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溪村陈芳故居蜡像馆里,端坐着珠海名人当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卢慕珍。关于她的故事,几年前就有所耳闻。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位小脚的,梳着发髻的典型的中国旧式女性。一生端庄秀丽,相夫教子,任劳任怨。
最近看了她与宋庆龄的文章,让我从女人的角度,对于宋的完美,卢的平凡有了别样的看法。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爱情家喻户晓,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去问津他们背后的卢慕贞。
当我久久地站立在这位普通女子的蜡像前,我感到的是她作为女人本身的不普通。她以女人特有的智慧,支持和塑造了一位丰碑式的男人。又在这个男人辉煌的时刻,作出了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情让与,理由难道仅仅是另一个女人与丈夫的结合,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吗?
对于爱情,历来有与现实利益联姻的范例。对情感世界的所谓深明大义,我更希望从情感的本身来找它的依据,思考那些来自爱情的本身的感动。
爱是什么?在一个理想主义并不昭彰,具象遏制抽象的年代,爱还真的存在吗?在寻找爱的路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迷惑,怀疑。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爱与物欲的对抗,亲历了太多不遇或伤痛。
二十岁的时候,爱情是人生的风标,它直接指向不可知人生的一切激情与美好。缠绵在花前月下的你你我我,是小男小女的爱情梦想,太过俗套;浪漫离奇,刻意追求戏剧情节的爱情太过虚幻。风华正茂,渴望的是人生、人性的深度,现实的力度。爱情,是克莉奥佩特拉与安东尼执手对望:
“你爱我吗?”
“是,我非常的爱你。”
“你到底有多爱我?”
“要知道我有多爱你,除非寻找新的天地,新的尺度。”
辉煌壮丽的事业伴随英雄色彩的爱情,霸王别姬,爱得悲壮,死的悲壮,人生没有起伏跌宕,爱情不够委婉曲折,就不叫人生,不叫爱情。
三十岁的时候,爱情如而立之年的难堪,平实得让人透不气。平凡的日子里,偶尔回忆起那些经历过的,残存在记忆深处没有多少意义的爱情碎片,抚摸一下凝固的疤痕,隐隐地能感觉到从心底返上来的痛,爱情最终打不过实实在在的油盐酱醋。谈情说爱,实在是一件很伤人很累人的事情。后悔当初不该期望太高,付出太多。
爱情是一种精神的疾病,是不甘平庸的灵魂对臆想中异性的善意夸张,是情感世界时不时发作的癫痫,而我们天然地喜欢癫痫的感觉。
爱过的代价是慢慢地kill了人生的许多好梦。
四十岁的时候,人生的醒悟在另一番境界,爱情似乎又飘忽在远处的天空。读了小说《在春天里回想一个比我年长的女人》,莫名地为小说里少男大女所感动,那些真切的描述似乎就发生在周围的人群当中。它使我相信,某些男女来到人世,他们的相遇相爱,或许只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爱的故事,真爱即使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同样感天动地。
爱情,是上苍的刻意安排,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得到的青睐。对于爱情,犹如头顶三尺的神灵,信有则有,信无则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解风情的年纪,我也曾和许多人一样,口诛笔伐过一些看起来不恰当的爱情。某某和某某私奔,某某老夫少妻,老妻少夫,某某第三者插足,某某婚外恋,……。
看了一个知名学者的黄昏恋,才知道自己曾经是多么简单幼稚。这位古稀老人年轻时风流倜傥,成就卓著。七十多岁上死了老伴,封建婚姻寿终正寝,才开始人生的第一次真正恋爱。其如傻似痴狂的样子,竟然顾不上自己的身份及子女亲友的嗤笑。然而,他扔给人们的恋爱感受,却也和他的学问一样知名:老年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救了!
