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它只是一棵无名的野草。当茫茫草原被一炬焦火烧成灰烬后,请不要哀伤。听,春风又来了;看,那一隅新绿又喷发出新的活力。你和我都被这野草的顽强生命力所震撼,所感动。
这许名小草让我想起了艺术家的生命。在中国那个文化屈从于权势的时代,你也许会叹惋一些文人艺术家的生命贱如野草,完全掌握在帝王将相的手中,一捏便碎。但是,文人艺术家的生命力的非同凡响之处也就在于与其说说生命结束了,不如说死亡消失了,他们的灵魂早已在这片热血土地上深深扎根,只待着春风的吹拂,获得重生。于是我想起了嵇康,想起了他的《广陵散》。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一遍又一遍地为嵇康所叹惋,以发悲叹之情,以抒哀悼之情,可很少有人真正体味过嵇康在生命将至时所体现出的生命境界与生命内涵。临刑前,嵇康既不大口吃肉,也不大碗喝酒,而是悠悠地奏起他的《广陵散》,弹着弹着,嵇康随着音乐飞走了,在刽子手杀他之前,他的灵魂已随这《广陵散》飞逝了。于是《广陵散》成了绝响,绝就绝在了生命随琴声所逝,而让这生命的旋律飘荡在了纯净的天空。嵇康的生命消逝了,但嵇康却变成了《广陵散》,从而升华为一种精神。文帝杀了嵇康吗?是的,嵇康的肉体已经死亡,但也不是,因为嵇康的生命已经转化成一种精神,在今时今日仍显现着强大的生命力。
印度一位禅师曾说: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耶稣变成了基督,从而葡萄变成了美酒。 当商业文明把莫扎特写《安魂曲》认为是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一样,是在金钱与压力与魔鬼的诱惑下,力竭而死。那么商业文明的愚昧便一如东方专制国家的庸众一样,永远无法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永远不会体味艺术家的生命境界与生命内含。
当我们叹惋文人艺术家英年早逝时,不如为他们的精神万古流常而庆幸。一如葡萄变成了美酒,莫扎特变成了《安魂曲》,嵇康变成了《广陵散》。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感动着我们。他们最具生命力的饱满人格将永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声。”
(作者不详。)
2013、11、9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