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网上怀念邓丽君语摘(5)

[日期:2007-09-05]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被定为\"靡靡之音\"应是在1982年之后,当时搞五讲四美,最\"走红\"的就是那个李燕杰,到处讲演.也正是这一运动使一直埋头读书的我关注起邓丽君来---很惭愧,我在1980年秋听过,并抄下了歌词,对方却神秘地不告诉我是谁唱的,直到我后来有所了解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偶然的相遇\"过一次.这场运动一定会令丽君彷徨过,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从来不关心唱歌的人却焉知非福,我从此情陷丽君,一发而不可收,直到现在仍然陶醉其中,并一世也不会改变.所以,有时候,坏事也会结出好的结果,有些事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
    名字:云子
    2001年06月03日23时50分36秒(GMT+08:00)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有那么些人顽固不化,认定邓丽君的歌是“靡靡之音”?就因为她的声音甜美而下的定论吗?就像那个窦文涛!他有什么权利说邓丽君的歌没有突破?平心而论,现在中港台三地的歌手,能超过邓丽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如今的歌手,只会穿着奇装异服,梳着另类的发型,在舞台上乱喊乱叫。难道这就叫做突破?叫做新意?试想一下,当你劳累了一天,到家打开音响,是想听到那些吵闹不堪的歌曲,还是柔情蜜意的歌声呢?现在年青人的追星态度实在是让人看不懂,又哭又叫,像疯了一般。是素质问题?还是想发泄一下心中的落寞呢?邓丽君曾在一个演唱会中,邀请台湾的朋友上台一同演唱,却无人响应。然后她又邀请大陆的朋友,立即有两位男士上台。敏感的记者立刻问她为什么会邀请两地的人同台演出?她说:“我唱歌是唱给所有的中国人听的,不分国界1还补充说:“把中国建设好,是海峡这边和海峡那边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可见,邓丽君本人并不支持台独。而中国政府在对待此事的态度上,也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邓小平也说过:“邓丽君是一夜之间侵占整个中国的女人。”还说:“我和邓丽君五百年前是一家1这就说明,邓丽君的歌的确是深入人心,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引起共鸣。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根本就不用去理会他,因为他的话只会遭来唾骂和抨击。邓丽君的歌倒底有多受欢迎,我到可以略说一件事。现在我正在读高三,学习可谓很紧张。有一天中午,阴雨绵绵。班级里有点郁闷,收音机里还放着吵闹的流行音乐。许多人都昏昏欲睡了。然后我就把带着的邓丽君的歌带放了起来。立即传出了邓丽君甜蜜而又哀怨的歌声。我记得放的是《浓情万缕》。“浓情千万缕,丝丝为了你。”又合着窗外的蒙蒙细雨,这意境简直美极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结果自不用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惊呼这谁唱的?“好甜!!1“不是甜,是好柔情1“嗲死了1叫声此起彼伏,然后有一个女同学大叫:“你们都别吵,听下去。你们吵死了1接着又安静了下来,默默的聆听她的歌声。奇怪的是,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也都到我们班来听她的歌。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也很自豪。当然这盘磁带接着也被广为流传。所以说,邓丽君的歌并不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歌声,而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歌声。因为她是永恒的邓丽君!!!
    名字:小静
    来自:上海61.170.114.145
    2001年06月03日19时27分02秒(GMT+08:00)
    