自然创造了无数的男男女女,给了他们一颗颗追寻爱的灵魂,却并没有为他们准备足够的爱。关于爱的获得,有些人注定了幸运,有些人注定了不幸。再也没有比一个懂得爱,而没有爱可爱的心灵所受得煎熬更值得同情的了。从这个意义来讲,爱的既遇是地地道道的福报。
而实际上,当真爱来临,只有当事的两个人能感受到的一个生命个体与另一个生命个体的对接,灵魂的粘连,那种超然物外,百脉具通的感觉,它的力量,它所唤醒的美,又有谁能够抵抗?又为什么要抵抗?
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婚姻还算幸福的妻子因为对一个网友的思念而憔悴不堪,厚道的丈夫从头到尾都看在眼里。当有一天妻子提出要去外地和网友见面时,丈夫却说,只要你认为是安全的就好。然后,妻子去时丈夫送,回来时丈夫接。至于与网友见面的过程,他一概不问。
请不要简单地指责这位丈夫如何如何。其实爱的心理远比我们的理解要宽泛得多,复杂得多。当妻子因为爱而承受到不能再承受,即使是木头的他,也会被感动。他的爱是真实的,在他之外的另一种爱也是真实的。而且,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与的。这位丈夫痛苦地挣扎之后,并没有不理智地选择放弃和离去,而是采取了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另一种爱与自己的爱共存,在心里为另一种爱留一点不为人知的存活空间。
当爱情发生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之下,爱情便是人类情感的宗教。它所唤醒的崇高的激情,让人性的阴暗变得光明,让狭隘变得宽容,让自私的占有变得羞愧。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力量权衡与规则推演的世界。规则像一张无形的网,无处不在地笼罩着思想意志的判断方向。爱的规则决定了爱的方向和选择,是占有,毁灭,还是宽容,让与。对规则的理解不同,推出的结论不同,爱情的故事内容不同。它让不在其中的人诧异,甚至鄙视,却让理解它的人叹服,仰慕。
真爱让人如此敬畏。我们敬畏追求者的勇气和智慧,敬畏守候者的艰辛,让与者的宽厚;敬畏爱情发生的神秘,如同敬畏红尘中的宿命,神灵的旨意……
最近看了她与宋庆龄的文章,让我从女人的角度,对于宋的完美,卢的平凡有了别样的看法。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爱情家喻户晓,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去问津他们背后的卢慕贞。
当我久久地站立在这位普通女子的蜡像前,我感到的是她作为女人本身的不普通。她以女人特有的智慧,支持和塑造了一位丰碑式的男人。又在这个男人辉煌的时刻,作出了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情让与,理由难道仅仅是另一个女人与丈夫的结合,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吗?
对于爱情,历来有与现实利益联姻的范例。对情感世界的所谓深明大义,我更希望从情感的本身来找它的依据,思考那些来自爱情的本身的感动。
爱是什么?在一个理想主义并不昭彰,具象遏制抽象的年代,爱还真的存在吗?在寻找爱的路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迷惑,怀疑。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爱与物欲的对抗,亲历了太多不遇或伤痛。
二十岁的时候,爱情是人生的风标,它直接指向不可知人生的一切激情与美好。缠绵在花前月下的你你我我,是小男小女的爱情梦想,太过俗套;浪漫离奇,刻意追求戏剧情节的爱情太过虚幻。风华正茂,渴望的是人生、人性的深度,现实的力度。爱情,是克莉奥佩特拉与安东尼执手对望:
“你爱我吗?”
“是,我非常的爱你。”
“你到底有多爱我?”
