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精力有限,而且本文篇幅有限,及真正可以参见的论文有限,本文将出现许多漏洞或缺陷。对于大多数的结论均不给出演绎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分论点也不给出理应给出的证据,对某些尚有争议的问题也不再专门提出争鸣的各派,而仅将作者所赞同的一方观点作为论据或论点。本文的主要观点均出自作者个人,不含任何抄袭的成分,同样也就不可避免地有大量错误夹杂其中。希望读者不要太挑剔,还有商榷的余地。
前言
我虽然是一个从事工科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史哲的足够修养。但我从明事起便酷爱文史,尤其对古代史情有独钟。所以,在闲暇之余抽空翻阅《二十五史》等著作,尽情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成为我最大的兴趣所在。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讨论两个庞然大国的分裂和统一问题,我试图寻找其中的根源,并在寻找根源的同时不自觉地作了一些假设。尽管有许多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可以有许多好的历史学家,但却不可能有好的历史评论家”,而且历史也是不容许假设的,我还是情不自禁的这么做了。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在相比之下是如此的奇特,如此的令人费解,而我又是如此的好奇。所以接下来我将试图做一件据几乎无知的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极少有人做过的事,大胆地将“罗马”与“中国”的分裂与统一作一比较。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引言
在遥远的2000年前,一个庞大的国家控制着整个西方世界,著名的地中海降格为一个内湖。在这个国家里,生活着众多肤色、语言各不相同的民族,雄伟的建筑比比皆是。他们长期居于西方的统治地位,直至公元476年。这个伟大的国家就是罗马。它的疆域几乎覆盖了当时欧洲和非洲所有的高度文明地区以及西亚大部分文明区,鼎盛时陆地面积超过800万平方公里,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帝国前期,罗马城人口已达70至100万,全境人口超过7000万,都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在公元4至5世纪,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末代帝王罗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整个西罗马陷入蛮族统治;565年,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他征服的意大利被减小到拉温那附近很小的地区,西方行省基本上离开了东罗马帝国的控制而落入日耳曼国王之手;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在罗马故土上建立了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匈奴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不列颠人的国家,四分五裂,互相征战。直至今日,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的国家近五十个,而且也不可能重新统一为罗马国家,因为罗马人已基本消逝,这个古代雄霸千年的大国已彻底灭亡了。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与罗马开始统治西方差不多的时间,在远东也崛起了一个大国。这个大国自称处于世界正中,把四周诸族当作蛮夷,基本控制了远东所有的高度文明区域,大分裂前鼎盛时陆地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而这个国家的居民大多是同一民族,主要由地域分成若干部分,在公元前1世纪人口已肯定达到6000万,都城长安人口也超过百万。周边各小国均模仿它的模式建立起物质的和精神的国家上层建筑,无不存在过向它臣服的记录。这个伟大的国家就是中国。
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这个大国也已开始变得四分五裂,这甚至比罗马的分崩更早上两百年。公元4世纪初,北方迁入领土的胡人开始起义,中国北方顿时成为民族混战的大战场。这种极度的混乱局面直至5世纪初一个胡人大国的建立才有所好转。然而,当西罗马帝国被灭亡之后不久,北方又发生分裂,中国再次陷入混战。这种战乱局面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大有使中国同罗马一样永远灭亡的可能。但是就在查士丁尼大帝死后24年,一个铁腕人物以武力统一了中国。这之后历经数十年的沧桑,中国终于在7世纪中叶至8世纪初叶达到鼎盛时期。中国不但避免了和罗马一般灭亡的威胁,而且从此成为“天朝大国”。虽经数次亡国大难,直至今日中国仍基本维持着统一的局面,而且疆域更加扩大了。在以后也不太可能发生严重的大分裂,因为中国的最主要居民汉人已遍布全国,且人数超过10亿。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许多人不会认为罗马与中国有多大的共同点和可比性,但究竟怎样?而且是什么原因使罗马最终分裂瓦解而中国仍能长期保持主体统一的局面?
