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超强时代

[日期:2013-01-2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乘乾御宇 [字体: ]

 

 

大隋帝国全盛时期的东征西讨与战无不胜,隋军战无不胜望风披靡,横扫欧亚大陆。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比现在美国威势更加强大、看谁不顺眼想打谁就打谁的时候,的确有,那就是大隋帝国,尤其是隋文帝执政时期。隋文帝即位后,隋军可谓是天下无敌望风披靡,把周围所有国家打得满地找牙纷纷称臣纳贡,把四夷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大隋从开国伊始就把汉人尚武阳刚的雄风发挥到了极致,在隋文帝在位24年里,大隋帝国一共赢得决定全球格局的战略大胜仗79次,区域性局部胜利143次,战无不胜逢战必赢。如果按年平均战争战胜率来看,大隋军队的战胜率是秦朝的35倍、汉朝的四倍,明朝的六倍,唐朝的十二倍。

 

隋文帝时期,中国是世界无可争议的唯一的no1,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任何一个领域上,第一位都被中国垄断包揽了。那时的中国,从军事上比现在的美国还要强势得多,经过一系列东征西讨后,隋朝的疆域从北方来说,史学界有个定义:叫做隋朝北方无边界,隋文帝即为后不久的开皇三年,隋朝北伐突厥大获全胜,欧亚大陆北方所有国家民族纷纷归附隋朝称臣,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尊大隋高祖文皇帝为圣人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上表称臣,突厥成为大隋附属诸侯国;隋朝的疆域从南方来说,中央政府直接设县置守管辖现在的越南全境与泰国的一部分,远迈秦汉;隋朝的疆域从西方来说,势力范围已经到达现在的伊朗,因为当时波斯帝国的皇帝已经在开皇年间向隋文帝上表称臣,并派出朝贺使赴隋都大兴城向隋文帝进贡波斯的特产方物,波斯帝国也不过只是隋文帝治下大隋帝国的一个附属诸侯国而已,也就是说按属国来算波斯帝国都能算大隋的西陲边境,仁寿年间平交趾,收越南全境,炀帝时臣服琉球,东面又扩展。另外因为隋文帝被所有北方游牧民族尊为共主,大隋北方可以说无国界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开皇年间隋朝疆域最西达到波斯帝国,西北达到今日哈萨克斯坦全境,北至西伯利亚,东至琉球,南包括现在整个越南,隋朝疆域至少是秦朝五倍大。

 

    中国的军事在秦始皇时期开始步入正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军事大发展,但是到了隋文帝时期中国的军事才迎来了他空前绝后的全胜黄金期,中国取得的辉煌战绩之多之大可谓古往今来只此一家。

 

  无论是从政治的清明度、经济的富庶、军事的强盛、综合国力的水平、皇帝本人的圣明哪个角度来看,隋朝都是中国的颠峰黄金时代,那时中国可以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没茬找茬的随意的打他。即使是被后世一些人诋毁的三争高丽最后的结果也是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大业)十年又率师渡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斩首千万级,将取平壤,高元震惧,遣使诣辽东城下,上表请降,帝许之,遣人持节诏护儿旋师。”即使炀帝在被谋杀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大隋王朝给隋朝朝贡的。《隋书》、《北史》都记载道:“(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那时中国的武力强盛,边塞诗歌也大气辉煌,那时代的军歌精神是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充满自信。

  

  隋 贺若弼《遗源雄诗》

  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隋 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 明余庆《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隋 何妥《入塞》

  桃林千里险,候骑乱纷纷。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

  回旌引流电,归盖转行云。待任苍龙杰,方当论次勋。

  

  隋 王胄《纪辽东》

  辽东浿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欲知振旅旋归乐,为听凯歌声。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信旋。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隋 杨素《出塞》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刁息夜斗,辛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杨广《白马篇》

  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傍。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征兵集蓟北,冲冠入死地。

  攘臂越金汤,尘飞戏鼓急。风交征旆扬,转斗平华地。

  追奔扫大方,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隋 杨广《幸塞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注: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自太原逾雁门北上,幸启民可汉帐,可汉奉觞上寿,跪伏甚恭,杨广大悦,因赋诗篇。来到大同巡幸之际,谒拜方山水固陵、方山灵岩寺,感慨万分,遂即赋诗,抒发万法皈依之念。)