    诸位朋友,很高兴能在这里认识你们!我相信我们歌迷之间是绝对不会分派别的,因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永远都是骨肉同胞,海峡两岸之间的民众以及海外侨胞们渴望的是交流、理解和团结,任何借邓丽君的歌声搞对立的事情我首先第一个要抗议!
    “梅花开满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摒弃政治观念的狭隘性,我认为“大中华”歌颂的是我们全体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既有祖国大陆的人民,亦有台湾人民,更有广大在海外奋斗的“黄皮肤黑头发、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华侨。“梅花”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奋斗的精神,与其说邓丽君“爱国”,不如说她爱我们中华民族更有意义!
    我曾留言说讨厌看见十亿个掌声演唱会中主持人牵扯政治问题,这并不代表我赞同大陆二十多年来对邓丽君采取的“封杀”政策!北京的r,我和你一样,每当听到有人评价邓丽君的歌曲是“靡靡之音”就异常的愤恨!在我中学时代,听流行歌曲是小资情调,听邓丽君歌曲的话,品德等第肯定是“中”或“差”。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海这边的”人们不懂什么是“美”吗?不!绝对不是的!
    要知道:政治是不同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围绕着国家权力进行的活动。邓丽君就是在这种活动中被双方面扭曲了:“海那边的”要把她作为宣传的号角,企望在美丽动人的歌声飘到“海这边”的同时夹杂些他们特殊的目的;“海这边的”当然不愿意让那些目的得逞,于是硬把美丽动人的歌声“污”为“靡靡之音”。“枪来必有盾挡”,邓丽君凭白在“斗争”中受到这样不公正的评价,这是历史的悲哀。她自身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她的立场就是“正义、作为一个中国人爱自己的民族”,我想,她对“海那边”长期利用她的做法是同样是很厌恶的,所以她才说:我讨厌“海的那边”。
    只有当有朝一日“海的两边”实现了统一,相互都彼此理解团结,到那时给邓丽君的评价才会是最公正最没有偏见的。我等待着,我盼望着,我呼吁着这一天的早日来临。那时的梅花会开得更艳丽!
    诸位朋友,我想说的就这些,还望你们能理解。我会继续做好《东瀛情歌》这个对各位朋友们都有意义的“小小的事业”。也希望你们不要有偏见,能继续支持我。谢谢!
    名字:Jaffery
    2001年06月03日11时34分33秒(GMT+08:00)
    
    留言: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的一位年轻的邓丽君歌迷。初到贵地,希望多认识酷爱邓丽君、了解邓丽君的朋友!!我看了前面的留言,知道这里有许多研究邓丽君的“高手”,我很愿意与你们交流!!
    虽然我只有26岁,但很小就听了邓丽君的歌曲,而真正喜欢她、迷上她,则是95年她去世后的事情。我现在已经收集她的国、粤、日、英、闽歌曲260多首(包括CD、VCD、磁带),我不愿意收集她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国语小调。我喜欢她中后期的歌曲,而不喜欢早期庸俗、土气的小调!我最中意的一张唱片是87年的《我只在乎你》,整张专辑充满现代都市女人的沧桑感,我认为是她所有中文专辑中最时尚、最洋气的一张!其中还有几首歌曲是她自己作词!
    下面是我想说的话:
    一、首先,要感谢上海的J。LIU先生为歌迷翻译邓丽君的日语歌曲!从歌名和歌词看,我觉得邓丽君的日语歌比大多数中文歌有内涵、有深度、比较洋气,能完整的诠释一段心理感受。而某些中文歌却显得苍白、肤浅、粗俗、雷同,如果不是邓丽君演唱,恐怕也不会出名!
    二、我最近最喜欢的一首邓丽君歌曲是《像故事般温柔》。不知道国语的《我只在乎你》专辑里歌曲的日语原版演唱者是否为邓丽君??(好象她从未在公开场合唱过《像故事般温柔》、《命运之川》、《午夜微风》、《夏日圣诞》等歌曲???)
    三、请问大家:邓丽君翻唱过山口百惠的歌曲吗?
    四、不知道各位注意没有,台湾歌手辛晓琪有点像30左右的邓丽君,尤其是《遗忘》的MTV!请她出演邓丽君,一定不错!各位议下如何?
    五、有谁能简介《邓丽君的一生》VCD的内容?是记录片吗?
    六、我认为看邓丽君演唱会简直是绝妙的视听享受!虽然那个时候的舞台布景、灯光、乐队与现在有明显差距,但并不能使她的演出失色!如果只听演唱会CD,不看VCD,的确遗憾!(针对云子最好“听”演出的看法)
    七、我认为有歌手翻唱邓丽君的歌曲是件大好事!有位歌迷反对别人翻唱她的歌,我不赞同此观点。有人翻唱,证明文艺界没有忘记她,可以向更多不了解邓丽君的年轻一代宣传她、弘扬她,可以赋予那些老歌更强的、新的生命力!可惜,到目前仍无人将她后期的日语名曲,如《恋人的神话》、《别离的预感》、《悲自由》等翻唱成中文!!如果有中文版,那会让更多不懂日语的人去欣赏和传唱!!!
    希望各位看了我的留言以后,发表各自的观点,不同意可以尽情的反驳!
    名字:像故事般温柔的孩子
    来自:中国成都61.157.93.75
    2001年06月02日16时53分58秒(GMT+08:00)
    
