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多年,你是否还记得,
相聚的时候,我们总唱一支歌
没有华丽的音调,没有动天的歌词
只有淡淡轻风,迎面吹过
一起再唱这支老歌,也许那歌词早已忘记
不变的是永恒,依然如痴如火……
前几天逛音像店,太多的专辑,噪杂的声音,不知道买谁的来听,看了很久,忽然又想起她―― 邓丽君。
几十年的风雨飘摇,芸芸众生的华人世界,邓丽君成了地球每个角落黄种人难以割舍的符号。她的歌声那么顽强地扎根于我们无数个苟且偷生的日子里,总是能在各式各样的背景里给我们不变的奇幻美好,也就不免在千百次与她的歌声不期而遇之后,有了这样的慨叹,还有自然而然的温暖、缱绻。
邓丽君的歌声给我们庸常的生命带来了腾云驾雾般的美仑美奂,她是其中承载我们的最绚丽的彩云。她的声音是勾人心魄的,毫无矫饰,轻吟浅唱间就溢出了百转千回的意味。后来很多歌手矫饰地模仿,她却还是那么优柔地在那里用她纯然的声音抚慰着万千孤寂的魂魄。
邓丽君的声音是一种独特的乐器,与中国小调和谐搭配,成了我们记忆里最清丽无比的风景。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声从大陆沿海的走私船蔓延至内陆,在许多中国人的听觉炸出了石破天惊的轰鸣,尽管她的歌声那么轻浅,可对于几十年连绵不绝、满耳革命歌曲的我们来说,她的轻浅无异于石破天惊。穿越意识形态的壁垒,邓丽君让歌声回到了音乐原本的含义,她让中国人在历经苦难之后,乘着歌声飞入了绚丽的彩云。
第一次听见她的歌声,年龄很小,是一盒我哥找回来的卡带,封面是黑白的照片,放进录音机,《美酒加咖啡》的歌手轻轻扬扬传出来,把我吓了一跳:这是电影里的特务还有坏蛋才喜欢这样的!
我哥:拉到吧,这是邓丽君,不懂就边儿去!
我赖着不走,听完整个卡带的A面儿,妈的,很喜欢。听B面儿的时候,我爸妈回来。“老二,你有邓丽君的歌?”我妈问。“啊,借的!”“赶紧放来听听!”“小声点儿!”我爸极不耐烦,瞪我们走开了。阿姨听着她的歌,轻快地干活儿,不时跑来对着我们努嘴,意思是:我爸也在偷听!
后来,我们全家就不停买她的卡带和CD,各种版本都有,但就是不买翻唱的。
邓丽君出现之前,我们对美好歌声的理解经历了从宫廷的吟咏到民间的亮丽,当然,对于海峡两岸的华人而言,还有特殊时期的豪迈与辽阔,即便穿越百年的旧上海时代曲也不乏属于那个年代的些许矫饰。
电影《甜蜜蜜》,那个与邓丽君休戚相关的爱情故事,从大陆到香港,辗转飘零到北美,邓丽君的歌声幽灵般如影随形;时间催人老,却无法更改邓丽君歌声的永久磨砺。
逝者如斯,生命无常,只有歌声依旧。
旧日的情景因为她的歌声重新浮现,还原出各不相同的生活细节――信号微弱的“敌台”里,她“软绵绵”的歌声传了出来,让寂寞的夜变得销魂;磁迹已经几尽消失的盗版卡带不知从何处辗转而来,封面上邓丽君年轻、美丽,携我们飞入彩云端,一如我们不再相见的初恋情人……
邓丽君是全世界华人的声音初恋情人,任凭日子怎么光怪陆离地流转,她已逝的灵魂是我们不变的守候。
在许多中国人的听觉世界里,邓丽君制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任凭你在后来的日子里,被怎样奇特的声音吸引,你最后还是回归到她的歌声中,她是我们听觉的永远归宿。她就在那里,被这样那样的新声音吸引,但是,最终你还是会被这个女子的声音征服。
经年累月,未曾改变。
======================================
作者:撒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