这些都是直接深入到评论分析历史的层次的,对于一个尚不具备文史素养的学生来说是极为困难因而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我不禁兴奋起来。但要说明的有两点:第一,我所指的罗马并非仅指罗马帝国,也不是在整个意大利的所有民族实体,而是指拉丁人一支罗马人建立的由王政至共和国及帝国的罗马国家。第二,我在此对统一与分裂进行大肆讨论,并不带有偏向罗马或中国一方的意图;尽管人们对统一总比分裂有好感,而现在罗马故土上也不乏土地狭小但国力与庞大中国相当甚而超过中国的国家的实例,我不愿意评论统一与分裂孰者更进步,而仅想站在一个第三视角上看待罗马与中国情况的比较。然而,事实上现在来讨论中国的统一局面的政治意义几乎是明显的,没有必要再说明了。
另外,为了说明一些问题,我在比较时可能不仅限于罗马存在时期的历史,而将涉及到其它一些时间或空间上的历史,主要的还是叙述公元6世纪以前的双方的历史比较情况。
在引言的最后说一句:“现实是历史的积分,历史是更早历史的积分,未来对历史是没有影响的。”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好了,现在让我们先经历一下中国与罗马的漫长历史吧,也许前者更漫长悠久一些。
古代前期的中国史
公元前5600年,在亚洲东部的黄河中游形成了一个新石器文明——裴李岗文化。裴李岗人形成了原始村落,制作了红陶。前5400年,中原(包括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各地)又产生了磁山文化。这两个早期文化形成了中原文明的基础。至公元前5000年,仰韶人在中原崛起,不久他们占据了中原的统治地位。仰韶人对中原的控制直至公元前3000年才告一段落。虽然,我们仍无法判断他们是否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但他们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仰韶人并不孤独,在黄河下游(当时黄河在今海河与淮河之间经常改道)一带有着另一伟大的文明存在。公元前5300年北辛人建立农业文化,他们制作了黄褐色和红色的陶器。公元前4500年大汶口人代替了北辛人,这种代替可能是文化程度增高而导致的居民脱胎换骨,并不含有武力征服的意思。大汶口人基本控制了山东和淮北,部分延伸至江淮之间,另一部分沿渤海居住,所以简称之为山东文明(从北辛至以后的岳石)。大汶口人的文明程度要高于仰韶人,虽然高得并不多,但这微笑的优势却重要得足以使生活在鲁豫一带的仰韶人受到了更多的大汶口影响。大汶口人不是好战的民族,他们乐于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播开去,并且他们善于航海,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渤海、黄海以及日本海有许多优良的海湾利于建立港口,大汶口人可能建立的殖民地不在少数。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然而,中国文明不只是两元的,在吴越地区或者称长江下游还有一个文明起源。从公元前5000年起太湖一带历经河姆渡、马家浜、良渚文化,发展至洞庭、鄱阳两湖之间的长江沿岸,并肯定对三峡附近的大溪人产生过影响。吴越人的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和山东,但在大陆东部仍是比较先进的。
三个文明分别代表温带大陆、温带海洋和亚热带河湖三种文明类型,其各自的特色是明显的。(一件有趣的事:巴比伦、埃及、克里特-迈锡尼三个大陆西部的文明与中原、吴越、山东三个大陆东部文明在地理位置上关于印度文明对称,且克里特-迈锡尼与山东均为海洋型文明。)
历史从它诞生开始,仿佛就已注定中国是要统一的。公元前2800年,中原逐渐兴起了龙山人(尽管“龙山”得名于山东的龙山),他们的文明程度比仰韶人高,是仰韶人发展的结果。于公元前2698年(此年代系根据辛亥革命时采用的“黄帝”纪年推得),龙山人在钜鹿与大汶口人展开空前的大会战,双方联军经过数次剧烈交锋,最终“黄帝”领导下的中原军战胜了以“蚩尤”为首的山东军。尽管山东人当时可能已制造了少量金属(铜)制武器,并会使用战车,但正如历史上经常发生的落后民族击败先进民族的事例一样,中原人更善于陆地作战(如他们将定位机械应用于战车制成“指南车”),“蚩尤”的败死是正常的。这场会战是决定性的,此后几乎找不到山东文明先进于中原文明的任何证据了,无论在考古发现上,还是在文献考证上。从此,龙山人在以后200年间征服了大汶口人,使山东进入了龙山时代。大汶口人部分被处死或俘虏为奴,部分被同化,部分继续维持与中原的对立,部分逃亡海外。一个有趣的考古发现: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似乎是大汶口人的后裔,他们由山东航海至中太平洋的事实是惊人的。虽然,夏朝初年“穷羿”和“寒浞”曾先后以山东为基础控制中原,商末周初时中原人仍不遗余力地与东夷作战,春秋时齐国还在攻破一些弱小夷国的都城,山东人已经在与中原人的竞争中失败了。钜鹿会战的意义是世界性的:标志着在文明大陆东部,大陆型文明战胜了海洋型文明。此战之后,山东文明的海洋性消退了。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试想,如果当年“蚩尤”胜了,且此后山东文明对中原继续保持优势,大陆东部会如何发展?也许山东人在渤、黄、日本三海的温带沿海广布殖民城邦,类似于希腊;后来出现强大的国家统一山东城邦后,使日本海、渤海、黄海成为内湖,并向南吞并琉球诸岛(包括台湾)和苏浙福沿海,向西攻破中原人,建立类似于罗马的海陆大帝国。也许这样,越人不至于被赶入热带,而可以在长江中游及江南建立起一个越人的敌国。也许现在的世界会与现实完全不同。然而,“蚩尤”死了,山东失败了;历史是不容许任何假设的。
