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之言,有如日常生活中突然听到的尖厉叫声,听到的人不作反应是不可能的,而要人作出反应正是广告词追求的目标,所以,故作惊世骇俗之言是广告语创意的最佳方法之一,一直被有效地运用着,亦曾产生了不少的精彩案例。
“愿意和我睡觉吗?”这条美国广告语猛一见把人吓一大跳,这不是一条黄色广告吗?其实不,这是一条××牌床垫的广告语,由于来势汹汹而给人印象深刻。
“广州正在吃它”这是又一条在广州一发布就轰动的广告词,报纸上这六个大字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细细一看,才知是金福米业的开业广告,据说促销的效果很棒。
叶茂中为圣象地板所作的“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主题广告词(品牌口号),我认为还是有几分故弄玄虚的(幸好厂家一下子就认可了),不过弄得不错,符合广告词创意的几大定律之一。
“奥迪”之隆重推出、需要告诉国人(“受众”)一个期望达到的效果:“奥迪”是国产精品!是上档次的名牌。最后,由北京国安广告公司否定了若干稿,隆重推出了一句价值据称70万元的广告词:“走中国道路,开一汽奥迪1这一带有新闻发布性质的广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后续的“国之重宝、一汽奥迪”,也令人心头一震。
“踢开你的经纪人1,这是一句动作感强烈的、意思几近残酷的网络证券商的广告词,我想,经纪人见后亦会勃然大怒的或顿生伤感的。
网络广告词是最为生动,活泼,新潮和酷呆的了,常让人有心被剌烧之感,例如“你(生)活腻(味)了吗?”、“弟兄们砍!(价)”……
打天下(掌上电脑)的“解放全国总经理”;北京×广告公司的“寻找稀有动物”(招聘与某些动物功能相似的广告人才);飞亚达手表的“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美国×防晒油的“就是15分美丽”(在十分美丽的基础上加5分)……均属夸张的好例。
英国一位青年在美国做P·K·D长毛药经销时,专雇秃头男子做销售员,并在他们油光可鉴的秃头上写下“P·K·D长毛药”几个醒目大字,一时间,纽约报刊将此举引为奇谈,大肆宣传,公众也纷纷拥上街头,一睹为快,此产品成功地打进了美国市常
不过要注意社会效果,如“四不象动物进入本市”的广告语,曾引起了一阵城市的恐慌,结果被取蒂。夸张也不要过头,像有些药品广告语所承诺的功能那样,弄不好成了虚假广告,那是反被聪明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