    关于王菲,大家那么激烈的批评对她可能会有一点不公平。她和我们一样,的确也是邓丽君的歌迷。但是身为歌手,有很多的不得已之处,有些东西,只能听唱片公司的,她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做主。更何况在出《菲靡靡之音》的时候她还没有可以像现在这么“牛”的资本。
    一个歌手,想出新,想独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以“小邓丽君”的称号打出歌坛的王菲想摆脱邓丽君的影子也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可是很不幸,邓丽君在唱歌的时候,已经找到了最对路子的感觉,至今为止,一切事实表明,任何人对邓丽君歌曲的任何改动,都会无可避免地成为败笔,像王菲那样大幅度的改写,其结果当然不言自明。也许我们应该感谢王菲,她不成功的翻唱更衬出了邓丽君的实力不是当今任何的什么所谓“天后”就可以超越的,她甚至给了我们这些邓丽君的歌迷们一些骄傲的资本,不是吗?
    名字:端木雨城
    2001年06月02日00时48分15秒(GMT+08:00)
    
    各位:说Teresa仍然被禁,似乎不是事实,因为几年来,无论从国家级报刊还是地方媒体,一直都有报道Teresa的消息,也不断看到赞颂她的文章,还可以买到新华书店进口的正版CD,我们也能够在这里自由交流有关的信息和感想,并可以自由建立纪念网站。因此,说“禁”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去年底,中央4台“天涯共此时”还放过她的“小村之恋”呢!当然,我们还没有看到出自高层的官方评价,大概还有人计较“六四”吧!毕竟,仍然还有些人呆得无聊,不与“真善美”作对便觉得活着没意思——不是有人在《南方周末》上撰文说丽君不“健康”吗?事后还自鸣得意呢*—无聊到了卑劣的程度,对这样的人,我们真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抗争、坚持、传播、发扬,让更多的人听到邓丽君的歌,看到邓丽君的人(影碟),了解邓丽君的人(书,尤其是《美丽与孤独》一书),让善良的人为邓丽君感动,让卑劣的人为自己感到羞耻——这是我们身为邓迷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字:云子
    2001年06月01日09时39分53秒(GMT+08:00)
    
    我是很喜欢看teresa的演唱会,因为每次看都让我很感动、很敬佩她。
    (1)、演唱会中她的歌声甜美自如;感情细腻;
    (2)、语言才华出众:国语、英语、日语、粤语、闽南语她都能出色地演唱,体现了一位亚洲超级歌星的形象和分范。要想在邓丽君的演唱会中全部听懂她用各国语言、各地方言歌唱和说话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3)、她还十分尊重观众朋友,演唱会末尾都有安排Encore满足歌迷的愿望,至今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歌星的演唱会中Enocre曲目有邓丽君的那么多。
    在所有目前有资料的演唱会中我最讨厌,最反感的就是《十亿个掌声》。没错,十亿个掌声是代表了她在华人世界的巨星地位,但这种地位绝对不是用来做政治宣传的工具。台湾的演唱会中总要安排那些“恶心”的主持人,硬要插入牵涉政治的访谈。基本上,邓丽君都不主动回答,不多谈论政治。倒是那个“田文仲”胡子拉洒,手上怪动作不断,还要扮演政治家角色,活象个“跳梁小丑”!我接受国内版的《十亿个掌声》演唱会,哪些无味的访谈删得好,删得应该!我要是编辑人员的话,就把那个主持人的镜头统统“剪”掉!保留一个纯歌手形象的邓丽君。
    这就是我为什么我喜欢日本演唱会的原因,NHK演唱会不但音响效果绝佳,而且充满了艺术交流的国际性。不断地鼓舞着我以她为榜样努力学好语言。。。。。。
    