中原人战胜山东人约500年后,发生了著名的世纪洪水,“尧”、“舜”、“禹”先后执政。在“尧”后期至“禹”前期的半个世纪中发生了“三苗战争”,中原人对生活在洞庭、鄱阳间的三苗人(可能是吴越人的一支)发动征服战,终于由大“禹”完成。此后,在大“禹”统治的最后几年中原与山东的联军对太湖、长江间的吴越人源头发动总攻,三个民族在长江下游誓死决战。这场战争的意义虽不如钜鹿会战,但也对大陆东部产生极大影响。吴越人经“相柳”、“防风”、“太人”三大领袖带领坚决抵抗,终于将大“禹”杀死在会稽山。吴越人避免了灭族,但此后再也承受不了北方的压力,开始大规模南迁。至汉代,越人分布于中国的浙、福、粤、桂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甚至海岛,直至今日越人形成的庞大系统仍是东南亚主要种族的祖先。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总之,中国主要居民起初是由中原人、山东人大部分和吴越人一部融合而成,海洋性在中国基本消失,大陆文明占绝对优势。
公元前22世纪中期,继“禹”之后“启”成为中原的最高统治者,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如与“有扈氏”的战争),“启”终于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开国君主,结束了中原的“禅让”时代。其实“世袭制”在各部落已经开始,而这次在中原的大同盟中得以实现意义更加深远,标志着中原国家正式建立,古代城市文明在中国初露端倪。后经“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几度盛衰,以夏为主的国家确立,汉人的雏形——华夏族业已形成。夏统治中原四百余年为商所灭。商代中国青铜文明达到高潮,商的青铜器遍布中国南北,“盘庚迁殷”后稳定的中央政权建立,直至公元前1066年被中所灭。周朝统治中原后开始大封建,中国建立了众多效忠于天子的诸侯国,道义上的统一与实质上的分裂并存。除楚国长期与周天子对立外,在公元前771年以前还没有出现公然不服从天子的例子。公元前841年,发生了被称为“国人暴动”的城市平民运动(这是中国明确纪年的开始)。直至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成功,周迁都洛阳,西周结束。在这140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但形成了完整的奴隶制国家,而且疆域扩大了20倍。人口也从300万增至1000万以上,不但形成了农业文明,也建立了星罗棋布的大小城市。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公元前771年起至前221年是专制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公元前476年以前被称为春秋,以后被称为战国。迟到的铁器时代开始,农业空前发展,社会飞速进步(如秦国从春秋初确立奴隶制,到战国中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史家称其为“礼崩乐坏”。这个时期,周天子的威望空前降低并不断衰落,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没有过中断,“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各显神通,到战国中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而从春秋后期至战国中期,中国文明爆发出最大的火花,“诸子百家”是古代中国前期的最高峰,开创了空前的开放民主时代。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以及众多兵家、法家纷纷创立自己的哲学或学术流派,向诸侯们献计献策,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百家争鸣”本身是历史变革的产物,它同时也推动着变革。
