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人,一个时代的巨匠!
这学期里我看完了他的三本书----《贝姨》《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看完他的作品,我感受到的是十九世纪巴黎社会的黑暗,巴黎人内心的黑暗......
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浪漫派那些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诗人、艺术家中,巴尔扎克好似一位找错地址的不速之客。他魁梧、健壮、举止笨拙,说话粗声大气,毫无优雅风度可言。他的气质,正如罗丹为他塑造的雕像:粗糙、笨重,然而深邃,豪壮,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和威力。他的作品,仿佛由天才的巨斧砍劈而成:生气勃勃,出神入化,只是还没来的及细细打磨,一个以消遣为目的的读者也许会感到他的小说累赘不堪,而一个勤于思考的读者却可以发现,对于作品的负荷量来说,身者有理由称赞他的简洁明快。
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乔·治桑不止一次对这位与她风格迥异的作家诚挚的赞赏,波得莱尔简直为他着迷,福楼拜和左拉对他表示仰慕,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才智是惊人的,不同反响的,成就不是眼下说的尽的......”
以《高老头》为例,在那部作品里,他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了各个层次的人物个性,比如他写学生欧也纳评价巴黎女人:“昨日春风得意,出入公爵夫人的宅第,今天跌入谷底,求助债主之门......她们挥金如土,如果丈夫供不起,它们便出卖自己,不惜剖开母亲的肚子去寻找金银。”
写伏脱冷对巴黎现实的评价,还有他写年轻人的那种个性:“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有一个规律,表面无法解释,其实原因就是他们年轻,疯狂地享受。不管有钱没钱,他们总是缺少必要的生活费,但总能弄到钱来挥霍。”“一个像他那样的年轻人一旦被人瞧不起,便会气得暴跳如雷,抡起拳头多着整个社会,要报复,同时对自己也产生怀疑。”“青年人若心存不义,决不敢在良知的镜子面前照自己,成熟的人倒敢正视,这就是生命两个阶段的不同之处。”
对于社会,对于爱情,这位为人也做过预示一样,将爱情规则阐述得惟妙惟肖。他说:“社会这本书,我虽然读过。但其中某些章节还不胜了解。现在我全懂了。您越是没有心肝,就越能够步步高升。您心狠手辣,人家就越怕你。您把男男女女都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皮力尽,到了便扔下,这样您就可以达到欲望的颠峰。”“...但如果您有真情,必须象宝贝一样珍藏不露,永远别让别人猜出来,否则您就完了,不仅做不成刽子手,反而会被别人宰割.....”
“爱情是一种宗教,信奉它比信奉任何宗教代价更高,它转瞬即逝,经过时和淘气的孩子一样,总得打碎点东西。爱情这种奢侈品,住阁楼的穷小子只能在诗里才能见到,请问囊中不丰又何来爱情呢?”
看完这几部作品,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社会现实,虽然知道那个时代已成为永远的过去,已经被埋葬,但是说真的当今世界,虽然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去做过多评价,但是真的是觉得在有写些面让人难以接受,很不齿......
或许吧,在我们真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时,从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摘到解决办法,人的心灵还可以更纯清....
(作者:碧草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