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和文章时,比起去努力体会那些夸张的激情,我更愿意倾听真诚的心声。所以,我喜欢读汪国真和席慕蓉。汪国真的诗文令人振奋,似乎总在鼓励着人们充满自信地前进;而席慕蓉的诗文则感人肺腑,仿佛总在回顾过去的生活,用那些认真生活过的痕迹,启发着人们去感受生活中丰富美好的点点滴滴。
任何时候打开那本《席慕蓉文集》,心底都会涌出情感的洪流,迅速在全身漫延开来。浮躁的尘埃顿时消逝,整个灵魂澄明又宁静。我就在这样的心境中一次又一次地与作者共鸣。
在席慕蓉的诗文中,随时都会触碰到感伤之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只有对生命无比热爱的人,才会有如此动人的感伤。因为,她是在怎样真诚细致地对待生活啊!让自己化为开花的树,出水的莲,以非同寻常的美丽来迎接美好的岁月,难道不是对生命的盛情回馈。“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绝不是为了炫耀。“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她的期待是那样的诚挚。诚挚的期待落空之后,自然会有无尽的感伤,为自己,更是为别人遗憾,遗憾他未能在有生之年及时分享自己的美丽。“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
难能可贵的是,感伤并没有让作者心灰意冷,而是引发了作者对生命进行了更深切的思索。“我逐渐了解生命里/有个不悔的主题/仿佛是一种骄傲的个性才能引人/堕落或者超升”。(《蜕变的过程》)。思索也并未导致冷漠,而是让作者以更细心的方式生活着,并最终对生命产生了深深的眷念和感激。“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着翠薇/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了甜蜜的热泪”。(《暮色》)
读席慕蓉时,常常会想起李清照。这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女性都将她们卓越的才华和真诚的情感化作了动人的诗篇。在我看来,李清照是春花的可爱和秋叶的凄婉,席慕蓉则是夏日山林的蓬勃和冬夜火光的温馨。席慕蓉和李清照一样懂得享受生活,但她比李清照更懂得解读生命,懂得怎样保持精神世界上的浪漫,同时又能保证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在现实生活中,我知道,我应该学会迁就和忍让,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请让我,让我能长成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我也知道,在这之前,我必须先学习独立,在心灵最深处,学习着不向任何人依附。”(《写给幸福》)。所以,席慕蓉比李清照过得幸福。
我也因此而感激席慕蓉,感激她以自己对生命的领悟教会了我如何现实而又浪漫地生活,如何让年少无知的心在纷扰红尘中变得镇定清明,同时又热情自信。“请让我生活在这一刻,让我去好好享用我的今天。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请让我,让我能从容地品尝这生命的滋味。(《生命的滋味》)。这样的心态既是坚强的,又是温柔的。坚强得足以在现实中安身立命,温柔得可以与生活尽情相拥。“生命其实到了最后总能成诗/在滂沱的雨后/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如果你肯等待/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雨后》)。细致的灵魂,哪怕是历尽劫波,也依然会拥有诗一样美丽的人生。
(作者:秋秋牵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