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天才的内在焦虑

[日期:2007-09-08]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心理学称天才为“The gifted”。Gift的意思是礼物,换言之,天才原本意思是“上帝特别给智慧的人”,也是上帝给平凡人的“礼物”。没有天才科学家,人类科技文明不可能如此进步;没有天才音乐家,我们怎能享受如此美好的旋律;没有天才画家,我们所能体会的视觉大受限制;没有天才运动员,体育的竞技必定逊色……。 
   
    天才,人们羡慕,但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何呢?就像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匹克林博士在《天才与神经疾病》一书中探讨的,“人人都以崇敬的心情仰慕创造的天才,但有没有想到他们的另一面可能是侏儒呢?”像是我最崇拜的社会学家韦伯,他十二岁就能绘出欧洲历史的地图;十八岁入海得堡大学即不断和大师辩论;二十五岁获博士,接连发表多篇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三十岁就任教授,一连串的演讲都引起强烈反响。但三十四岁时,韦伯精神崩溃,长期疗养三年。病愈后在四十二岁时发表著名的《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日后一本又一本重要的巨著,让人们品味洞见历史与洞察人性的睿智。

    我愈看韦伯的著作,愈能体会他们内心那种撕裂的痛苦。他太聪明,聪明到没什么人能和他分享。他难有知音,难被了解,精神崩溃似乎是宿命。更奇特的,精神疾病的经验却又使他格外有洞见,反而写下了名垂不朽的创造性作品。

    爱因斯坦在十一岁便精通了大学物理,也会拉丁文、希腊文,又能拉奏小提琴;十六岁时已精通微积分。他想留在学校任职,却希望落空。只能在瑞士的专利高中做审查员,二十六岁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物理学界和科学应用。

    爱因斯坦担心纳粹德国先研发成原子弹,写信给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要制造原子弹,但他对这件事十分后悔。日后,他不断呼吁各国禁止核子武器的开发和使用。讽刺的是:没有他的相对论,原子弹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 
     
    莫扎特五岁就作出协奏曲,八岁写交响曲,十岁写歌剧。但他生活贫困,婚姻并不幸福,三十五岁就去世了。贝多芬是何等伟大的音乐家,但他却失聪,痛苦到想自杀。舒伯特,只活了三十一岁。萧邦,只活了三十九岁。画家梵高,三十七岁时自杀身亡……他们的创作,成了人们最珍贵的精神资产,但他们自己,却饱受痛苦。有位研究“肺病与天才”关连性的学者杜伯斯有以下的结论:“急于追求成功的意愿会使个人的身体更加无法抵抗任何传染病的侵袭。”

    一般而论,天才最大的痛苦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当二次大战结束,以色列宣布独立,敦请犹太裔的爱因斯坦回去当总统。他回答:“我不适合担任这种牵涉到人际关系的职务。”天才和凡人毕竟是有距离的,天才再谦卑,也无法改变他们与众不同的天性。他们的心智如此澎湃,他们的思考如此敏锐,又如何能与平庸的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呢?

    平凡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有问题,可向其他人求助。但天才呢?天才的感情世界更是耐人寻味,有相当的证据证明天才的男女关系有更多的问题。如果是在“认知方面”为天才,有超乎常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他很容易运用语言去打动、说服、感动异性,并且运用文字去寻求他的崇拜者和仰慕者。毕竟拥有绝佳的口才,比拥有众多的财富更可贵;拥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比拥有很大的权力,更少见。所以,文学天才要成为“花花公子”,远比富翁及政客更容易。

    米兰.昆德拉在其知名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将花花公子分为两大类。一是“史诗型”——不断寻找各色各样不同条件的女人,每个新的女人都令他精神亢奋,而错过任何一个女人,都令他沮丧。唯有不断更换女人,他才可重新确认自己是男人。

    这方面的代表是莫扎特歌曲中的唐璜,他的仆人列举唐璜的情妇:“在意大利有六百四十个,在德国有两百三十个,在法国有一百个,土耳其则有九十一个,在西班牙超过一千人……”仆人说:“他一点不在乎这个女人是富有或贫穷,美丑都没关系,只要她是穿裙子的就行。”史诗型的花花公子将“猎艳”的记录视为生命中最奋斗的目标。

    第二类花花公子是“抒情诗型”,他们努力寻找女人中的女人,试着和每个他看得上眼的女人谈恋爱,他们迫切地想和所爱的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情不自禁地想和对方爱抚,也会不停地说些对方喜欢的话。但是只要发现对方的缺点,或是他觉得对方有些无趣,他就立即离去,甚至努力从她的生命中消失。

