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走出命名的误区

[日期:2007-09-12]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中国产品的名字虽不乏出类拔萃者,但总的说来,平淡无奇者居多,追随大流者居多,独创原创者少,惊心动魄者少。原因在于思维创意还没有大量进入这个领域,产命取名也还没有受到应有高度重视,愿出10万、50万元来为产品征一个好名的中国企业太少了。有的企业老总仍津津乐道于仅仅从员工中征名,名字一旦采用花费极少,这并非不可,但范围太小,智力有限,征到超一流的、破水准的好名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纯粹从创意思维的角度来讲,中国产品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A、完全重合的误区
  据一份资料介绍,全国取名为长城的产品(企业)有200多个,真令我悲哀不已。一提出来我就想得起的就有“长城电扇”、“长城床垫”等,至于它们是不是一家的我就不清楚了。我所知道的“小天鹅”有两家,“金嗓子”有三家,此外,“东方”、“新世纪”、“新时代”、“新天地”之类的产品(包括商场商店)名字也太多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有时究竟是在为自己打还是帮别人的忙都弄不清楚了。这种误区是很可怕的,对企业永远都是一块潜在的“癌病区”,说发就发的。
  B、简单模仿的误区
  最典型的是城市房地产商品的名字,××花园、××广场随处可见,除了最先取的那一两家给人以新鲜感以外,其他的一点创意都没有,平庸化、简单化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再加上名不符实、哗众取宠、自吹自擂,把一个庄严壮观的城市搞得十分的滑稽可笑,更会把那些准备来旅游或投资的外宾弄糊涂:咦!资料上介绍说这个城市不是有那么多的花园和广场吗?这城市美得不得了吗?它们在哪儿呢?
  C、缺乏美感的误区
  有的名字值得商榷,如花了大力气打广告的“双轮池”酒,在我的联想中它怎么也和某种机器、齿轮有着联系(这样东西饮着还有美感吗?),消费者要的是名字的某种美感,工艺上几轮发酵和他们是没有什么相干的。重庆还有一种营养丰富的奶名叫“双叉奶”,这种以儿童为销售对象的奶,为什么取个“双叉”的名字呢?我想怎么也难以引起母亲的好感吧(哇!奶里有可怕的两把叉子),我至今迷惑不解的还有名震华夏的“盼盼”防盗门,作为防盗功能明确的门,它整日整夜“盼”的是些什么呢?太阳神的原名叫生物键,后面的那个“键”实在过于生硬,幸好改了过来。至于“泡妞”、“九姨太”这些等而下之的就更不用提了。
      C、轻视创意的误区
  这是最明显的一个误区,从中国企业不愿为新品取名出大价钱便可见一斑,而“586”更名为“奔腾”据说在全球征名,奖金高达4万美元。仅举汽车摩托车为例吧,“红旗”轿车若想成为国际级大品牌似乎有一定的局限性,“红岩”重型汽车也如此,“富康”轿车太直白、太俗气,“神龙”不大像轿车的名字,“嘉陵”摩托车属于地域名,“建设”摩托车则听来始终不那么对劲,“新大洲”有小题大作之感,“轻骑”似乎有点同义反复的味道。
      美国新泽西州美孚石油公司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名称,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论证,试用,对比,耗资1亿多美元,最后证实EXXON埃克森是一个为公众喜爱的名称,最后才将其在世界各地的标牌全部更换为EXXON。真令我至今难以置信。
      如果我们不花大力气走出以上的种种误区,那么,我们将有愧于祖国那形、音、义、韵俱佳的汉语,我们终归也将是不划算的──我们在产品质量、服务、广告、公关等方面不得不被迫因此而付出更多的心血、汗水和资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的产品取名已经不是产品取个好名以利于促销的简单问题了,它已经和企业品牌创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品牌命名当然首先是产品取名,但它已经不等同于产品取名,它已经开始了将市场、定位、形象、情感、价值转化为营销力量并启定市场定位与竞争的过程,它已经打响了企业竞争的第一枪。
      这一切都需要中国的企业家、创业家、策划家们,共同作出新的努力。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命名有时不如租名
相关新闻 产品名称创意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