    邓丽君所流传于世的不仅仅是她美得惊人的声音和一个甜美的经典笑容,她的艺术成就是为世界所公认的,她的艺德当然也是有口皆碑。邓丽君是无可替代的,因此虽然我也听王菲的歌,但是《菲靡靡之音》在我心里永远是她最失败的一盘专辑,电子音乐与邓丽君的浅斟低唱相比,其高下不言自明。王菲心里应该有数,否则的话,她绝配不上亚洲天后的称号。
    名字:端木雨城
    来自:北京211.167.243.70
    2001年05月30日20时39分45秒(GMT+08
    
    邓丽君晚年的录音我已经听过几首了。总觉得她的声音已经不复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纯净和甜美。最新的《忘不了》专辑里我听到的依旧是这种声音,但是几首英文歌还是让人惊喜不已,她毕竟还是万人景仰的邓丽君,年近四十还在进步着……
    在我们家两代人收集的几百首邓丽君的歌曲里,我还是更喜欢她七十年代在日本录的那些歌儿,虽然能买到的日文歌为数不多,但是我一直相信那是她的天籁声音和无人能及的唱功重合的唯一一段时间。
    二十上下的邓丽君有着水果一样又甜又脆的声音,但技巧始终没有得到锤炼,如果说八十年代前几年她的《淡淡幽情》中天使般的嗓音还在,那么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她的嗓音已经明显开始变质,开始变得有些尖利,高音的部分已经褪色不少了。
    但不管如何,邓丽君依然是唱片业出现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歌者,她的名字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通用的一个音乐符号,她的声音永远是中国情结最经典的诠释。
    名字:端木雨城
    来自:北京211.167.243.70
    2001年05月30日20时31分37秒(GMT+08:00)
    
    很惊讶你又透露了一个重大新闻:邓丽君曾在1984年当选美国Time杂志全球五大通俗歌唱家。还能找到这篇报道吗?我知道那时候邓小平成为封面人物,曾在大陆引起轰动,我也保留着当年《参考消息》上丽君因《偿还》(该报当时译为补偿)而得奖的报道。我相信以丽君的地位,绝对不输于世界上任何顶级歌星——象美国那些以舞作秀的歌星也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其说他们引领着世界潮流,毋宁说不过是凭着强大的国力作后盾引起虚狂而已——珍视我们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才能使我们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是我们怀念邓丽君的重要意义。。
    名字:卢云
    2001年05月29日14时32分48秒(GMT+08:00)
    
    听丽君唱《再见,我的爱人》
    第一段是含泪的微笑,仿佛在安慰爱人今朝一别定会有相见之日
    接着是一段深情的独白,之后的第二段,却已是情难自禁,潸然泪下,将女性的深情与柔弱展现的淋漓尽致
    两段是同样的歌词,同样的旋律,而丽君却恰倒好处唱的展现了两种情感意境,令人听后有余音饶梁,荡气回肠之感,丽君的唱工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歌曲中丽君的气息,吐字,与那段独白也是无可挑剔
    这是丽君旅日后的第1张专集的主打歌
    愿与其他君迷共同分享听君的感受
    名字:萧声
    2001年05月25日18时39分09秒(GMT+08:00)
    
    很想和朋友们交流一下聆听邓丽君歌曲时所产生的一些感受,我以为,那一定都是些充满新鲜与幸福的感受。
    先说说我的初听吧。
    我第一次听的是邓丽君的“小村之恋”,先我还不知是邓丽君唱的,但那优美抒情的歌声一下子把我的灵魂摄走了,天哪,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声音啊,这是一个多么温柔、多么美丽、多么漂亮的女子才能唱出来的歌声碍…歌声完全把我带入那乡村之恋的场景中去了,带入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去了,这种境界真的存在么?在哪里呢?一时间我竟然惶惑了,迷失了……
    当时我的直觉一下子认为这不是一个一般的歌星,和我所听到的一些歌星的歌声是截然不同的,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名字:亿年之恋
    来自:重庆61.186.237.141
    2001年05月25日12时25分55秒(GMT+08:00)
    
