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莫扎特天才的能量

[日期:2008-04-13]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一个天才的能量有多大?那就以音乐史上的另外一位巨匠贝多芬为坐标,来看看吧。贝多芬一生写了一部歌剧,莫扎特写了20部;贝多芬写了5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写了23首还有4个手抄本练习;贝多芬写了九部交响乐,莫扎特是41部。莫扎特留下来的手稿有23000页,如果一个人按每天抄录2页计算,将整整耗费近30年的时间。要知道,这些作品只是莫扎特短暂35年生命中的一部分,而贝多芬活到了57岁。如此生硬地把两位大师拉到一起,肯定不科学,甚至是冒昧不敬的,但莫扎特的独一无二和无法复制也许能从这些绕口的数字里得到某种程度的证明和体现。

 

  215年前的125,离圣诞节还有20天,维也纳大雪,莫扎特死了。他的妻子因过度悲伤而没能为他送行,于是一代天才被粗心的送葬人草草埋于城外圣马克斯教堂墓地。莫扎特肯定不会想到,200多年后,寻找他的墓和遗骨竟成了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更不会知道,自己的家乡德奥边境小城萨尔斯堡会成为全球爱乐者的朝圣之地。

 

  事实上,莫扎特的能量正源源不断输送到今天,他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在医学、科技、心理学、舞蹈、戏剧、建筑、农业、商业等领域,莫扎特在以独特的方式发挥作用。德国牛奶好喝是因为奶牛经常听莫扎特;接受了莫扎特效应医学实验的德帕迪约,从一位不能正常发声的神经传导阻滞症患者成了法国影帝。这些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正在把莫扎特从一个250年前的天才转化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类奇迹。

 

  但某种程度上,天才论也让莫扎特变得面目模糊。专家们认为,留存下来的莫扎特像其实已被过度地美化,成了太阳神的化身,而在莫扎特一位朋友的描述中,这位“神”其实再普通不过,“一个显然很矮小的人,身材瘦削,面色苍白,有一头他似乎为之感到自豪的浓密金发。他喜欢打弹子、跳舞、饮酒作乐。他不是一位立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的身份和职业一般看不出来,只有当他坐在钢琴前时,这时他才变成伟大的莫扎特。”

 

  央视音乐频道《经典》栏目黄金时间正在播出48期系列片《莫扎特密码》,解码天才的一生。多位著名艺术家走进栏目,倾诉他们的莫扎特情结,谈到天才,大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认识,莫扎特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就艺术创作而言,天赋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吴勇)

 

  陈丹青(画家)

  我不会说莫扎特勤奋,这都不是去说他的词。

  莫扎特是个及时享乐的人。我们在理解享乐主义时,会把它想成吃喝玩乐,但是我想所有艺术家都是享乐主义者,所谓享受的就是他的天才,他正在做他那么爱做的事,这就是一个享乐的过程,我们太渲染艺术家痛苦的一面,其实我相信,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非常享受,这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濮存昕(演员):

  天分是DNA、血缘里的东西,这个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组合,会在不同的生命中一代一代的轮回演化。

  莫扎特像一个孩子,他的音乐里头,又有一种莫名的东西,他对于人性中各种各样的境遇,都有想像力,他非常神奇,鬼怪也好,妖魔也好,死神的能量,他好像都能体会到。我们仰视像他这样的文化巨人时,会发现他们都有孩童一般的天真。莫扎特肆无忌惮的笑声,想骂就骂,想歌就歌。我其实也特别想有这样的童真,哪怕受到苦难,可是我不行。

 

  卞祖善(指挥家)

  莫扎特35年的生命里留下了600多部作品。

  德国植物学家和矿物学家科舍尔,在1862年,把莫扎特的所有作品编成作品号,因为科舍尔,所以他就用了一个K打头,莫扎特5岁发表的G大调小步舞曲是作品第一号,写成文字K1,最后一个作品就是K626,《安魂曲》,共600多部。

  莫扎特创作《唐璜》是1787年的事,快要演出时间了,他的夫人提醒他,说沃尔夫冈,这歌剧可是要演出了,你现在还没有写序曲,莫扎特说,好,那就写。一夜,写出来序曲真是妙笔生花,一挥而就。

  历史上有很多次的所谓音乐决斗,就是比赛,“决斗”的好事者是奥地利约瑟夫二世皇帝,就在1781年,在他亲自安排下,让莫扎特跟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克里门蒂,举行一次音乐决斗,最后25岁的莫扎特赢了。输了比赛的克里门蒂对莫扎特心服口服,非常夸奖,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决斗之一。

 

  赵季平(作曲家)

  应该承认天才,天才的存在。如果不相信天才存在,拿出来莫扎特的作品大家就相信了。作曲确实需要天分,没有天分你再勤奋都不行,不顶用。他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作曲来了。

  我前年去了萨尔斯堡,也到波恩去了贝多芬的家。到萨尔斯堡以后,有人问我对莫扎特作品的印象,我就说他的音乐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像一种织得非常精细的彩色的地毯,非常棒,而贝多芬就像是铜铸的一种雕像,两位大师风格不一样,但是都是精彩绝伦的东西。

  

  林兆华(戏剧导演)

  莫扎特一生被嫉妒包围,天才的命运恐怕都是这样。嫉妒是普遍存在着,一个天才出现的话,肯定就会有天才的杀手。

  莫扎特我原来听过,排戏的过程当中,听得比较多一些。作曲家也好,戏剧家也好,文学家也好,我觉得天赋是主要的,努力是后天的东西。所以莫扎特被称为“上帝的宠儿”。莫扎特不是因为他整天努力的爬音符,就成为莫扎特,可能在玩的时候,无意当中旋律就出来了。

 

(来源不详。)

 

 

2008-4-12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天才
下一篇:那些死于文化枯竭的天才
相关新闻 天才人物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