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消失的俄罗斯

[日期:2007-09-0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有些不知道何时何人封的“主流价值观”告诉草民,源自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法则指导下的“市场化”改革,是解决一切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现在的大量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是“转型期”特有的,大家要“正确面对收入(贫富)差距”,要“忍”,忍“阵痛”,“忍”新三座大山,之所以要“忍”,是因为“市场化还不够彻底”,还要加大“市场化”力度,不把剩下的那点国有资产(实则管理权可能已经被少数管理高层垄断)搞光卖尽,“转型”就尚未成功,前几天媒体讨论“医改”,有“主流”就在报纸上哭喊 “医改的市场化方向动摇不得”。

    听这些年来的鼓噪,草民有些“懂”了:待“转型”成功之际,就是“蛋糕做大”之日,就是“社会和谐”之时,那“型”是个什么模样呢,草民猜大概就是所谓“彻底市场化”罢(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不信,有美国在那里摆着呢,但美国的“型”早在资本主义形成的血腥阶段、掠夺瓜分阶段就“成型”了,“转”来的“型”还得另找模特儿,因为草民有些“等不得”了,想先睹为快,从“计划经济”到“彻底的市场经济”的模特儿有一个,就是今日的俄罗斯。

    据说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复苏”很快,势头很好,借助广阔的疆域,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藏,令俄罗斯在世界上很是风光,据中国商务部资料,2005年俄罗斯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是中国的5倍多,俄央行黄金外汇储备截至2006年4月7日已达到创纪录的2081亿美元。中国的媒体欢呼:“历经15年的社会变革,俄罗斯的转型已经渡过了诸多难关,走向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政治安排和更加顺畅的经济秩序。15年经济转型的最大成果,是宪法确立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理及制度,促成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新型市场主体和增长机制的逐步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对增加就业、稳定市场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增加社会产出、提高投资经营效率、扩大中产阶级队伍、保障经济社会稳定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知识》),很诱人,很典范。

    但“有人”却没有中国媒体如此乐观,就是美国《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的记者编辑们,就在10月8日,《洛杉矶时报》开始刊载一个连载《THE VANISHING RUSSIANS》(消失的俄罗斯)专题,一个正在被中国的“彻底市场化”拥戴者欢呼“宪法确立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理及制度,促成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欣欣向荣的俄罗斯,怎么就要“消失”了呢?

    《THE VANISHING RUSSIANS》的第一篇报道是记者Kim Murphy和Times Staff所写的《A Dying Population》(垂死的人口),用“Dying”是不是太过夸张呢,记者有数据作证:前苏联有3亿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而自从苏联在1991年解体以来,俄罗斯每年都减少70万人,相当子失去了一座城市的人口。来自其他前苏联共和国的移民只在部分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损失。这个面积占全球八分之一的国家现在仅拥有1.42亿人口。(The country has lost the equivalent of a city of 700,000 people every year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only partially offset by an influx of people from other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如同大多数新闻写作手法一样,记者Kim Murphy和Times Staff用了大量实例采访支持其观点,比如,在靠近索斯诺维斯(Sosnovitsy)的一个布满俄式木头别墅的小镇,78岁的安东尼娜.马卡罗娃(Antonina Makarova),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她唯一的邻居是80岁的玛丽亚.贝尔科娃(Maria Belkova),她们靠看电视新闻和肥皂剧打发整日的时间(实际上她们听不见),安东尼娜.马卡罗娃回忆,这里原先住满了人,有一座干酪厂,而现在“甚至连小偷都消失了”。

    俄罗斯的政要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俄罗斯议会上院主席谢尔盖.米尔洛诺夫(Sergei Mironov)甚至极端地说,“伟大的俄罗斯将不复存在”,强人总统普京也说“俄罗斯具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如果目前的局面不改变,将无人保卫这个国家。”('Russia has a huge territory, the largest territory in the world,' Putin said. 'If the situation remains unchanged, there will simply be no one to protect it.')。

    草民起先还琢磨,是不是因为“日子太好过”了,多数人都想“丁克”,所以造成人口负增长,就像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呢,但“每年都减少70万人,相当子失去了一座城市的人口。”也“丁克”得太过份了一些吧。

    但记者Kim Murphy和Times Staff不这样看,他们举出了几大原因,

    一是对社会的绝望,对自身前景的绝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的自杀率上升了近50%;从1995年至2003年,约有50万人轻生。俄罗斯每10万人中约有36人自杀。在俄罗斯一些偏远地区,自杀率就更高了,每10万人中超过100人寻了短见。非政府组织俄罗斯公共卫生协会会长安德烈·杰明说,一个不再保障就业率的社会意味着数百万人“成了多余,他们在目前的经济中没有一席之地”。“他们不公开抗议,只是在心里抱怨”,杰明说,“而最极端的抗议方式就是了却自己的生命”。

    二是在绝望中寻求解脱,“Drowning in Alcohol”(溺死在酒精里),据统计,在过去10年里,大约9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酒后斗殴和醉酒事故。还有些人由于饮用自制酒导致大脑或肝脏永久受损。

    三是道德沦陷,青少年吸毒者众,艾滋病猖獗,“AIDS Strikes the Young”,据联合国统计,感染爱滋病毒的俄罗斯人数超过欧洲其他任何国家,在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大量年轻人注射毒品”。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默里·费什巴赫在一份报告中说,八成俄罗斯爱滋病患者还不到30岁。在西方,情况刚好相反:70%的爱滋病患者超过30岁。联邦卫生官员们说,这意味着有五百万至一千万俄罗斯十几岁青少年可能在几年内染上这种疾病。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乏力,许多人经济状况欠佳,去年俄罗斯的堕胎数比出生人数多出10万。由于堕胎手术拙劣或者健康欠佳等原因,大约一千万育龄俄罗斯人无法生育。医疗保健系统正处于崩溃边缘。在较为繁荣的城市地区,许多人说他们供不起可以生儿育女的足够大的住房。

    有意思的是记者的一些描述:

    贫富差距,莫斯科的亿万富豪数量,据全世界第二位,但四分之一的俄罗斯人每月收入不足38美元。造成这一切的,就是那场所谓“市场化改革”,在“社会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急剧“转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几乎在“一夜之间”(overnight)变为赤贫,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因生计无着而崩溃,然而,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居于莫斯科、彼得堡这些政治经济中心的极少数人(精英?),令人难以置信地“变为暴富”(to become fabulously wealthy.)。

    农业私有化的严重后遗症,在集体经济崩溃后,并没有有效的私营农业模式替代,造成数以千计的乡村成为地狱。在西伯利亚靠近伊尔库茨克的的一个村庄Ryazanovshchina,醉醺醺的25岁女人Yuliya Kovgan,在马铃薯地里与其失业的兄弟在一起“劳动”。其们生活极为艰辛。而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集体农庄,牲口成群结队,人口是目前的两倍,男人们在树林里劳作,女人们准备好茶点。

    就表面上看,俄罗斯似乎已经“彻底转型”了,成为地道的、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了,但同时俄罗斯的人口并未因这种“成功转型”、“彻底转型”而起码保持稳定,而是急剧下降,乃至于《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要专门发文探讨这个“THE VANISHING RUSSIANS”和“Dying Population(垂死的人口)”,资本主义看来也并非灵丹妙药。

(文章原名:醒世奇观:资本主义改革使俄罗斯面临“人口垂死”)

=====================================

    作者:云淡水暖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北方有个国家叫苏联
下一篇:寿自从容来
相关新闻 综合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