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粟裕在我军军事史上的地位

[日期:2007-09-0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粟裕是我军最具天才的军事家之一,他并非科班出身,由士兵起步而至开国十大将之首,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将军。其用兵忽奇忽正,大开大合,判断准确,行动果敢,不拘一格,令人赞叹不已!抗战时就有民谣曰“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解放战争中粟在山东、中原大展身手,导演了连台精彩绝伦的好戏,被刘伯承称为百战百胜的将军。由于缺乏准备和资料,就粟裕的评价我提出几点浅见就教于两位专家和各位网友。
    
    1,对粟裕在我军军史上的地位的评价我感到严重偏低。原因我想可能是由于他一贯的谦逊品格使得他一直处于名义上的副手实际上的对军事指挥负全责的战场指挥员这样的特殊位置造成的。粟两让司令员,抗战时让张鼎承,解放战争时让陈毅,所以其战功就不象林、刘、彭那样为人瞩目。其实以粟的战功是决对应该评为元帅的。但我们因此也对粟裕更加崇敬。
    
    2,粟可能是我军里对运动战理解最深,把握最好的指挥员。从弃强打弱的七战七捷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绩先吃蒋军精锐74师的孟良崮战役,及其后的各个战役,他总能根据战场实际准确把握战役重点,奇招叠出,其用兵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判断之准确,行动之大胆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点我感到同样是运动战专家的彭、林、刘也远不如他。
    
    3,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可能超过多数将帅。这个贡献主要有解放战争中粟最先提出依托根据地打大仗的思想。解放战争中国共的决胜点是中原。毛泽东天才地以刘邓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点出乎所有中外军事家的意外(谁也没想到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谁也没想到战略反攻的入手点选在中原,谁也没想到会以刘邓抛弃后方直趋大别山的方式展开)。但真理与谬误只一纸之隔,刘邓跃进后下一步怎样走也许更关键。事实上刘邓和后面跟进的华野外线兵团、陈谢兵团在中原相继陷于苦战,中原战局胶着,此时中原战局的走向一片迷雾。毛泽东这时还没有摆脱他惯常的思维,提出粟率华野一部度过长江再次跃进直至福建,以调动中原蒋军,减轻刘邓压力打开中原战局的思路。现在看这个思路明显是错误的,依此解放战争可能要多打几年。此时粟裕经深思熟绿后“斗胆直陈”,提出华野不过江,依托根据地两大野战军连手在中原打大仗的思想。此思想为毛泽东中央军委采纳,不但决定了中原战局的结果,还可能开拓了毛泽东的思路——以后的三大战役都是在这一思路下展开的。没有粟裕在关键的时候提出这一思想,解放战争可能要多打几年。此后不久,粟发动豫东战役取得完胜,彻底打开中原战局,并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淮海战役的思路。所以,中原逐鹿,首功粟裕,不单在于他超出其他将领的战功,还在于他超前的思想。
    
    粟裕的军事思想和战役指挥艺术在我军和世界军事史上都应占有重要位置!盼望专家们能好好发掘。
    
    =======================================
    
    作者:大国风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林彪将将
下一篇:平型关大捷
相关新闻 军事与战争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