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偏才+怪才+汗水+灵感。
偏才:即尺有所长的"长"、专才、一门深入等。
怪才:个性、独立思考、与众不同。(天才像一切人,而没有人像他。——巴尔扎克)
汗水:苦、坚忍、量……
灵感:专业感觉、天赋。
有哪一个科学家生下来便是天才呢 ?
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天赋的本意,也仅仅是指:上天所赋予的。只要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你就已经具备拥有这个“天赋”的资格,天才都是后天的.是在正确的方法下、合适的环境里勤奋、努力、坚持的结果。
天才 —— 指特殊的、超科平常人的智慧和才能,亦指具有这种智慧和才能的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但是很小的,并且只能给人的认识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它并不是知识和才能本身;离开了社会实践,一个人无论具有再好的天资条件,是不会获得任何知识与才能的;先于实践、先于经验的“天才”知识是不存在的。
“三个加法等式”:
袁隆平等式:灵感=知识+汗水;
爱迪生等式:天才=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因斯坦等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对于天资和勤奋的关系,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沬若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由此可见,自卑、消沉,自甘落后都是大可不必的,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专业(偏才、一门深入、特长等)量的的积累是必须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辅助的。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 导向一个目标的(专业、技能)、有头脑的、不间断地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德拉克罗瓦。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那么,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人才、天才的变化,当然也符合这个规律、原理。
上面几个等式的左边:灵感、天才、成功就是等式右边量变的结果——质变。
偏才、汗水、少说空话、灵感、正确的方法等,都是确保和达到足够量变的前提、条件。
量变包括事物在大小、数量、程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在事物的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个事物仍旧是该事物。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关键是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这里的“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和限度”就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度。事物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时,才会发生质变。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我发现,成材过程与打井过程最具有可比性,所以就以打井为例,来说一下成材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假如:要打一口水位在100米下的井,没出水以前的1——99。?米的工作,那都只是量变的过程,充其量只能是在打坑,浅坑——深坑而已。只有在到了100米,打通了,出水了以后,那才真正发生质变,成为一口井。
学习呢,在你的知识量(专业)没有到了通、达、悟、成的地步之前,严格说来,那不叫才、能,只能说是知识容器、储藏器。
亚里士多德认为:比喻是天才的一种象征,一个能够看到两种不同领域的相似之处的人是天才,再能把这些相似之处联系起来是需要特殊天赋的。
当前教育界的一个话题:中国的学生的总人数、总课程门数、总课程深度、总学习时间长度、学习强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要多、长、深、强,当然总的知识量最多,怎么中国的到了通、达、悟、成的地步的顶级人才不是最多呢?
最关键、最根本的一点是:不懂或忽略并违背了下面这条原理:
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量也有多方面。一定的量变所引起的并不是任意一种质变,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那种质变。
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并且也确实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可无论哪方面的能力,想要得到提升并到达一定的高度,那么它的(专业、技能)量的变化也必须超过它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度时,才能达到提升的目的。而别的能力方面的量的变化是不会对它有什么质的影响的。
比方说:你的理想、志向、目标是当个作家(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果戈理),那你在英语或数学或物理等方面下的功夫、学的程度等对于作家这个目标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还是你在写作方面的专业量的积累。为了那所谓的关联或作用而投入很多方面很大的量,甚至喧宾夺主,都是错误的,会影响它量的积累,直接影响质变的进程,甚至根本见不到什么质变。 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就是必然结果。
练拳的就应该:拳不离手;唱歌的就应该:曲不离口。耍的花腔太多,会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的。
大千世界,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如果有点关联、作用,就必须“发展”发展,那你“发展”得过来吗?还想“全面发展”,开什么玩笑?问问你自己,你“全面发展”了吗?那你干吗让别人“全面发展”呢?对别人“求全苛责”呢?
所以,专业(偏才、一门深入、特长等)量的的积累是必须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辅助的。全面、平均发展更是极端错误的。
古语有:双重则滞,何况多重。
我的观点里,成才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依次是:一门深入(专业、特长等)、生活目标(理想、志向等)、兴趣、年龄、环境、松、静、恒、苦等。
在合适的年龄、环境里,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理想、志向为目标,以专业、技能直线为路径,风雨兼程,一直坚持走下去,成功必然在路上。
(文章原名:天才=偏才+怪才+汗水+灵感。)
====================================
作者:喜子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