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休息的艺术

[日期:2007-11-01]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一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体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有看到我有这么多的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你也许会认为这个据木工人缺乏头脑。但很多人在处理问题时,都不自觉地陷人这种“锯木工人的困境”中,他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一寸光阴一寸金”地不敢浪费丝毫时间,辛勤地埋头苦干,不愿意休息,甚全不愿意去磨利他的“锯子”。

 

我强调一个人应该如何“辛勤而漫长地工作”、如何“苦练”,但这绝不是说一个人不应该休息,休息之必要就像工作之必要。休息,不仅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更为了磨利你的锯子”——脑筋或心灵,让你的问题“迎刃而解”。

 

爱因斯坦曾问:“为什么我最好的灵感总是在早晨刮胡子的时候浮现?”对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刮胡子”就是他休息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经验。譬如同是物理学家的海森堡,也是在费心想解决原子光谱却徒劳无功,外出度假散心时,量子论的灵感忽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有些人更将休息当作一种策略。譬如法国数学家朋家莱,每当他思索一个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而搞得头昏脑胀时,他就会暂时放弃,出去外面透透空气解解闷,结果在他步上公车或在海边散步时,带来问题解答的灵感就会不经意地浮现于脑海中。

 

有些人则在休息中“触类旁通”,而有意外的收获。譬如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他在承揽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时,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他过去擅长的是都市建筑,而这个研究中心却要盖科罗拉多州海拔6200尺的岩石台地上。他苦苦构思不下15个计划,但都无法如意。后来,他干脆放下工作。开车外出游览,结果在科罗拉多州南部维德平台上看到不少印第安人残留的塔楼,他发现这些塔楼的外形和颜色,与附近地形浑然天成的揉合在一起,他由此获得了启发,而以配合岩石台地的几何图形来设计“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该建筑不仅达他最发人深省的作品之一,而且这种建筑形式更成为他日后独特的风格。

 

休息,不仅是为了恢复活力,让我们等一下或明天工作时更有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的意识长期专注于某个问题后,经常会陷入死胡同中,此时,花再多的时间可能都只是徒劳;但如果能出去散散心,让偏窄的意识休息,则更为主动的潜意识即有浮现的机会,而它就是所谓的“灵感”

 

在辛勤工作之后,需要休息,为自己肉体和意识提供假期,不仅有益健康,更有益你的梦想。

 

(作者:张旭婧。)

 

2007-11-1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懂得爱也要懂得离开
下一篇:人生八大经典问题
相关新闻 情感人生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