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了这么多年,突然发现中国是很适合我这样的人生活的地方。
首先,在中国生活,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特别少。比如,你根本不用考虑交税的问题,在任何中国以外的地方据说这都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问题,在我周围生活的人都是受过研究生以上教育的人,但是我赌他们没一个人搞清楚过所在地的税的问题,能略知皮毛已经算比较热爱生活的一类了。然而在中国,税就从你的工资中间直接扣掉了,就是说,你拿到手的就是税后收入,假如你不想为这操心的话,就忘掉交税这件事情把。另一个就是交水电费的问题,在中国是水电费一起交的,关键的是,你可以在一个月的大部分日子去交它,假如你交迟了几个月,没关系,你可以说一声你外出了,不需要证明,也没有罚款。还有一个问题是社会医疗保险,你需要填一个单子给单位,很简单,人人都会填,再去做一个身体检查,然后就得到一个医疗卡,看病的时候刷卡就是了,那是你的定额,尽管花不用多想。中国的学校也是公营机构,我印象中除了毕业时候填一些表格外,在此期间校方没有送任何文件和信件给学生,有事情你可以自己去询问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棒了!我在另一个地方上学,天哪!校方隔三岔五的寄一份文件或者表格给我,并几乎每天往我的电子信箱发各种各样的通知之类,它们一般直奔我的垃圾箱,或者专门放文件垃圾的抽屉,或者他们叫我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毫不犹豫地签上我的大名。于是我有了一堆的纸张,可是真正出了事情我也不知道如何从这文山里面入手,最方便的途径还是去咨询别人,我明白要是出了啥事情校方会说责任全在我了,可是我还是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看那些东西。当然中国有中国的缺点,最麻烦的是结婚和出国,可是你一辈子才会结婚几次;出国的事情是麻烦,不过政府知道自己的不对,正在忙着改进,当然我们还是嫌他改的不好不快。然后,你告诉我在中国还有什么地方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也许农民和商人麻烦一些,所以人大政协会议他们总是重中之重不是?想一想,我们不是公务员也没有私人秘书,我们不能总是惦记着什么时候必须干什么了,还必须要按着固定繁杂的程序和格式办,否则后果难以预料。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生活!
其次,中国的商业机构也特别让人方便。比如中国的银行,对于一般人而言,真是怎么用怎么方便。据说有些地方农民贷一小笔钱拿个身份证和贷款证就行,其他什么文件都不用,都不需要!去银行开户也很简单,带上你的身份证,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做,我开过好多次户了,我想银行除了我的姓名以外什么都不知道。取钱也很容易,带上你的存折再输入密码就行,如果忘记密码就带上你的身份证去,他们会帮你把钱取出来把户头结了。总之,你不需要提着心去和他们打交道,一切都简单到人人可以办理的程度。当然,一涉及到外币就麻烦了,不过中国政府确实孜孜不倦在解决这个问题。说的投资也很简单,如果你不想操心,基金会帮助你。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很好,不过他们办事的方式真是简单明了。很简单,他们给你一张银行存折,然后告诉你首先你可以随时取出本钱,其次每个月你的收益都会进入这个户头,你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它,其余时间干你想干的事情去吧。国外的银行就不同了,那真是一个恶梦!首先开户的时候,你要填一张长长的表,然后签字!他们会给你一堆的东西,有卡片,说明书,支票本,实际花了一晚上研究它我也看不出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上面很多条文我用英文读了一遍再用中文读了一遍还是看不出对我有什么帮助。于是我决定不用支票本,据说那个玩意很复杂,钩钩划划都有讲究,遗失了怎么办我也不清楚,我决定不能冒险于是把它锁在柜子里面,有什么事情就销毁它,总之象间谍对待机密文件一样。真正有用的是卡片,卡片名目繁多,我想我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分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象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我永远只有一张银行卡片,而且象大多数人一样永远是现金卡。我身边倒是有勇于尝新的老兄,可是常常听到他们忘了缴钱而亏钱的事例,于是大家互相转告,不要用信用卡,况且丢了都危险。外国银行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停地叫你签字,我每次签字都是一次心灵冒险,实在太折磨人了,我总是琢磨我这样签能行吗?万一有人冒充我的签字,他们能识别吗?我常常在电视里面看到老外带着几十张各种各样的银行卡,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管理的。每次看到他们毫不迟疑地在每个地方,甚至超市的出口龙飞凤舞地签单,我就想不同人种真是不一样。哪怕是用现金卡付帐,我都不愿意对方看到我输密码,心想他就是录下芯片至少还不知道密码。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在国外的桂圆机上转帐,我历来都是到银行柜台上转帐,可是居然有人告诉我钱没有转到,我想他们多这么刺激我几次我就恐怕活不下去了,我在中国过了20多年还没有人这么刺激过我!自然,中国也有麻烦的地方,买房子和买商业保险的时候,你总要签买房合同和保险合同的。不过,这种合同一般一辈子也轮不到签几次,你尽可以花上几个月去仔细琢磨它不是?想一想,我们除了每天吃饭睡觉,还要工作,业余时间要考虑哲学科学艺术,要谈恋爱,要看电影电视上网听音乐,还能剩下多少时间是头脑冷静地象一个商人一样思考合同金融政府政策法规,恐怕只有吃饱饭的文盲才能心无旁鹄地天天琢磨这种事情把。
中国还有一个不为人识的好处,就是她总不区分什么人该呆在什么地方。在中国自然有贫富和职业差别。可是所有人都回避这种差别,主流声音也永远不遗余力地告诉大家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外面,有些地方你是不敢进去的,包括餐厅,酒店,俱乐部,剧院等公共场所。我曾经误入一家餐厅,进去后发现不对呀,里面坐了很多人却静悄悄的,不远处侍者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马上知道我走错地方,这是一个“上流社会”的餐厅,我不应该进去;要是在中国,那真是谁怕谁呀,可能有一些价格叫贵的餐厅,可是根本没有什么所谓“上层阶级”吃饭的地方,有钱就可以进去撮一顿,倒是有个别只对老外开放的地方,算是为他们的国情考虑。在中国,根本没有什么正式场合正式服装之类的东西,在紫禁城听“图兰多”也很多人穿着短裤便鞋,打受机传呼,聊天嗑牙,我真欣赏这种把文艺当成娱乐的态度;在机场的贵宾室里,也有脱鞋蹲在椅子上摔扑克,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呼爷爷叫妈妈的,你喜欢安静可以离开他们远一点坐着,所谓“贵宾室”就是里面的饮料食品特别贵;在最高档的商店,也可以穿着破拖鞋进去搭拉,也许售货员态度有微妙变化,可是在通货紧缩供过于求的今天,哪家商店不把你当大爷奶奶埃我也总是走进去看了价格签才知道进了“高档商店”了,里面的售货员也总是用祈望的眼光看着你,望身后面看,象我这样走错了店门的老兄还是不断进来,象电影“prettywoman”那种侮辱朱梨叶萝卜丝的售货员,一顿恶吵恐怕是少不了,搞不好被脾气坏的哪位老兄打上一拳。
啊,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对中国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种理性的爱。
======================================
送交者: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