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明武先生:
今天偶遇您的网站,拜读了您的部分文章和事迹,感觉近日时常考虑的一个创意也许于您有用,也许在您这里可能会变成现实。现将建议文章奉上,请指教。(原文曾在网上张贴。)
宋永军
2006年8月27日
附:
门户网站创意频道呼之欲出
创意活动无所不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意作为所有创新活动的起点、动力、源泉和目的,既是文明的发端、文化的源泉、科学的动力,也是命运的契机和成功的法宝。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论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体育,还是在宗教、政治、教育、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离开了创意都不会有任何进步和成就。
正如俗话所说,愚者千虑,尚有一得,群众中向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灵光一闪的时候。这些创意也许很有价值,但在交流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却往往没有实施的能力和机会。而另一方面,许多需要通过创新改进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实践活动的人作为创意的渴求者,却无法得到这些宝贵的财富。
网络时代突破局限
互联网的出现为创意的生产、交流和应用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为实现创意革命搭建了绝佳的载体平台。工业时代的创意活动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极大的限制,信息时代的创意活动可以超越时空等条件的限制而无限扩展。
手持钢笔的发明家准备开发一件新产品时会怎样呢?他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时间跑图书馆查阅数以千计的纸质资料,耗费数月时间深入社会相关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发表广告面向社会征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召集有关方面人员的会议反复进行专题研究,关上书斋的房门冥思苦想数月甚至数载之久,偶然灵光一现,才能找到一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握着鼠标、敲击键盘的科研人员在创新产品时又会怎么做呢?他也许只花1分钟,登录某某网站创意频道,输入与其产品相关的关键词,立即找到数以万计的创意点子,从中筛选出不少可用的东西,其中大多数是他平时想破头也想不到的。研究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再花几分钟,在创意频道发贴,提出问题,请求援助。数日之后,发现已有大量网友给出或详或简的答案,使他很受启发,问题圆满解决。
多么美好的前景,多么广阔的市场,多么伟大的贡献!
这些设想变为现实已经为时不远了,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需要做的只是在某某网站设立一个创意频道而已。
创意频道五脏俱全
我想,创意频道至少应具备以下五项机制:
一是交流机制。为创意的供求双方提供交流平台,让网友(无论注册与否)有什么创意都可以自由发表,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可以自由发贴求助,大家都可以自由回答问题,一拍即合的双方或多方也可以顺利建立合作关系。
二是分类机制。这是门户网站的拿手戏,不必细说。我想说的是,既然创意无所不在,创意网在分类设置上就应体现出开放性、包容性,虽不必包罗万象,也要使参与者各得其所。
三是激励机制。除可以参照“百度知道”栏目的积分制度之外,还可以适当考虑对有些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网友提供保障。此外,对那些不符合创意频道主导精神的垃圾贴子应设立相应的清除机制。
四是反馈机制。我发表的创意有多少人看、多少人支持、多少人反对、多少人认为需要改进、有没有得到应用,我回答的问题提问方没有看过、满意不满意、有没有被采纳,等等,都应及时反映出来。
五是教育机制。创意不是天才的专利,创造性活动既有规律可循,也有窍门可用。只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并积极动脑筋,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意高手。创意频道应设立教育专题,介绍创造性思维的有关知识,供网友发表有关文章、软件或下载相关的书籍资料。教育机制是创意频道的生命和动力之源,并非可有可无。
门户网站机不可失
发挥网络优势,搭建创意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已有人开始尝试,比如“创意中国”网(www.xxidea.com)。但是,这些网站的实力、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无法与门户网站相提并论,其市场定位也显得过于狭窄。从目前来看,能够实现上述设想的,显然非门户网站莫属。
我个人认为,设立创意频道,有利于用创意激发新的创意,实现创意倍增;有利于放大创意的潜在价值,实现创意增值;有利于提高创意活动的效率,实现创意增效;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创新意识,掀起全国性创意新高潮,实在是利国、利民、利网站的多赢事业。目前,这在市场和技术上已经具有可行性,条件和时机也已相当成熟。关键就看谁能先知、先觉、先行动,领导新潮流,开辟新天地。
(舒明武后注:
网络时代对创意的发明与运用必然会出现新的局面,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放手去干,辉煌就在不远的前方。
2006、9、1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