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店经常请作家演讲,促销效果很好。作家签名售书这一招虽已用滥,但由于每一次签名作家的不同,依然效果不减,这是有点奇怪的,仿佛是向创意的一种挑战。
中国房地产界领军人物——万科集团总裁王石居然作了摩托罗拉手机的形象大使,这真有点菲夷所思,但毕竟是现实,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星人物在营销中的使用范围是大大地扩展了。据说是有的政府官员也动心了,想为某些产品与品牌作形象推广了,只是非议甚多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喧嚷一时的吴士宏,这个经历特殊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界的新星,在加盟TCL之时,直接给TCL带来的广告公关效益我看就在亿元以上,让她加盟,TCL一开始便大大的赚了,即使给几百万年薪也是不亏的。
近年来的高考状元,也是一些企业追逐的对象,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将其状元的光环移到自己的产品上来,为产品的促销服务。
带有中国特色的劳模,也被聪明的商家利用上了,有的将其名字注册成商标,有的以其名字为企业或产品、品牌命名,有的让其现身说法作推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电视节目也算一种产品的话,近年来为它促销的明星就难以数计了,享誉海内外的金庸当数头块,声名鹊起的余秋雨也是一个人物,所谓的知识英雄张朝阳、王志东、丁磊、张朝阳、马云等所作的“电视秀”那就更多了。
电视主持人也成了新明星为厂家商家所青睐,湘妹子李湘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商务通的形象代言人再度一炮打响。
相形之下,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明星人物我们还利用得不够,利用得不好,创意大手笔更是鲜有,而在科教兴国的大战略背景下,文章其实可以做得超凡入圣的,愿创意策划界的同仁勿失这一良机。
这里我想起了英国一位珠宝商对黛安娜王妃的巧妙利用,它找了一位长得像戴安娜王妃的女人,打扮得也跟王妃一样,傍晚时带了一群随从来店内购物,购完物后驱车离去,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到电视台一放(没加什么语言解说,以免造成官司),人们信以为真了,对它家珠宝店顿时刮目相看,纷纷前来购物,英王室知道后却无可奈何。此中韵味,实在悠长,中国商人和策划家打这种擦边球的时候已经到来了——我预感到。
谁也预计不准下一个社会明星从哪里钻出来,这种不确定性对策划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只要策划创意的神经一直保持着弹性,新的明星一出现就有可能在瞬间被你逮个正着,借力借势,一鸣惊人,你的客户会更会乐得抱起你旋上几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