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痛苦是孤独带来的,这不是一种俗人常有的身的孤独,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大孤寂。天才从自己身上体味出这份大孤寂,但这孤寂亦绝不是俗人理解的属于个人的东西,而是真理面对谬误孤军作战时的孤独。天才的痛苦便绝不仅仅是面对自我而产生的痛苦,而是面对人类整体的平庸、低俗所产生的一种大悲大痛。
天才真理在握,救世济民之心存于胸间,但是,眼前的这些俗众使他毫无施展能力与实现理想的可能。他爱他们,面对他们的麻木与荒谬却心生愤恨。眼看着生命归于流水,人类毫无前途可言,天才的痛苦成为一种惊天动地的大痛苦。
伟大的天才不可能因此选择所谓的独善其身,那是庸人的行为,而天才注定一生都在战斗中,与看得见的敌人斗,与看不见的敌人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敌人。这是一种明知没有取胜的希望仍然顽强进行的战斗,惟一的力量便是真理的召唤,便是对人类整体的深深的挚爱。
天才经受的打击越大,他的斗志越坚,他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却永远有更新更沉重的痛苦落到他的心头。他的伟大正在于他的不可取胜,在于他的永远的痛苦。与柴米油盐短缺的贫困的痛苦相比,与身体受创击的痛苦相比,与个人生命磨难的痛苦相比,天才心灵经受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他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可见的物,也不是来自公众均有的情感,而是来自对人类整体生存意义的质疑。
这是一种公众永远无法理会、感受其万分之一的痛苦。
真正的天才是那些骨子里总为自己的无知不安的人,他们有时之所以宣扬自己的博识,完全是因为对俗众更为无知且不求知的愤恨。他们的所有炫耀都是一种变相的宣战,只有那些最浅薄的思想者才是真正在炫耀自己的博识,他们某些时候自称无知的举动是一种更大的自耀。
俗人的目光短浅,无法认知天才的卓越之处,更无法理会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天才。这其实反证了天才的超拨脱俗,他们是现实世界的叛逆之子,他们的伟大注定了他们的孤独。
不可以要求天才是些无视孤独与痛苦的人,天才是最为敏感的上帝的子民。
孤独的天才注定处于痛苦之中。
天才的结局绝不可能美妙。
不允许自己回避的痛苦
天才不可寄幻想于知音。他们最孤独,他们最渴望同伴,最需要精神的支持,但是,他们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音,除非他们不再是天才。
越伟大的人可以与之交谈的人越少,便也越孤独。
天才惟一减弱痛苦的可能便是回避与俗的人打交道,他们可以选择隐居,选择与古人和书籍为伴,那将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交流。而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自己作自己的朋友,将他们的思想写成文字,昭示后人。
但是,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如果天才回避了俗市也回避了痛苦,他还是天才吗?我们已经说过,天才是永远不放弃战斗的人,是永远不知疲倦地追求真理的人,是百折不屈的人。更重要的是,对于天才来讲,痛苦是他们的思想之源,他们的灵魂之母。
伟大的思想家面临着一个二难选择:一方面,他们愤恨于公众的无知无能、拙劣可笑,他们本能地要去驳斥,要去唤醒他们;另一方面,思想家又最清楚,俗众是永远无法被现世的声音唤醒的,他的所有呐喊都会使自己更为激动、愤恨,他们的所有努力都只能招来污垢。真正的天才总是那些最后仍选择了站出来呐喊的人,因为他们的生命是为战斗而生的,他们的精神时刻处于战斗状态。
天才注定因为自己对人类的爱而经受被人类屠宰的痛苦。
敏感地感受痛苦的天才,他们的思想因为痛苦而思索,他们的才智因为思索而活跃。痛苦创造了伟大的天才和天才的思想,回避了痛苦,也就回避了思想的源泉。所以,天才还要去看俗人的眼睛,听庸人的叫嚣,对全人类的责任感,对真理追求的欲念,使他们只能牺牲自己,去感受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