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怀念苏联

[日期:2007-09-0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苏联人”这个曾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称谓在10年前骤然停用。
    
    岁月蹉跎,两亿多“苏联人”何曾忘记那大厦坍塌、国旗垂落的一幕。
    
    1991年岁末,莫斯科寒风凛冽,景象萧条。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个春秋之后,在夜色中匆忙降下,勾画出震动全球的历史画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疆土分割成15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新国家。
    
    时光荏苒,“苏联人”在没有苏联的日子里已经度过了10个春秋。当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不再干扰平淡清静的普通日子,当飘逝的岁月成了神话般的往事,当遭遇新生活的茫然和热情逐渐转化成认知新制度的理智和冷静,昔日的“苏联人”是否还会常常想起他们过去曾经拥有的身份?他们如何看待苏联这艘巨轮的沉没,又如何评说那些光怪陆离的遭遇、体验和未知的命运?
    
    苏联是青春和光荣
    
    苏联在10年前消失了,但“苏联人”的命运并未因此结束。维克多是记者在莫斯科的邻居,他是二战老兵。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他一直在前线作战。维克多的儿子是运气不错的商人,女儿则是《莫斯科新闻》的资深编辑。无忧无虑的晚年是幸福的,只是一想起苏联往事,维克多便心潮涌动,老泪纵横。“苏联是什么呢?”维克多说:“那是我的命运,我的一生,更是我的光荣。为了苏联,我的格鲁吉亚战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的哈萨克朋友献出了生命。我死去的老伴到死都是苏联公民,我呢,就因为比她多活了十多年,我就不是苏联人了吗?我当然是苏联人。”
    
    记者的老朋友尼克是个电影导演,也是诗人。一谈起苏联时代,尼克的情绪总有些激动:“即便仅仅从政治意义上谈论苏联,也不能搞全盘否定,更何况苏联时代绝不仅仅是政治概念,那更是千百万人的命运。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因为它是人们骨血的一部分。苏联是什么?不错,它曾是斯大林式的高压统治,是恐怖的政治清洗,是严寒酷暑中排队购买食品的百姓。但是,它也是莫斯科举世无双的地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加加林进入太空。光荣也好,耻辱也罢,那是我们大家的历史,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苏联是抹不掉的历史。旧体制毁灭之初,多少塑像被推倒,多少城镇被改名。然而,留下的东西还是要比被抛弃的东西多得多。怀旧是人之常情,甚至那些从理性上对苏联持彻底否定态度的人,在记者面前用尽恶毒的词汇狂妄自负地辱骂一通苏联政治之后,也会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你怎么能抛弃你自己的简历1
    
    在阿拉木图,61岁的俄罗斯族老太太马依亚说:“1991年,我从电视新闻中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起初并未当真,心想那不过是政客的一时胡闹和任性。一个国家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后来才发现,一切都真的发生了,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如今,表面看,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本质上,人们仍然尊重和认同苏联时代的生活方式。不错,我每月领取养老金,但我不承认自己是被时代抛弃的人,如果苏联仍在,我也同样可以与自己住在莫斯科的女儿和住在基辅的儿子在网上谈天说地。我每天都看俄罗斯公众电视台的新闻,一个莫斯科的自由主义政客在电视里大谈社会主义制度与网络时代无法相容,他可真是愚蠢透顶。苏联是什么?这还用问?这套140平方米的房子,你坐的沙发,书架上上万册书籍,再加上我的青春和爱情。”
    
    苏联老情歌卖得最火
    
    悠悠十载,独联体常刮“苏联风”。在中亚名城阿拉木图,168中学(包括小学)在去年秋天重新建立了少先队组织,头一次戴上红领巾的孩子们十分快活。
    
    这不由令记者想起几年前在高加索的一些经历。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傍晚,在油城巴库,记者坐在老朋友阿明家宽敞精致的阳台上,观赏山城的万家灯火。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16岁的少女迪娜正在看80年代风靡一时的故事片《两个人的车站》。迪娜说,她喜欢苏联时期的老电影,因为它们耐看,有深度。迪娜告诉记者,一张名叫《老情歌》的唱碟近来卖得最火,碟子里几乎都是苏联歌曲,演唱者也都是在苏联时期唱红的歌星。阿明家里安装了卫星天线,起初家人喜欢看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和土耳其几家电视台的节目。但好奇心满足之后,便又一心一意收看俄罗斯的几个频道。阿明说,还是俄罗斯的电视节目“更亲切,更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况还经常播放苏联电影”。
    
    苏姆盖特市是阿塞拜疆的重要工业中心,那里的工人曾因长期领不到工资而举行大罢工。工人代表竟然提出,要求政府促成苏联的恢复。罢工代表理直气壮:“我们有权找回自己原有的生活。”
    
    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极端,但生活中还有比这更极端的例子。前两年,一位俄罗斯杜马议员曾到斯大林的故里,单腿跪在斯大林的坐像前高声说:“起来吧,老爷子,救救俄罗斯1在俄罗斯,在独联体,在经历了太多的政局动荡、经济下滑、生活困苦之后,人们对苏联往事备感亲切,真像重新发现了新大陆。
    
    记者的朋友阿明当年在阿塞拜疆团中央工作,尽管眼下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但他却时常怀恋当年平稳安逸、无忧无虑的日子。客观说,他的心态很有代表性。阿明说:“在独联体各国,从普通工人到大学教授,一谈起往事,都会感慨万分:从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并没意识到它的优越性,如今感受了资本主义,才知道当年的日子简直就是共产主义的水平。这话既是戏说,也是真情,你怎么理解都行。说到社会主义,免不了谈谈中国。只要提到中国依然走社会主义道路,95%的人都会竖起大姆指。我们在获得了虚张声势的民主与自由之后,才发现自己放弃了多少值得珍视的东西。我们不能不怀念过去,怀恋从前那种充满亲情、友爱的社会风尚和精神充实、富于高尚理想和美好追求的往昔。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任何时候也不会过时。”
    
    =========================================
    
    转摘自:铁血论坛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舒明武赠送:网上综合摘选资料
下一篇:永远的瓦尔德内尔
相关新闻 综合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