监雇用了一位咨询员,其职责就是可以任何时候在公司的任何地方出没,专门问些“天真”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如“为什么这样做?”“这有什么用?”或“如果取消这个部门,公司会受损吗?”……这可真是一个怪头怪脑的创意,可也怪得真的是有水平。
通用总裁韦尔奇说道:“我的工作就是给最优秀的人最好的机会,并且把公司的资源作最好的分配。就是这样,其他的事就不用管太多了。”他相信,一位好的管理人应该是几乎放弃去“管理”的人;“称一个人为‘管理人’有时候是危险的,因为这个名词意味着这个人‘宁可控制而不疏导,宁可复杂化而不简单化,做起事来更像是‘统治者’而不像是‘加速者’”。
中国中西部的万千企业老总们,向沿海的向发达国家的企业老总们学习吧,他们那么聪明(创办了那么辉煌的企业)仍对借用外脑乐此不倦,手笔越来越大,我们又有什么值得固步自土,夜郎自大呢?
最后,我想将英国管理学家罗杰·福尔克提出的一个素质“完整性”概念介绍给中国企业的总裁们。他指出“完整性是一个总经理最高贵的品质”,他引用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论点,说孟子的话“实际也就是讲的一种‘完整性’,是总经理修养的一种极高境界。”他还指出,“完整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特征……素质不是某些要素拼凑起来的东西,而是一个整性的结构。也就是说,人的各种素质要素,往往是综合地发挥作用的。”换句话说,一位总经理可以不是通才,他的素质可以不具备完善性,但一定要具备完整性。换言之,他应具有把自己的有限知识与无限的领域联系起来的能力;可以只有较小的活动天地,但他却具有把自己有限的活动范围向无限的环境渗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要求总经理管理素质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