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的判断力不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是直觉,甚至可以称为简单的感觉,是看到的,而不是思维得出的。交流才需要思维。孔老皆以道为闻见所得,此之谓也。而判断力也不仅仅是看到,同时也是自性生出的,这一点佛家看得比较清楚。其实两者本也不分。
哲学之判断力,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判断力看到“一切是一”的结果。(这个结果进一步扩展了语言和交流的可能性,同时无限的扩展的人类的生存可能。)而这个判断力就是印度人所谓“第一刹那了知”。并不是谁都有这种了知能力,大多数人的思维是从第二第三刹那开始的,甚至很多人没有独立判断力,他们的判断力是一种可以称之为集体无意识(跟原概念无关,只从字面理解即可)的东西。
有这种第一判断力的人就是天才(这天才只是就字面意思而言,无夸赞之意,就如人天生有眼,天才只是多了一只眼而已,是强为的称呼)。因而,人的判断力依靠天才。而如何判断天才呢?在上帝不出面的情况下,判断天才的只能是天才自己或者是另外一个天才。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谁都可以自称为天才,确实都可以自称,但是不是天才的人在其自称的后面是没有自信的,自信于自身为天才的才是天才,有丝毫的怀疑便不是。
佛说第一意不可说,判断力是不可交流的,人们之间用逻辑交流,但最初的逻辑判断是不能交流的。庄子于此处也三至其意。中国人都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其实这个意会已经说得太客气了。而这也正是中国的语言富于暗示性,而教学则重于传心的原因了,传心就是传体验,就是让你也一时照见全体。
当然作为社会是不能把判断力交给天才的,因为这很危险,其危险不在于天才,而在于大众根本没有对于谁是天才的判断力。而天才自身必不可能成为政客,所以把判断力交给一个或者几个天才的结果只能是导致独断专制,从而压制了判断力的生长。
所以作为社会结构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有做独立判断的机会。而作为哲学,应该把判断力交给天才,如此方能个得其所各安其位。(柏拉图尼采孔孟皆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天才哲学家倍受诟病的一个原因,我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
========================================
摘选自松骨梅魂“判断力、天才、知行、齐物”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