前221年,中国第一个皇帝经过15年的最后战争统一了中国,从形式到实质的统一,标志着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诞生。秦始皇建立了“郡县制”,并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修建全国公路、拆除关塞壁垒,这对中国的统一有着极大的意义。虽然,早在周朝中国已基本上使用古汉语,除了方言上的习惯语和发音之外,各国使用的语言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各国文字的不统一(甚至各国内部也经常有多种文字并用的现象),对互相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造成很大困难。文字的统一对汉族的融合与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货币、法律和度量衡的统一及全国公路的建立、“郡县制”的确立使中国形成专制大帝国有了基础。秦始皇在全国实行独裁统治,结束了从春秋起产生的民主氛围。他还建造了万里长城、阿房宫和始皇陵三大建筑,虽然如今当时的遗迹均已无存,但我们仍可想见当时的宏伟景象。秦朝随着始皇的去世也寿终正寝。历经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以及汉初与分裂倾向的斗争之后,至公元前2世纪后期汉武帝时,中国又成为统一繁荣的帝国,并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口近6000万,陆地面积近700万平方公里,汉人主体已经形成。这比罗马基本疆域确立略早一些。基本统一的局面直至公元2世纪末的黄巾军起义才结束。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黄巾军起义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代,后又进入著名的三国时期,经历近百年的分裂后由西晋王朝统一。但西晋的统一仅维持了20多年,于公元4世纪初因北方蛮族入侵而结束,汉人仅能统治南方。匈奴、鲜卑、氐羌、羯、巴各族纷纷建立国家,瓜分北国。北方陷入战乱和民族仇杀之中。在5世纪上半叶,北方为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进入南北朝时期。直至6世纪末,发端于北周的杨坚重新统一中国,建立隋朝。7世纪初,隋被唐代替,唐的昌盛直至8世纪中的“安史之乱”才结束。10世纪,中国再度分裂,而后宋朝建立,中国重新统一。此后,中国虽经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侵略或征服,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将西域、满洲并入版图直至今日。隋唐的皇族原本均不是真正的汉人,可是他们统治中国后很快与汉人融合,以至于汉人有时被称为唐人。进入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大部被融合,比如盛极一时的鲜卑人就已不再独立存在。
中国之所以没有分裂灭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口和文化两方面,而后者似乎更影响着前者的发展。
罗马简史
由于受到古代近东的影响,东地中海的众多岛屿从公元前2800年时开始萌芽了新型的文明。人们在那里用岛上种植的果实酿制果酒,还制作金属制品或陶器,然后将这些产品装上船舶运往东方以换取谷物等。他们自己不种植谷物,而通过海洋贸易谋求生存。以古代爱琴海为中心的东地中海一带的最早海洋文明,被称为“米诺斯文明”,其典型代表发现于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历时大致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125年。克里特人使用金属,建造宫殿和城市,有线形文字,园艺业、手工业和造船业发达。克里特人在希腊和小亚细亚等地沿海建立殖民城邦,在公元前16世纪以后达到鼎盛。公元前16世纪,伯罗奔尼萨的迈锡尼等地兴起,建立奴隶制城邦。此后,迈锡尼人(希腊人的一支)灭亡米诺斯,成为克里特文明的新中心,基本继承了克里特的文化。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为掠夺土地、财产和奴隶,率南希腊联军攻破小亚细亚的克里特殖民城邦特洛伊,虽获胜但本身实力大削,终为希腊人另一支多利亚人征服,希腊进入荷马时代。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在克里特文明的1500年间尤其在米诺斯与特洛伊被攻陷后,不少克里特居民向地中海各地迁移,其中在亚平宁半岛的与当地原始居民融合成伊达拉里亚人。其中一支在拉丁姆的阿尔巴山上建立阿尔巴-隆伽城邦。公元前8世纪初,阿尔巴-隆伽发生宫廷政变,国王努米托尔被逐。后努米托尔在帕拉丁山丘拉丁牧民的支持下重新夺取王位。为了表示感谢,努米托尔于公元前753年协助拉丁人在帕拉丁建立定居点,并给予一定的优惠特权。