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观赏达芬奇的手稿

[日期:2009-06-28]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上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电车里偶然抬头,一眼看见了那双深邃的眼睛。他无法对着镜子画出自己的这双眼睛,他甚至没有可能看到过自己眼睛的这个视觉角度。但,没有人会否定这双眼睛的真实。这,是达·芬奇唯一的一张自画像。电车里的海报在宣传正在东京六本木举办的“达·芬奇展”。

 

我几乎没有制造任何判断的时间,哪怕是几秒,瞬即作出了决定。兴冲冲地查阅了展览资料后,把打印出的优惠券(1400日元/1人)递给老外公时,他只说了一句话----“竟然被你抢先了”。

 

于是,第二天下午,我们俩便出现在了位于六本木hills森大厦52层的森美术馆。

 

达·芬奇(1452-1519)是作为画家被人们认识并熟知的,无论是《蒙娜丽莎》还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代表作里隐藏的谜团至今是为人们津津乐道、令无数研究者困惑的问题。事实上,与其他欧洲画家相比,达·芬奇真正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他曾在多件作品未完成时拂袖而去。无疑,达·芬奇是一个神秘而浪漫的画家。但这次展览没有《蒙娜丽莎》,没有《最后的晚餐》,没有达·芬奇绘画作品的实物,展现的是达·芬奇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研究生涯。而亲眼目睹达·芬奇的科学研究手稿,也正是我此行的目的。

 

不仅在艺术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达·芬奇一生也不懈地钻研、求解,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留下了8000余页的研究手稿,内容涉及天文学、流体力学、地球地理、建筑土木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军事学、机械学等多个领域,可谓全才的科学巨匠。可惜的是,达·芬奇的大部分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有科学家这样评价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百年以后的局面”。的确,至少在天文学方面,达·芬奇主张“地球是圆形球体,并绕太阳运转”的观点时,比伽利略早了一百年。可是,他没有发表著作。他的很多观点在当时属于反教行为,为了防止被迫害,他甚至在书写手稿时用左手自右而左反写文字,后人借助镜子的反射才破解他的密码。

 

这次展出的72页手稿是达·芬奇晚年(53岁以后)的研究成果,和他大部分的手稿一样,使用镜面文字写成。由于它们曾被英国贵族“Leicester”收藏,所以被命名为“Leicester手稿”。现在以个人名义拥有它们的人的名字,在这个时代,与“达·芬奇”一样令人如雷贯耳——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同意每年将它们在某一个国家展出一次,这是首次在日本展出。

 

展出的手稿以及根据手稿复元的研究器械和研究成果让我惊讶。达·芬奇那旺盛的求知欲、大胆的想象力、非凡的推理能力、惊人的实践能力令世界震撼。展览的题头是“天才的预言家”,对我而言,达·芬奇只能用“天才”二字形容。

 

亲笔手稿的展室,照明非常昏暗,为了保护那一页页已经发黄的拥有500年历史的手稿。每一张手稿都独立地被展示在一个玻璃展柜里,展柜上有一盏灯,展柜下有一面镜子。镜子并不是为了让客人更好地阅读手稿的镜面文字,而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光线的反射,可以将照明减到最低。即便如此,每一个展柜的灯光都是每隔一分钟关闭一次。达·芬奇可曾想象过,500年后,会被全世界的人如此尊敬和崇拜?我想,他可能想到过。因为他是个预言家,他在手稿中就对自己的预见性显现了足够的自信。

 

在一个个手稿展柜前,想象500年前达·芬奇就以和我现在一样的距离面对着它们;在一个个复元的机械前,想象每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实践得到论证时达·芬奇一定欢呼雀跃奋笔疾书;感觉,不是激动,不是兴奋,也不是惊喜,是奇妙。

 

(作者:snowflake

 

2009-6-27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天才与什么样的人最相似
下一篇:痛苦是天才永远的携带物
相关新闻 天才其他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