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能只由着性子来

[日期:2007-09-12]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在产品进入他乡异国市场的时候,产品的名称不能只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喜欢什么名就取什么名,“适者生存”在这里是体现得很充分的。
    例如:中国名茶茉莉花茶远销欧美,但在东南亚却不受欢迎。原来是“茉莉”谐了“没利”的音,犯了不吉祥的忌讳。后来把“茉莉”改为“莱莉”,茶还是原来的茶,销路竟立时大畅。“金利来”领带原名“金狮”,在东南亚也吃不开,原因也是因为“狮”谐了“蚀”的音,后来改为“金利来”便大发利市(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暂且不表)。 
  作为一个中国的职业创意策划人,我不得不为美国宝洁公司的飘柔、潘婷、舒肤佳这三个品牌名字叫一声好(不论它们是不是美国人取的),它们居然在一次市场调查中,被中国的许多被调查者认为是“中国优质的国产名牌货”,真绝了!前些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宝洁公司的洗发水、化妆品竟占了中国该类商品市场67%的份额,这其中,产品名字取得太好(字意很柔美、发音很亲切响亮、很有中国气息)是必须记上一功的。
  据说可口可乐最先取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腊”,这是一个多么丑陋的名字,这种饮料哪个中国人敢仰脖猛喝?改为可口可乐后,一切心理障碍顿时化为乌有;雪碧的中文直译名为“魔鬼”或“妖精”,也太吓人了,有几个善良者愿意饮它们,产品不积压如山才怪了,改为雪碧后,顿时令人感到一股清凉袭来,畅饮的欲望油然而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洋酒“白兰地”这个中文名字也取得非常好,一丝异国的气息都闻不到,在中国它也一直是大名鼎鼎的。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产品的名字也爱取洋名了,也有取得好的,最早的有雅戈尔,后来的有格兰仕,但总的说来,洋名取得好的少,平淡无味的多,有的怪里怪气,令人浑身不舒服。老实说,在中国消费者头脑日益清醒的今天,在全球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凭那些主要以姿、曼、斯、丽、娜、莱、尔……组合架构而成的产品名字,能否成功地流行国内市场,打入外国市场,在我心中是大存疑问的。
    恒源祥是一个最新的例子,外商看中了恒源祥在中国手编毛线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营销网络,却没有看上恒源祥这三个令中国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汉字。在外国人眼中,恒源祥只是三个毫无意义的图案。这是市场分析专家调查的结果,因此谈判始终在这三个字上卡壳。老名牌难搞国际化,恒源祥急得想自杀,改与不改真是两难啊。因为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在我看来,怎样看也是漂亮动人的。
  不过,洋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尽量取中国风味很浓的名字,中国产品自己开拓自己的市场,却尽力取一些洋气十足的名字,双双背叛了“自己的祖宗风味”,此中奥秘,大有文章,值得探究。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借势创力各有千秋
下一篇:击中人们共同的欲望
相关新闻 产品名称创意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