在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下,帕拉丁的拉丁人逐步兴盛,在罗慕洛时兼并了一些萨宾人部落,在公元前7世纪初纽马-潘彼略时扩张到附近的七座山丘,公元前7世纪中叶图鲁斯-荷斯提里乌斯时趁阿尔巴-隆伽国势衰弱将其吞并,大约在前7世纪末罗马正式建城。公元前7世纪末,伊达拉里亚人的塔克文家族夺得罗马的统治地位,建立塔克文王朝。在塔克文王朝统治的百余年时间内,罗马社会进步很快,许多伊达拉里亚人的先进文化被吸收,罗马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类似于希腊的体制。直至公元前509年,罗马人赶走塔克文家族,拉丁人重新掌权。不久,罗马又被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直至公元前474年库米海战中伊达拉里亚人败于希腊、拉丁城邦联军,他们的残余势力从拉丁姆完全退出,罗马趁机独立,摆脱伊达拉里亚人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也就是说,罗马认识居住在罗马的拉丁人与部分萨宾人、伊达拉里亚人融合而成的一个混合民族,在血缘上接近拉丁人,在文化上直接受伊达拉里亚人,间接受希腊人的影响。与其说罗马国家是罗马人建立的,不如说是伊达拉里亚人为他们建立的。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独立后的罗马共和国内政明显沿两条路线发展。第一,平民与贵族斗争,平民上层逐渐取得了在法律、政治和社会地位上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形成新的豪门贵族统治阶级。第二,政治制度逐渐演进,出现了一系列新官职和政权机构,以适应前进中扩大的社会需要。沿这两条路线发展的结果:旧贵族当权的共和国变成了由旧贵族和平民上层有产者联合组成的新豪门贵族当权的共和制城邦。长达几个世纪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使罗马于公元前450年诞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这比中国春秋后期出现的铭文成文法略晚一些,但中国成文法从诞生起便不断受到伦理学家们的非议,以至于中国更受道德的规范,而罗马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必然结果,因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要完善);也使罗马人均拥有了公民权,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划清了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界线,开创了罗马奴隶主不再奴役本国公民,而是外籍奴隶的道路。
公元前496年罗马在莱吉鲁斯湖一役中击败拉丁同盟,前493年缔结的卡西乌斯条约确立了罗马对拉丁城市的领导。公元前5世纪中,罗马同埃魁人、沃尔斯奇人作战,又经过历时一个世纪的三次维爱战争于公元前396年攻占了这个伊达拉里亚滨河城邦。维爱战争后,罗马完全控制拉丁姆地区,使自己的领土面积和财富几乎扩大了一倍,这标志着罗马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公元前390年,北方南下的高卢人在阿里亚战役中打败罗马拉丁联军并攻陷罗马,围攻卡皮托利乌姆卫城。罗马人在惨败后反思,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罗马击败伊达拉里亚人,并在南伊达拉里亚拓展了疆土,并击败了沃尔斯奇人、赫尔尼西人和拉丁人。到公元前350年,罗马领土比前4世纪初又扩大了五倍,罗马人已获得足够的土地以满足现有土地的不足,他们不再生活在少数入侵者威胁之下,罗马军队已变成征服的工具。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罗马因试图向坎佩尼亚扩张,与强盛的萨莫奈人发生战争。在第一、二两次萨莫奈战争期间爆发了拉丁战争,罗马彻底击败拉丁同盟并在坎佩尼亚获得很多利益。前4世纪后期,罗马在第二次萨莫奈战争前期大败,后重整旗鼓击败了萨莫奈人和其他敌对民族。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人彻底击溃了萨莫奈军队,兼并其大片领土,并大大加固了对中意大利的控制。此后,罗马通过三次皮洛士战争和第四次萨莫奈战争占领南意大利的“大希腊”。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除波河流域仍为高卢人占领外,意大利的其余地区全被罗马征服并在其统治之下。皮洛士战争不仅标志着罗马一个征服阶段的结束,它也预示更广阔征服的开始。它不仅修订了同迦太基人的条约,而且在公元前273年同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缔结了条约。它表明罗马共和国作为一个“大国”正式得到公认,并且在地中海政治中起到领导作用。公元前265年的罗马疆域是前509年时的200倍,罗马人也从早期的40万发展到100万以上,这之间才花了不到两个半世纪。