    法兰克.皮特曼在《新男性》中剖析抒情诗的花花公子:他们有着孩子一样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天真,他们的魅力难挡,而他们的自信来自女人的爱情。这些男人享受快乐,同时得承受无可避免的痛苦,也就是不断满足女人的需求,但可能永远无法满足自己。

    在花花公子的眼中,女性主要可分三类:<一>物品——性玩物;<二>猎物——还未得手;<三>敌人——要他安定下来的人,尤其是妻子。他们用最大的力气去“逃离敌人”、“抛弃物品”和“讨好猎物”,但终究还是用尽心机去面对女性。女性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远高于财富、名利、地位、友谊,甚至是“自己”。 
   
    天才花花公子对性的追求,目的之一是化解内在的痛苦。在性和爱的刻意追逐是使自己不去思考内在焦虑的方法之一。我们如果有些同理心,试着想象天才的痛苦,也许会对他们异于常人地沉溺于性爱,有多一分的体谅。

    花花公子其实是非常孤独的,他们无法和一个女性建立稳定而长期的关系,他们抗拒婚姻,不停地追逐,不停地背叛,走上没有知心相伴的恶性循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描写到:“第一次的背叛是无可挽回的,它会唤起日后的连锁反应,然后进一步地背叛;每一次的背叛,都将使人们距离初次背叛的情境,愈来愈远。”花花公子很难完全回头,他们已经“上瘾了”。终究得过一种没有爱,不断自我伤害的生活。

    正像天才的“智慧”不属于他自己,也不属于他的家人,而是属于大家的。他们甚至无权不贡献自己异于常人的能力。天才也可能因此认为自己的爱,也不该只属于一个女性,而是属于许多人。他们的博爱,看在其他男人的心里,一定不是滋味。但是,就有许多女子倾心于他们。很诡异的,也因为这些倾心,加速地耗损了他们的健康,使他们英年早逝的机率远高于常人。

    从属灵的角度看,圣经上说明了一种神和人之间的互动原理:“多给谁就向谁多要。”上帝多给天才特殊的才华,就会要求他们更多的付出,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有哪位天才拿这些恩赐去浪费生命、去任意放荡,等于是主动破坏了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也因而失去了上帝的祝福。例如圣经中有一力大无穷的参孙,他可以手刃狮子如同撕裂山羊,捉三百只狐狸易如反掌,用驴腮骨就可以杀一千人……,但是他一直为女色所困。妓女大利拉多次陷害他,让他被敌人活逮,敌人百般羞辱参孙,他最后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当然比较喜欢英雄,但也可能因此害了英雄。“色”字头上一把刀,当天才与女色接近时,就与上帝愈远,愈难保有他特殊恩赐的能力。相对的,我们看到许多相信上帝,保守自己的天才都十分长寿,而且能持续有重要贡献和卓越产品。例如《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活到八十二岁,《汤姆历险记》 作者马克.吐温活到七十五岁,而爱因斯坦则有七十六岁高寿,他也是笃信上帝的。

    天才最需要稳定,有稳定的情绪才可能将内在的睿智源源不绝地表现出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才可能使人不浮躁的生活,有稳定的两性之爱才有清醒的心创作更棒的作品。整个社会也应试着提供适当的管道使天才能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并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及关心,使“天才与疯子”之间的那一条线,永远不跨越过。同时,社会也不应用过多的名与利,以及“女色”去刺激天才,使他们不致被过多的欲望走上堕落之路。

    拜读莫伯桑的一生故事和他所写的短篇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他的生命动能是如何迷人,他的文笔、他的敏锐、他的真诚都显示他是何等有才华,是何等少见的天才。他的人和文章都是后人珍贵的祝福,但是他迅速崛起,却又快速陨落,留给世人唏嘘与感叹。他这位天才,有无比的创造力。但也有更大的欲望,使他丧失了正常的生活。如果他能“稳定些”,我们必定有更多好的作品可以欣赏。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狄德罗说:“我喜欢那种提升人性的哲学。”这句话在十八、十九世纪启蒙运动的各种思想进展中得到了回响,也刺激了浪漫主义等思潮的兴起。莫伯桑其人,在这种思潮中,贡献出对人性内在省思的洞察力,作品使人性提升。但很可怕的,他本人不能让自己的人性同等提升,终究留下了遗憾。

    作者:佚名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论政治天才
下一篇:天才的痛苦
相关新闻 天才纵论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