    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各种思想意识潮水般涌入刚打开国门的大陆,其热烈红火并不亚于二十年代的五四运动。此人竟认为这是人们思想的“苍白时期”,对那时的怀念是所谓“苍白的怀念”。请问:何谓苍白?文革十年才红火?那是什么样的红什么样的火呵?
    一般认为:邓丽君代表着完美。不仅是流行歌曲艺术上的完美,也是人格美丽上的完美。如果世界上有“真、善、美”的话,邓丽君的歌和邓丽君的人就是最好的代表。她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无法超越——除非你是带着墨镜非要看得一抹漆黑,我费事和你争论!在人格上,她的美丽、善良和温柔、纯情,体现着发自内心的和谐的美——这份柔美可以穿越时空、穿越民族和国界,永远地打动人心;而在她万缕柔情的背后,是即使在目前也没有哪个华人歌星能够达到的坚强和毅力——这只要看看她能够说多少种语言、能唱好多少种语言的歌曲就明了——汪明荃回忆起邓在1982年1月的演唱会上竟能满足歌迷的乱“点”唱,有板有眼地唱起了粤曲《帝女花》,时至今日仍然感到惊讶和佩服,而在背后她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呵!她也绝不故步自封,而是不断追求完美,不断推陈出新,直到临去世前还在筹划着要出一张风格与以前不同的新专集——我们已听到了《不了情》,一种新的突破早在1989年就已经在酝酿,可恨的是老天无情让她遽然辞世,给人间留下一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令人叹惜!
    说起做秀,邓丽君是最不善于做秀的人。连她的日本经纪人都说她不是一个精明的歌星。她的成功靠的是天才、勤奋和坦诚、谦虚,她善良地认定:只要歌唱得好,自然会受欢迎;任何做秀即使靠侥幸取得一时的成功,最终都是靠不住的。事实证明,经过了时间检验,经过了无情的大浪淘沙得以留存下来的才是真金,才能让无数人真诚地怀念——我们今天深情地怀念邓丽君,既是抚慰她的在天之灵,更是要让时下的艺人明星知道:做秀是靠不住的,应该像邓丽君那样切切实实地努力进取,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名字:云子
    2001年05月19日15时13分46秒(GMT+08:00)
    
    邓丽君之所以受人喜爱,数十年不衰,是因为她的歌雅俗共赏,以真挚感情唱出,唯有至情至性的人,才能领略,尽管她的歌曲本身并非首首深刻,也没有对社会现象提出批判,但是单纯的配乐,流水般的嗓音,人们需要的是这个,在混乱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猜忌,经过一天的奋战和疲惫,你还希望听到什么??社会的批判?洒狗血的偶像情歌?唯有邓丽君最单纯最简单的音乐,能澄清净化心灵,这就是一种足以吸引人数十年的魅力所在,,无情或是脑筋僵化的,终其一辈子不能体会。这种感觉,因为他们的心理只有忌妒和眼红,在此我投以同情的眼光。
    邓丽君当然能代表一个时代,甚至能代表一个中国文化美的象征,如果有外国人问:“中国女孩?是什么样子?”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中国女孩,就是像邓丽君那样子”,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谁能比邓丽君更代表中国女孩子的形象,她歌声婉转,容貌甜美,个性温柔婉约,心地善良,却具民族正气,和对人文及弱势的关怀,她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决不做对外谄媚的事,她是巨星,却没有丝毫架子,接受天津台记者访问是那样亲切毫无距离,要有这么多优点及于一身,恐怕一百年难出一个,邓丽君当然有资格作为时代的代表人物,南方周末的作者不去探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邓丽君,不去收集资料,不去研究,邓丽君的魅力在哪儿,为什么邓丽君有这样的本事,为什么今天大家都知道邓丽君三个字,却不知道名不见经传的他,只会一味地”怀疑”,”猜忌”,这种人的心地,不及光明磊落的邓丽君的千分之一.我想答案,作者自己已经写出来了.
    名字:Garfield
    2001年05月18日23时20分12秒(GMT+08:00)
    