  

  隋朝的皇帝杨广被突厥人尊为“圣人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朝代的帝王比隋朝的皇帝西巡走得这么远,也没有一个朝代的帝王让异族首领跪地膜拜。惟有大隋皇帝也……

  

  “单于已系缨。”“来谒建章宫。”“韦鞲献酒杯。” 这些隋朝边塞诗歌都磅礴大气威武壮丽,乃中华民族的强盛之音。这些诗表明当时的中华帝国是走出的帝国,是中国民族是开放的高傲民族。“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突厥的单于已经投降入朝朝拜了,我上哪去打仗觅取战功?“单于入朝谒”比起“单于夜潜逃”来更显示中国帝国的强盛,不战而威。“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隋朝的军歌辉煌大气,充满了阳刚雄壮之美,处处体现中华帝国的“盛世雄音”,“济苍生” 、“安社稷” 一直是隋朝边塞诗歌表达的主要精神。

 

隋文帝时代中国的军事已经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为历朝历代所不及,在炀帝时期继续得到了发扬光大与政策的忠实继承。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隋书食货志》:“帝亲征吐谷浑,破之于赤水。慕容佛允委其家属,西奔青海。于是置河源郡、积石镇。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史西域列传》:“隋炀帝规摹宏侈,掩吞秦、汉,裴矩方进《西域图记》以荡其心,故万乘亲出玉门关,置伊吾、且末镇。”(唐朝人写史难免有贬低言语)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今若羌),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新伊吾城”,罢州置郡,敦煌又为敦煌郡。隋代在莫高窟开凿了大批的石窟,敦煌地区甚至还出土了一些隋皇室成员的写经,可见隋王朝对西域的重视。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炀帝之前,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只有南北两道。隋炀帝时期不仅以前的道路更加畅通,而且新增一道,即新北道。这样,隋通西域的道路共有三条:北道(又叫新北道),出自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度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中道(汉代的北道),出敦煌至高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而至波斯;南道,出敦煌自鄯善,经于阗、朱俱波、渴盘陀,越葱岭,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而至印度各地。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附:大隋帝国全盛时期的东征西讨与战无不胜

 

一、侵略林邑

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今越南河内)平了。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岸立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盛举旗帜,雄击金鼓而进。隋军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了从而溃逃。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聚而来。妄图与隋军决战,威震住隋军。刘方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刘方乘势指挥精锐之兵发起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只是抓着的俘虏就以万计。此次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英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于是济区粟,度六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又被击破之。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隋军进入林邑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十八枚。“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刻石纪功而还。”刘方命令刻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隋军此次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长达数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疾病,有的士卒脚都肿了,死去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军涂中。炀帝知道消息后非常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诏曰:“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刘方将军此次对林邑的征伐是历史上中国军队在最南方的征伐,不仅挫败雄壮的大象军阵的攻击,而且攻下了异国的首都,这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地道的侵略行为。震服了南海百蛮,从此对隋朝贡不断。这是中国的辉煌,为中国的古代史争光。《北史》、《隋书》赞曰:“刘方号令无私,治军严肃,克剪林邑,遂清南海,徼外百蛮,无思不服。”

 

二、驯服契丹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因契丹人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之,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 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的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推)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有勇有谋。这样的将领与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计之上者也。炀帝杨广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至。

 

三、欺辱流求

流求可能是今天日本的琉球群岛也可能是台湾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流求国。流求人开始见着隋朝船舰,以为是商旅,和他们做贸易的。陈稜率大军顺利登岸。陈稜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流求语。于是陈稜派其招抚。流求不从,拒逆官军。陈稜命张镇周为先锋进攻流求人。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流求国都。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流求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流求国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流求的宫室。“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陈棱把流求人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流求俘颁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四、震服伊吾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冬季,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喜爱。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今哈密地区)。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耳。”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五、占领吐谷浑

吐谷浑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

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今若羌),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人,虏男女四千口而回师。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炀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攻占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击溃吐谷浑军主力。伏允率众保覆袁川。炀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四面围之。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数十骑潜藏于泥岭之中而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来归降,其中六畜有三十余万。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此时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吐谷浑。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作者:乘乾御宇。)

 

2013127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台湾媒体:中国造汽车足可威胁欧美!
下一篇:你的中国你的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