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千秋罕见的围棋天才吴清源

[日期:2012-06-03]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1、匹夫而为异国师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曾经拒绝马英九颁奖的老头子,年近九十,身材瘦小,精神却仍奕奕。

  今年他和徒弟林海峰、徒孙张栩从日本回国,老天才带着中天才与小天才访台,本来没多少人注意;但在接受马英九颁奖时,由于事前没有沟通清楚,他拒绝受奖,因为如此,才上了台湾报纸的版面。

  他和这两个徒弟,七十年来,主宰了非常排斥外国人的日本棋坛,地位无人能比,他就是沈君山称为“匹夫而为异国师,一着而为天下法”的二十世纪棋圣:吴清源。

 

  吴清源生在北京,因为父亲喜欢下棋而学会围棋,10岁时就在北京找不到对手。他的父亲早逝,当时的军阀段琪瑞很喜欢下棋,常常找他对奕,并资助他的生活。

  12岁,他打败来中国旅游的日本职业五段围棋高手,棋谱寄回日本给当时日本的围棋泰斗濑越宪作七段(当时日本最高段)时,他跳了起来,说:“中国竟然有这样的天才!”。

  13岁,他又打败了濑越派来中国考试的棋手,以稚龄之姿,东渡日本,开始了他一生血与泪的奋战。

  到了日本,他投入胜负无比惨烈的围棋战场。那时候,正是1928年,日本国力强盛,中国则积弱已久,他一个黄口小儿,竟然在日本连战皆胜,取得三段的资格,号称日本三百年来唯一的特例。

  1933年,他只有18岁,已经是五段,在日本开创一股旋风,不,是革命,把日本传统的围棋下法彻底改变。日本人惊呼,这个身体像东亚病夫的支那人,怎么这么强?

  当时日本围棋天皇是秀哉名人,是唯一的九段(当时没有八段,接下来七段只有4人),号称“不败的名人”,终于被逼出马。60岁的名人对上18岁的中国小孩,全日本都紧张的注意,当时连载棋谱的报纸因此洛阳纸贵,销路大增。

  吴清源第一手下三三,第二手下星位,第三手下天元,连续下出了常规以外的着手,这是日本棋坛三百年从未发生的事情,全日本为之大哗,认为中国小孩对日本传统大不敬,一时群情激愤,这时正在“918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之后,这是国与国的战争,日本绝对输不得,18岁的中国小孩如何顶得住?

  这盘棋共下了三个月,一直是吴清源优势,有时候秀哉发呆了一天,一颗子都没下,改天再来。回去后,秀哉的弟子们绞尽脑汁,终于在第三个月由一个弟子发现一个妙手,让秀哉最后以二目赢了,保住日本的面子。这是几十年后,在秀哉死后,他的弟子不小心说出来的大秘密。这盘棋称为世纪之名局,流芳百世。

  从1933年开始,吴清源代表积弱的中国,与日本宣战,只身一人背负着中国沉重的包袱,徘徊在是否加入日本籍的抉择,他终于崩溃了。1945年1月,日本在战争中节节败退,他正在33岁的黄金时期,在庞大的压力下,突然宣布因为他信了教,神叫他终身不准再下棋,所以退出棋坛。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因此叫好,又有多少人为之愕然,亲者痛,仇者快。

 

  如果这位天才从此殒落,那我也不必写了,不能面对命运挑战的人,只是一个早夭的天才而已。

  但是他突破了命运的考验,2年后,吴清源宣布复出,从此在日本奋战30年,他透过升降十番棋这种残酷无比的擂台赛把日本每一个棋手全部降级,没有任何一个日本人可以跟他并肩,日本人为了他修改各种比赛规则,但都莫奈他何。基本上,日本人虽然恨他,却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的最强者。

  吴清源站在孤峰顶上,心情却痛苦不堪,因为,只要他赢棋,就会有激动的日本人到他家丢石头,如果他输了,也有激愤的中国人唾弃他。那种压力与心情,非身临其境者无法想像。但也正因为他的特殊背景,才造就了他伟大的英雄事迹。由于来自中国,自学出身,这种”边缘人”的状态,让他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日本的围棋传统,突破窠臼;又因为非赢不可的决心,使他能不拘形态,永远下出最强手,开创二十世纪的围棋新格局。可以说,如果这个天才是日本人,则成就绝对不会这么大!因为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不用吃这么大的苦;天才既开创了环境,环境也塑造了天才。

 

  1961年,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意外,吴清源被摩托车撞倒,车祸后,体力消退,从此退出了第一线,交给徒弟传承。

  1962年,吴清源到台湾接受”大国手”封号,与当时10岁的林海峰下了一盘棋,确认他是天才之后,带到日本教导。十年后,林海峰也攀上了孤峰顶上,以最年轻的身分取得了日本第一人的头衔,身兼名人与本因坊。

  1992年,林海峰回台,同样也鉴定10岁张栩的棋力后,带到日本学棋。今年,张栩同样以最年轻的身分取得了日本第一人的头衔。

                         ——科技紫微网

 