“要知道我有多爱你,除非寻找新的天地,新的尺度。”
辉煌壮丽的事业伴随英雄色彩的爱情,霸王别姬,爱得悲壮,死的悲壮,人生没有起伏跌宕,爱情不够委婉曲折,就不叫人生,不叫爱情。
三十岁的时候,爱情如而立之年的难堪,平实得让人透不气。平凡的日子里,偶尔回忆起那些经历过的,残存在记忆深处没有多少意义的爱情碎片,抚摸一下凝固的疤痕,隐隐地能感觉到从心底返上来的痛,爱情最终打不过实实在在的油盐酱醋。谈情说爱,实在是一件很伤人很累人的事情。后悔当初不该期望太高,付出太多。
爱情是一种精神的疾病,是不甘平庸的灵魂对臆想中异性的善意夸张,是情感世界时不时发作的癫痫,而我们天然地喜欢癫痫的感觉。
爱过的代价是慢慢地kill了人生的许多好梦。
四十岁的时候,人生的醒悟在另一番境界,爱情似乎又飘忽在远处的天空。读了小说《在春天里回想一个比我年长的女人》,莫名地为小说里少男大女所感动,那些真切的描述似乎就发生在周围的人群当中。它使我相信,某些男女来到人世,他们的相遇相爱,或许只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爱的故事,真爱即使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同样感天动地。
爱情,是上苍的刻意安排,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得到的青睐。对于爱情,犹如头顶三尺的神灵,信有则有,信无则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解风情的年纪,我也曾和许多人一样,口诛笔伐过一些看起来不恰当的爱情。某某和某某私奔,某某老夫少妻,老妻少夫,某某第三者插足,某某婚外恋,……。
看了一个知名学者的黄昏恋,才知道自己曾经是多么简单幼稚。这位古稀老人年轻时风流倜傥,成就卓著。七十多岁上死了老伴,封建婚姻寿终正寝,才开始人生的第一次真正恋爱。其如傻似痴狂的样子,竟然顾不上自己的身份及子女亲友的嗤笑。然而,他扔给人们的恋爱感受,却也和他的学问一样知名:老年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救了!
自然创造了无数的男男女女,给了他们一颗颗追寻爱的灵魂,却并没有为他们准备足够的爱。关于爱的获得,有些人注定了幸运,有些人注定了不幸。再也没有比一个懂得爱,而没有爱可爱的心灵所受得煎熬更值得同情的了。从这个意义来讲,爱的既遇是地地道道的福报。
而实际上,当真爱来临,只有当事的两个人能感受到的一个生命个体与另一个生命个体的对接,灵魂的粘连,那种超然物外,百脉具通的感觉,它的力量,它所唤醒的美,又有谁能够抵抗?又为什么要抵抗?
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婚姻还算幸福的妻子因为对一个网友的思念而憔悴不堪,厚道的丈夫从头到尾都看在眼里。当有一天妻子提出要去外地和网友见面时,丈夫却说,只要你认为是安全的就好。然后,妻子去时丈夫送,回来时丈夫接。至于与网友见面的过程,他一概不问。
请不要简单地指责这位丈夫如何如何。其实爱的心理远比我们的理解要宽泛得多,复杂得多。当妻子因为爱而承受到不能再承受,即使是木头的他,也会被感动。他的爱是真实的,在他之外的另一种爱也是真实的。而且,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与的。这位丈夫痛苦地挣扎之后,并没有不理智地选择放弃和离去,而是采取了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另一种爱与自己的爱共存,在心里为另一种爱留一点不为人知的存活空间。
当爱情发生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之下,爱情便是人类情感的宗教。它所唤醒的崇高的激情,让人性的阴暗变得光明,让狭隘变得宽容,让自私的占有变得羞愧。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力量权衡与规则推演的世界。规则像一张无形的网,无处不在地笼罩着思想意志的判断方向。爱的规则决定了爱的方向和选择,是占有,毁灭,还是宽容,让与。对规则的理解不同,推出的结论不同,爱情的故事内容不同。它让不在其中的人诧异,甚至鄙视,却让理解它的人叹服,仰慕。
真爱让人如此敬畏。我们敬畏追求者的勇气和智慧,敬畏守候者的艰辛,让与者的宽厚;敬畏爱情发生的神秘,如同敬畏红尘中的宿命,神灵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