罗马的扩张是神速的,并且正如以后可见到的它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公元前264年,罗马共和国为了争夺西地中海的霸权,终于与腓尼基人殖民城邦迦太基开始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此时,迦太基已是一个囊括北非、南部西班牙、撒丁尼亚、科西嘉和西西里海岸的帝国,它商业发达、农业技术较高、国力强盛,迦太基是当时世界最富的城市,与罗马正旗鼓相当。双方在战斗中互有胜负,最终罗马新建的海军终于在公元前241年取得了胜利。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在名将汉尼拔领导下迦太基军将罗马逼入绝境;但罗马最终挽回败局,于公元前201年再度战胜迦太基。由于这次胜利,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从公元前149年至前146年,罗马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将迦太基毁灭。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先后击败马其顿、叙利亚,并吞希腊和其它大片领土。中期,罗马灭亡马其顿并镇压了希腊等地的反抗。此时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罗马迅速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霸国。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此时罗马奴隶压迫十分严重,奴隶成为主要生产者,劳动主要用于商品生产。公元前2世纪后期西西里先后发生两次大起义,公元前73年至前71年发生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前2世纪后期,罗马也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这是一场由奴隶主阶级改革派领导的城乡平民和意大利同盟者争取土地和民主权利的改革运动。前2世纪末,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前91年至前88年,对罗马民主权利的歧视分配表示不满的意大利同盟者起义;虽然最终罗马战胜了意大利,但罗马人却不得不把他们原来不愿让出来的公民权让与意大利同盟者。而扩大公民权是为了扩大罗马社会的基础,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1世纪前期,罗马受独裁者苏拉统治,这是罗马奴隶主贵族在城邦危机形势下企图克服这一危机而实行的个人军事专制。中期,经前三头同盟后恺撒战胜庞培成为独裁者,并征服了埃及等东方领土。后期经后三头同盟,渥大维成为罗马统治者,从公元前27年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真正的皇帝,这时罗马从实质上已不再是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它的专制程度增加了。
罗马帝国前期经克劳狄和弗拉维两个王朝后,与公元2世纪进入黄金时代的安敦尼王朝。图拉真皇帝时,罗马疆域达到最大。此时基督教已在罗马逐渐形成并发展。又经塞维鲁王朝、混战时期及“伊利里亚诸帝时期”,戴克里先于公元284年称帝。戴克里先实行多米那特制,进行了大量改革活动,使罗马从实质到形式都成为一个帝国。此后,君士坦丁大帝时罗马有所复兴,停止对基督教的迫害,此后又将其定为国教。公元4世纪中后期,罗马已风烛残年,人民起义不断,外族入侵不止。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终于在内忧外患之下灭亡。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时虽有复兴,但此后也逐渐衰落。日耳曼人纷纷在罗马故土上建立自己的国家,1453年早已成为“希腊帝国”的东罗马亡于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罗马灭亡时,真正的罗马人已在百万以内,这相对于全国7000万的人口来说太过稀少了。虽然,罗马人从前509年至前43年使疆土扩大了30000倍以上,但此时已尽为他人所有。在持续上千年的罗马史中,饥荒经常发生,表明罗马的农业技术未得到良好的应用。罗马始终是一个商业优于农业的国家,这些是从希腊人那里继承来的。这个大国的灭亡在于土地辽阔、民族众多,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和统一的大民族,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也是它与中国相比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