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何时进入小康

[日期:2007-09-05]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没有物质食粮,身体就会饿死。没有精神食粮,灵魂也会饿死。

  农业时代生产力低下,身体活着(即生存)很不容易。身体饥饿的人们,常常不得不沦为身体奴隶。工业化提高了生产力,身体活着(即生存)已非难事。工业化基本结束了身体奴隶时代,然而尚不足以结束精神奴隶时代。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精神受奴役的状况甚至有可能加剧,灵魂活着(即存在)甚至更不容易。灵魂饥饿的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沦为精神奴隶。

  身体奴隶的主人是具体的,精神奴隶的主人则是抽象的。精神奴隶是流行观念的忠实信徒,权威教条的驯服工具。流行主宰一切的现代消费主义社会盛产精神奴隶,尚未充分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更盛产精神奴隶。

  在制作成本高昂而流通极不便利的前现代,能够广为传播的作品,大多配得上“精神食粮”的美誉,它们是灵魂的盛宴,精神的大餐。在制作成本低廉而流通极其便利的现代,称得上“精神食粮”的作品越来越少,更少有精美的大餐。

  灵魂饥饿的前现代人患有精神狂食症。精神杰作越是不易得到,越使他们充满渴望。渴望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偶然得到的杰作足以一饱馋欲,于是饥渴的灵魂得以充实。

  灵魂饥饿的现代人却患有精神厌食症。精神杰作越是容易得到,越使他们充满厌倦。厌倦能够抵御一切诱惑,探手可得的杰作也难以激起食欲,于是厌倦的灵魂始终无比空虚。

  导致现代人失去精神食欲的主因,是他们的灵魂已被粗陋的精神快餐撑饱了。现代化的弊病之一,就是用垃圾快餐替代精美大餐,身体食品如此,灵魂食品也如此。

  精神从贫乏到富足的过程与物质相似:贫乏时代,正餐粗陋,极少有机会赴宴,偶尔能得到精美的零食。小康时代,正餐略有改善,有较多的机会赴宴,且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精美的零食。发达时代,不仅正餐精美,而且有取之不尽的精美零食。

  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正在渐入小康,尽管还不能尽兴享用精美的正餐,但已经可以经常享用精美的零食。然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远未进入小康时代,而是依然停滞在贫乏时代。

  当代中国的精神生产,把本该精美的精神零食也快餐化、垃圾化了。传媒业盛产粗陋的精神零食,出版业盛产粗陋的精神快餐,两者共同败坏着国人的精神肠胃,使他们面对精神盛宴也激不起任何精神食欲。畸型发达的现代传媒业和出版业,注定了粗陋的精神快餐不可能被消灭,然而饥饿的灵魂有理由要求得到补偿,那就是精美的零食。

  从事精神生产的人们,即使无力创造精美的灵魂大餐,起码应该提供精美的精神零食——小品。小品小的仅仅是篇幅,而非精美度,更不是精神高度。小而有品,才配称为小品,小而无品,就只是垃圾零食。

  许多中国作家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创作“史诗”和“大作品”,然而他们大多是在好高骛远地从事难以胜任的工作。无数的“史诗”和“大作品”,不过是超级精神快餐和超级印刷垃圾而已。与其力不从心地炮制大垃圾,还不如胜任愉快地写好小作品,时不时地给读者一点小小惊喜。

  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迫使现代人在物质领域无法拒绝快餐,但起码应该在精神领域拒绝快餐。灵魂饥饿之时即使无暇享用精神盛宴,起码应该用精美的零食来充饥。然而再精美的零食也无法取代盛宴,不能喂饱饥饿的灵魂。零食只是身心匮乏之时的慰藉和调剂,是对盛宴的怀念和相思。精美的小品不过是精神盛宴的一枚请柬,邀请你步入灵魂乐园的智慧之门。

  在充分现代化的欧美,人们固然行色匆匆地啃着汉堡赶去上班,然而周末却会享用一顿法国大餐或中国美食,犒劳一下被快餐亏待已久的身体。人们在地铁车厢里固然用劣质畅销书打发时间,然而在假日海滩上却会悠闲地捧起古典名著。在物质生活渐入小康之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无疑更急需进入小康。灵魂的待遇理应比身体更高一些,因为一切幸福归根结底都是灵魂的幸福。

=========================================
 
    (摘自三湘都市报 ◇张远山 )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
下一篇:坚守精神的家园
相关新闻 精神、理想与信仰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