2、吴清源时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二战初期,在日军铁蹄横扫中国和东亚大陆的同时,棋士吴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不难想象,当时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面对这一后院起火式的失败,感到何等奇耻大辱。因此吴清源每赢一盘棋,都有莫大的生命危险。然而,为棋道而战的吴清源,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虽然吴清源的棋战成绩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在吴清源时代,日本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棋手们无不把这些视为铁律。而当时年方十九岁的吴清源,在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这种气概更令人击节喟叹。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吴清源14岁只身赴日,与他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吴清源追求宗教般的纯净,而由于吴清源加入红卐会,一方面教会拿走了吴清源的对局费,另一方面吴因为教会原因被日本棋界所不理解,他的房子在轰炸之中被夷为平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然而对于通过棋道一心探求生活真谛的吴清源而言,这些不幸都宛如浮尘。诚如金庸所言:“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

 

    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构想中,还十分崇尚阴阳调和、和谐。这阴阳调和,正如桑原道节在古典名著发阳论所说:“类似棋的配置、结构那样的东西可以称为‘阴’,而棋形中所隐伏手段则可称为是‘阳’”对于棋手来说就是保留变化与否,这和谐便是势力与实地,分寸上的和谐,十分微妙。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吴清源认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要以和为贵。中国的《易经》讲究阴阳调和,围棋也不能脱离这个道路。上个世纪的围棋以争胜为主,21世纪的围棋的核心是调和、均衡、和谐。

 

   棋如人生。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见过吴大师钻研围棋时无与伦比的深入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都能明白吴大师为何灵感不断,而这种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但他的围棋思想却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

 

3、川端康成笔下的吴清源

    《名人》是观战的产物,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他写的是日本最后一位名人秀哉之死。其中有写到吴清源的地方:

   昭和七年,我和直木三十五在伊东的暖光园看见吴清源同名人对弈,名人让二目。六年前的那个时候,他身穿藏青色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贵族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贵品格。从耳朵到脸型,都是一副高贵相。过去从未有人给我留下这样的天才的鲜明印象。

                          ——百度百科

 

4、七律:“弈者”之“赞吴清源”

  高楼望断冷枰楸,寂寞江山忆曹刘。

  雪霁孤灯星有约,风轻渭水钓无钩。

  透参易佛开新局,长引泽霖润冕旒。

  最是大千真亦幻,谁将造化一着收?

 

  (注:吴清源乃二十世纪最伟大之围棋国手,称霸日本棋坛近三十年,打遍日本无敌手。人称“昭和棋圣”、“无冕之王”。原诗发表于2002年第九期《围棋天地》,此处有改动。)

 

5、李昌镐与吴清源

  不容否认,作为当代第一高手,李昌镐取得了其他棋手难以比拟的辉煌战绩。不过,他还不具备将当代一流高手都打至降格的实力(李昌镐对曹、刘的胜率约为66%,对李世石为52%,对马、常、赵的N连胜等战绩都是按贴目棋来计算的)。以马晓春为例,李昌镐对马晓春以25比6(胜率为80.6%)的优异成绩遥遥领先但若按黑不贴目重新计算,李昌镐则仅有3局(17比14,胜率为55%)的优势,虽然不排除李昌镐将马晓春打至降格的可能,但概率很小。李昌镐欲将曹、刘、小李打至降格又谈何容易?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从胜率上进行比较,李昌镐也并不比吴清源出色。

历史上的九段曾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代表着棋艺上的最高权威。段位是日本人发明的,翻开日本战前的围棋史,晋升为九段的只有名人。因此,九段就是与名人相提并论的段位。1939年,末代本因坊秀哉名人引退时,将本因坊的家传名位转让给日本棋院,九段方始为段位赛产生。19496月,根据棋手升段大赛的成绩,藤泽库之助八段晋升为九段。这样,他也就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段位赛升九段的人。当时吴清源大师只是八段,但他无论战功还是名望都远远优于藤泽库之助,因此日本棋院决定举行“吴清源对六七段十番棋”,集中十名年轻的高手,如坂田荣男、高川格、前田陈尔、梶原武雄等,让他们轮番向吴清源挑战,以此作为吴清源的“九段升段测试棋”。交手棋份规定:四名六段棋手为“常先”,六名七段棋手为“先相先”。“先相先”中的执白棋者,由六名七段抽签决定,结果高川格、前田陈尔两人抽中白棋。这样,吴清源在这次“九段测试棋”中,除两盘执黑外,其余八盘皆执白棋,而且当时还没有贴目的规定。这样“苛刻”的条件,试问当今的高手,包括李昌镐在内,有谁能通过这样的“测试棋”而升为九段呢?在这次“十番棋”决斗中,十位出阵的年轻高手高举“打败吴清源”的大旗,咄咄逼人朝他轮番发起挑战。然而,吴清源手挥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终以八胜一平一负的成绩,获极高赞誉。1950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九段称号,时年36岁。

 

