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佳作。作为诗词大家的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妙词丽句。但是,本词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的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了。同时,它也是毛泽东诗词中我最喜爱的一首。
在我看来毛泽东此词,可以说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与雄伟浩阔决非是黄州太守、稼轩居士、纳兰容若所能比拟,真可谓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更可谓是“千古词人共折腰”(柳亚子《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之作)。
这首词的上片大笔洒挥,写北方之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之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情景交融,构建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超凡脱俗的思想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总写中国北方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景来喻比祖国伟大壮丽的山河。思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祖国的北方山河正备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摧残和蹂躏,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对红军的步步围剿。中央红军此时终于跳出了国民党的层层包围;同时,中央红军东征军已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正准备开赴河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此时诗人站在黄土高原上,内心深处涌起喜悦、担忧、自信、必胜的心情,面对陕北雪景,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寥寥十二字,勾勒出北方严冬的威猛雄奇;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我们可以看到:纵望长城内外,一片茫茫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环顾黄河上下,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极目远眺,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浓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着墨,专写黄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 “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雪景,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是拟人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唯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为表象,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喻比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透纸背的描写,唯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皑雪山川,是如此生动、如此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诗人意犹未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写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融天晴之际,红艳艳的阳光跟白雪覆盖的大地山河交相映照,犹若一个红装素裹的白衣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娇艳、壮美摄出来。同时影射出诗人对全民抗日运动必将轰轰烈烈的开展并能取得胜利的伟大预想与展望,中华民族必能在驱逐出日寇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巨龙也必将能腾飞于世界的东方。
上片极写祖国山河之壮丽,寓情于景;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雪中的“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恰到好处,诗人笔锋逗转。以下七句,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穿越时空的限制,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列举出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等五位封建君主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句,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霸一代。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都没有开创万世江山伟业,因此也就配不上如此锦秀的大好河山。那么,也就水到渠成的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第一句三字,可谓是绝妙之笔。“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浓厚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群众的自信,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诗人来自于人民群众之中,所作的一切为的也是人民,诗人在表达对祖国和人民崇敬与歌颂的同时也表现了对自己的方针策略的肯定、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对自己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必将胜利的坚信,对封建帝制的摒弃,对那些封建君侯的蔑视(正如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道:“粪土当年万户侯”);认清历史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如列宁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英明所在。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于纸上了。
我们分析毛主席诗词,不能简单的从一个诗人着笔,首先要想到的是:毛泽东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个军事家;毛泽东是一个通古博今的学者,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谋略家。正如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芳所说“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的诗词像爆发的火山一样,红光冲天;像奔流的巨瀑一样,浪花飞溅!是千古文人所不能媲比的。他骨子里透着的那种豪气冲云天的激情壮志同他那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在其诗词中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我们在赏析毛泽东诗词的时候,不仅仅要赏析诗词本身,更要学习从诗词中映射出的伟大精神。学习毛泽东那种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学习毛泽东那种不怕困难、艰苦朴素的人格魅力;学习毛泽东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宏伟志向。
伟人已逝,但他还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参加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他领导并建立了人民军队,他缔造了新中国,他解放了占世界1/4人口的大国,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的思想为亚、非、拉被压迫人民指明了道路,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他是一位在世界上公认的巨人。正如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所说“毛泽东通过他一生的伟大教导,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遗产。”
最后,让我们用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的一段话来做结“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是幻觉还是梦境?日出雾散,是梦还是醒?’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
(文章原名:民族精神的丰碑——赏析沁园春【雪】)
===========================================
作者:韩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