    首先,我赞成云子等人的观点。
    其次,我个人还有一些相关的见解:
    1、邓丽君的某些不幸或不足的主要责任在于她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而她的成就与辉煌则主要属于她个人。她已经尽力了,她已经做出了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女人在那个时代与那种环境下所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上的一切。作为同时代的一个中国人,我们除了敬仰与崇拜,实在无法也不再应该有其他的表示了。
    2、邓丽君和历史上一切伟大的音乐艺术天才一样,超越了她的时代和世界,22世纪、23世纪……30世纪、40世纪……的中国人(及地球人甚至外星人)都会继续喜欢她的歌声的,就像仍会喜欢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的音乐一样。
    3、既然如此,对于天才的嫉妒、无知、自大、自我轻贱、故意有视或不敢视之等现象就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天才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更理解;更宽容一些,因为某些人一生中未能好好地珍惜和拥有观丽君这一无价之财富已是够可怜的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不要再去雪上加霜了。鲁迅说过,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甚至,连眼珠子也不转过去。
    4、当然,对一切对邓丽君的攻击都要进行及时的有力的反击,因为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中国的音乐艺术事业,为了中国人艺术修养的现实与未来,更是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演唱艺术天才,为了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之精英的光辉遗产……其意义怎样估价也是不会过分的。
    5、最后,提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现在我们敢于将邓丽君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前的演唱会录音录像实况(或VCD、DVD)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电视台的媒体上像对现在的所谓的海内外歌星那样播放播放,情景会如何呢?邓丽君的歌迷会顿时增加多少呢?有多少当红歌星会暗然失色呢甚至从此而含羞永别歌坛呢?……谁能告诉我?
    名字:亿年之恋
    来自:重庆61.186.239.3
    2001年05月18日11时46分14秒(GMT+08:00)
    
    一样的亲切,两样的感受.那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让我心底生气两种不同的感受,邓姐姐,你唱得那么悠然自在,毫无矫饰的痕迹,给我一种从某种沉重中解脱了的感觉,那种得到了爱之后才有的轻松和愉悦,那种站在歌艺的颠峰俯视苍生的亲切和欣慰.\"它重复你的叮咛,一声声,忘了,忘了;它低诉我的衷曲,一声声,难了,难了\".......人类无法改变时间,也无法改变死亡,但时间和死亡都改变不了你的声音,改变不了你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被人取代的崇高地位.....我喜欢你的改变,我期待着还能找到你留下的绝唱.
    名字:云子
    2001年05月15日10时46分45秒(GMT+08:00)
    
    献花人:kaola简短言:
    认识你和你的歌,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你的歌带给人间无穷的爱.啊,我的天使,你在天堂还好吗?2001年5月12日
    
    献花人:LeiDanandRichardJiang简短言:
    丽君:今天是你离开我们整整六周年的日子,我还能说些什么?除了心痛没有别的!六年前的你像一朵夜来香,留给我们无限美丽,无限芳香.你却悄然而逝!你的歌声天天伴着我,让我不怕寂寞,可你在天堂寂寞吗?六年前你孤独将芳魂留在了异国他乡...为什么如此绝情,如此煞人柔肠?真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你的一片柔情我知!君,我是你知音!!今天,我和我的爱人怀念你,祝福你,愿你在天堂快乐!2001年5月9日
    
    献花人:liuhong简短言:
    如果你活着,真希望你能来大陆开演唱会,不论多远多贵,我也要亲眼看看你,不管你多老,我也会支持你!2001年5月8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网上怀念邓丽君语摘(6)
下一篇:网上怀念邓丽君语摘(4)
相关新闻 邓丽君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