  一代大师36岁才获得九段称号,而且经过了那么高的门槛,这本身就很发人深省,说明“九段”是一个崇高的称号,不能那么轻易获得,否则就失去“九段”这个称号的意义了。那么九段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上没有。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现在的九段比起吴清源那时的九段,水平已相差不少。1953年,《读卖新闻》举办吴清源与六段新锐棋手对局,新锐棋手经选拔产生,结果中村勇太郎、山部俊郎、曲励起三人入选。当时九段与六段的交手棋份为“先二先”,经抽签,吴清源与中村勇太郎六段下了一盘二子局。中村六段的棋风坚实而正统,是局他依仗深厚的功夫,处处采取守势,最终以1目险胜。吴清源后来曾评说:“我的这一局棋,也因现在是九段的中村君无一恶手,双方着法丝丝入扣,而虽输亦喜。”在正式比赛中,九段让六段二子,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确实与之不可比。

  这样,吴清源在这次“九段测试棋”中,除两盘执黑外,其余八盘皆执白棋,而且当时还没有贴目的规定。这样“苛刻”的条件,试问当今的高手,包括李昌镐在内,有谁能通过这样的“测试棋”而升为九段呢?在这次“十番棋”决斗中,十位出阵的年轻高手高举“打败吴清源”的大旗,咄咄逼人朝他轮番发起挑战。然而,吴清源手挥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终以八胜一平一负的成绩,获极高赞誉。

    感觉吴清源那时候的八段升九段的含金量太高了

    后来的二十年中,他遇到的只是不断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十番棋,对手是每个时期的日本最强手,直到再也找不出最强手----十番棋无法举行了为止。

    一生总共十三次悬崖格斗,对手全部被降格,一格或两格,全部都在十局之内达到。

 

6、围棋人士的评价

  那么,究竟吴清源是不是围棋史上的最强者呢?

  先来听听业余棋迷的看法。

  “如果说今天的高手棋艺是一次元的话,那300年前的道策是二次元,而吴清源的棋艺是三次元。” ——日本作家江崎诚致

  “吴先生是四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天才还很难说。” ——吴清源的经纪人寺本忍

  “在二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 ——一代侠圣金庸

  业余棋迷往往都是带着极其浓厚的个人情感来说话的。

  我们再来听听职业棋手是怎样说的。

  “看吴老师的棋就像看田径比赛或是足球赛。这种充满速度感的大棋士可谓前无古人。虽然吴先生从年轻时代、新布局时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风,而在全盛期则更进一步,达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他那出类拔萃的才能,因此,当时和吴先生对局的人,一定有无法抵抗之感。吴清源的世界从各种角度来看,都是意义深远的。围棋的所有要素都集中在他那里。他的围棋包容一切,这正是其他大师所不具备的。”——赵治勋

  “关于吴先生,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他是代表昭和时代的伟大巨人。如果说现在我们作为职业棋手感到很光彩,有一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那也并非言之过分。吴先生给予现代围棋界的影响就是这么巨大。对于我来说,不,对于几乎所有的棋手来说,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武宫正树

 

7、谁是围棋史上的最强者

  1986年,日本某著名媒体分别向当时的六位超一流棋手提了同一个问题:“谁是围棋史上的最强者?”。

  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

  然而,小林和大竹却另有说法。他们的看法基本相同,大意是: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实际上,在围棋史上被称作棋圣的还有丈和(论搏杀之凶悍,古今无双)。不过据丈和自己将秀策当150年一现的棋豪来看,秀策的棋艺应该在道策之下,丈和之上。然而,秀策将太田雄藏打至降格用了17局,而吴清源将对手打至降格基本上都在8局之内(包括再次打至降格,甚至在将藤泽朋斋九段由先相先打到定先只用了6局——5胜1负)。基本上可以判断吴清源的棋艺不在秀策之下。

 

  从棋的视野来看,吴清源无疑冠绝古今。若非说吴清源最强则难下定论,之所以赵、林、武宫、加藤等认为吴清源是围棋史上的最强者,是因为吴清源时代离他们近,他们切身地体会到了吴清源的强大。本人更倾向于道策与吴清源难分伯仲。从对围棋的贡献来看,道策是迈出近代感觉的先驱者,吴清源则是现代围棋的奠基人。从棋艺来看,道策更精细,吴清源更博大(实际上两位都是至广大而尽精细微的巨匠,只不过略有侧重)。从战绩来看,道策让安井春知七段两子仅输1目(这局棋被道策看作自己毕生的杰作,注意:对方无明显错棋。)另外,从大量的综合对局来看,则秀哉就更强,他让七段两子取得过中盘胜,但他却让不动三段时的吴清源两子,就是让赖越宪作七段先也基本上没有胜过),说明道策有十一段的水平(一子差两段);吴清源能将最强的两名九段打到让先,也有十一段的水平。

    另外有谁完全靠自学就能在11岁把日本来的四段棋手逼到墙角,是吴清源,这一点上史上无人能及。

    陈祖德九段所言“吴清源独步日本棋坛达20多年,李昌镐称霸还只有10年,两人能不能相提并论,还有待时间检验”。

    论到围棋的贡献,应该是道策第一,吴清源第二,就好比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外行人都认为爱因斯坦贡献大,物理学家则认为牛顿贡献大.

 

                          2012513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他被誉为“中国的眼睛”
下一篇: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相关新闻 人物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