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秦全跃的一篇文章“见着驴了吗?”)
曾在河北农村见过卖驴的生意,驴贩子把驴光明正大地拉出来溜溜,让想买驴的人辩得个是公是母、是老是少、是肥是瘦。尔后把手放在袖口里出个价,让买者明明白白我的心。虽说此举不象阿拉法特和拉宾、内塔尼亚胡、巴拉克“拿土地换和平”那么重要,但毕竟也是拿钱换驴或拿驴换钱的平等交易。
卖点子、卖创意如同卖驴。企业慕名而来,说明用意,策划人三次、五次都不拿出创意,反而一个劲地管企业要钱,大多数企业家自然撒腿就走,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执迷不悟者上感着掏钱。其实,这几年策划界事非不断,往往就是企业没见着“驴”就付钱。一个策划人在没拿到钱又想拿到这份钱时,必然用尽脑汁、跑断了腿。一旦轻松到手则不是心有余力不足就是力有余心不足了。别怪,兴许都是钱催的,倘若企业大意,让策划人无的放矢,凭着名气就挣了钱,以后又拿不出让企业满意的创意,企业必然拼着命想讨回钱完璧归赵。策划人则一定是修修补补、搪搪塞塞哪怕糊弄个外面光的驴粪蛋,也不想把钱往回退。扯来扯去,久而久之,难免造成纠纷,惹出官司。很简单,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赔钱是多么的难受,退钱又是多么的痛苦。
前几日,到石家庄“华糖商情”杂志社作客,在与其主编杜建明先生共进午餐时谈及该杂志发展之事,我心直口快、快嘴李翠莲般地议论了一番,随后又提示有关“农夫山泉”不再生产纯净水的新闻一定要找到新角度。否则就不要再炒残羹剩饭。不妨做一把“农夫山泉”该不该对消费者有个道德赔偿的主题新闻。“农夫山泉”前几年一直生产纯净水,这次“幡然悔悟”,充其量也只是个从良行为,既然农夫山泉对中国的消费者有如此高度的责任感,那么消费者又该不该也用如此的高度去要求“农夫山泉”的过去呢?然后又说到栏目的设置,现而今一推刊物都有那么一块“牛╳港”,专门给人捧臭脚,不是某某人做了什么什么策划案,让企业暴了富,就是什么人搞了个整合营销,让企业上了天。如此“华糖商情”应该开个“案例跟踪”栏,专门组织记者跟踪,采访到第一手材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还策划人一个是什么“驴”的本来面目。这种栏目看的人必定比“牛╳港”多吧。此话说来,博得当场喝彩,好创意。
下午品茶时,该杂志社汪社锋主任发问,策划人跟企业合作开头很难,你说出创意吧,窗户纸一捅就破,企业偷了就跑;你不说创意吧,企业根本不理你,该怎么办。于是我便回答,假使中午吃饭时,我提出要求你们必须先给我一笔钱,否则我什么创意都不谈,你们会给吗?不但不会,说不定连下午在一起喝茶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现在我不提出什么要求,你们也会愿意长期合作,就一句话,见到驴了。
大凡卖主意、卖点子、卖创意者,让人家见到驴是第一重要的,至于人家见到驴买与不买则是人家的主权,企业家又凭什么都要拿钱去买一头破驴、瞎驴、瘸驴或者包装得跟漂亮妞般的瘦驴呢?
驴好驴坏,不妨先拉出来溜溜,让人家买了不后悔,卖驴有个透明度总比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好得多。别瞎扯了,有这闲功夫还真不如回家老老实实、尽心尽业地养几头好驴。策划人不就是仗着这头驴不错、那头驴挺好度生计吗?
企业家找策划人一定记住:见着驴了吗?
(资料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