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啼清泪长啼血——挽邓丽君

[日期:2012-01-30]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原转载者注:

这是一篇发表于19959月《通俗歌曲》上的一篇文章。作者为宋立民,是《通俗歌曲》的特约记者。今天我在旧书摊上找到此文,本想扫描了,但是又怕效果不好,影响大家阅读,于是打算打出来让大家共赏。

    维特根斯坦说:”在艺术上,说这样的话是困难的:什么都别说.”

  面对与世长辞的邓丽君和她”永垂不朽”的歌声,我一直力图沉默,力图于无言中倾诉一切.

  然而我终于不能。于是才明白死为什么不是死者的不幸,反倒是生者的不幸。作为文字之国的区区国民,却也终不过借铅字的力量竦身一摇,赖以摆脱这审美的悲哀。

  本来,凡人羽化为歌星是一种追求“永恒”的捷径,不料如今却每每成了实现“速朽”的方式。奇怪的是,悠悠岁月到如今,邓丽君的歌声一如既往地“于吾心有戚戚焉。”再问问乐坛的师友,方知不只是我一个人情有所钟。可以说,她一直引发着,弹拨着广大乐人和乐迷心中的小夜曲、奏鸣曲以至于交响曲。

  二十年后的今夜,“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我侧耳静听邓丽君一首又一首“绝唱”,依然充满再度阐释的渴望。然而,恰如圣桑所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乐句使我们窥见的神秘和深奥,那妙处难与君说的心灵状态,却又如何“阐释”得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相形之下,五光十色"天王”、“歌后”是那么年轻,却又衰老得如此之快!)

 

  邓丽君用歌声宣告了一个时代,一个纯情的、至性的、温馨的而又浸透本体意义的时代。在时间的空间的“云河”中,在开满“野生花”的“古树下”,在“海风”吹动长发的“遥远的路”上,在“从没有找到真正的我”的道路中,她找到了自己。

  “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在把乐句唱成了自己的同时,邓丽君更把自己化成了音符。同时,她把真情轻轻的却又是认真的吟诵着,于是,她好象随意怎么唱全是真情。恰如莫扎特、肖邦信手演奏出的便是杰作,辛弃疾搜罗万象驰骋百家说话一般流出的便是绝妙好词一样,邓丽君在其《秋光》、《你在我梦里》等歌曲中,浅吟低诉,侃侃而谈,却偏偏“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这种让人琢磨不到“技巧”的常法几乎是一种无法模仿的才华。

  与齐秦、姜育恒相仿,邓丽君的许多歌似乎是“哭”出来的。她那融词曲和演唱为一炉的倾吐,不是悲悯的让你想哭,就是美丽得让你落泪。海涅说:“我看着你,我的心中不由地涌起一阵悲切。”香销玉陨之时,何其悲切!

  因此,永恒的并不是“邓丽君”三个字,甚至不仅仅是那些歌曲,而是邓丽君全身投入的演唱情绪,淋漓尽致的生命姿态,率性歌哭或长歌当哭的真情实意。

   

    “第一个送我一朵玫瑰花香,

  第二个摘下一颗星星闪亮,

  第三个陪我上山看月亮,

    第四个陪我手拉手走沙滩。”

  邓丽君纯情的演唱使得《四个愿望》已不再仅仅是“择偶条件”。歌声让我一下子记起了胡适之博士对诗哲徐志摩一生的概括:第一是爱,第二是美,第三是自由。

  而徐志摩又恰恰是慕罗素之高标才赶赴美国的。他曾精辟地总结过罗素先生的人生观念,即只要有以下四条,人生便是光明的

  (1)生命之乐

  (2)友谊之情

  (3)爱美与欣赏艺术之能力

  (4)爱纯粹的学问与知识

  故此,从邓丽君到“音乐哲人”罗大佑,怎一个“通俗歌手”了得!

  邓丽君常“爱”常得最多、最柔、最投入、最陶醉、最深痛,但她却唱得不“甜”!阿弥陀佛,正因为如此,她才远离了浅薄的满足甚至认真的肉麻。其实,《让我一次爱个够》、《像雾像雨又像风》等歌曲那歌词那歌曲也都不错,无奈一经歌手动情动到“声嘶力竭”,便多了几分逼促的“叫卖”气息,而少了几分邓丽君式的让人“心疼”的明亮的忧伤。

 

   在此前,烛光穿起雨滴的静夜里,“寒影不随人,寥寥空白露”。反复聆听“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再次体味极其熟悉而又“一时想不起”的凄凉,我落泪了。

  是的,逝者如斯。日渐其远,无论在哪里,也不可能遇见你了,邓丽君。

  更凄凉的是,无论走到哪里又总能听见你的歌曲——你的足音和心音。爱像一首歌,那是你从另一个世界唱出的歌一般的爱。

  《小城故事》、《在水一方》、《不能没有你》显示了“浓的化不开”的每一个音节都极到位的功力。而这种“到位”之浓郁仍然不是邓丽君的全部风格。

  乔羽用“深情”和“温馨”概括邓丽君的演唱,所言极是。可邓丽君的“温馨却是有力度,有厚度,有深度而且有张力有弹性的温馨,例如她的《又件炊烟》,便充溢着邓氏”温馨“的情景语言。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音区,邓丽君偏偏能够用她不太响亮的音色唱出金属的断裂声,让人想起童安格那”因为你已不再爱我“那石破天惊的抒情。

 

  “忽然看见一个你”。

    也许是夜深人静,幻觉越发丰富,我总能听出一个“影子邓丽君”在一旁为她伴唱,为她哑哑地烘托,为她一缕缕扯开那绵长的韵味。那影子是邓丽君的心弦,是她的唱歌之魂魄。

  颇有几个歌迷拿着杨钰莹和邓丽君作比,或曰杨钰莹“学着邓丽君而走红。”

  其实,天赋和模仿有着本质的差别。

  邓丽君是以第六根弦泣诉的内在的抒情,杨钰莹则是以公式化的微笑外化的煽情。邓丽君真心要告诉你那个秘密而感动你,杨钰莹则是用“告诉你”的温柔姿态打动你。邓丽君温柔的底蕴是永恒的忧愁和献身的疯狂,杨钰莹温柔的四周还是那一成不变的水一样的温柔。

  总之,如果说邓丽君是一只因啼归而泣血的杜鹃,杨钰莹充其量只是伊甸园里飞出的蝴蝶。二者相去之远,几乎不可以道里计。

  最早把握了邓丽君精髓的是李谷一老师和她的《乡恋》。遗憾的是《乡恋》差点儿跟着邓丽君与披肩发高跟鞋一道成了“精神污染”。看着今天杨钰莹的走红,笔者和同仁都无不历史地欣慰和感叹。

  白居易说:“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绝非因为邓丽君的仙逝,笔者连忙谬托知己而强做人解。还是那句老话:A=A。只有能够永恒的才可以永恒。因为时间总是公正的。

  徐沛东先生说:“邓丽君影响了中国一代歌星和歌曲创作,是唯一打入世界的值得华人骄傲的歌唱家。我走上通俗歌曲道路完全受着她的影响。邓丽君把华人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具有东方人的细腻、大方、不造作的特点。她的长年走红放在现在简直是不可思议。她不是只有几首主打歌,而是盘盘带带,首首歌歌都非常精彩。”

  同胞之血毕竟浓于水。诚哉,徐君之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无数歌迷像我一样在每一个夜晚静静地读你忆你,在另一个世界,请继续用歌声向我们倾诉……

 

                           2012127日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一位北大学生挽祭邓丽君
下一篇:再见!我的爱人
相关新闻 邓丽君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