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杨格论独创性的写作

[日期:2010-04-04]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爱德华·扬格是英国感伤主义的代表和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理论著作《试论独创性的写作》提倡独创精神,反对迷信和摹仿古典作品,并对创造和天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一篇相当精辟而具有战斗力的论文。扬格在文章中比较了独创和摹仿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并由此阐发了有关“独创”的概念。首先,独创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独创性作家“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域添上了一个新省区”,独创性作品是春天最美丽的花朵;而摹仿者“只给我们已有的可能卓越得多的作品的一种副本,他们徒然增加了一些不足道的书籍,使书籍可贵的知识和天才却未见增长” ,摹仿之作成长迅速而花色黯淡。其次,自然性和生长性。扬格将独创性作品比作一颗植物,“它从天才的命根子自然生长地出来”;摹仿之作则类似于一个工艺制品,“靠手艺和功夫这两种匠人,从先已存在的本身以外的材料铸成的”。前者是自然天成,不需要技巧的,后者则是人工制品,需要手艺和功夫。因此,独创性作家自己是自己的祖宗,他可能繁殖出一大批子孙后代而使自己永垂不朽;摹仿者则深陷入故纸堆中,他沿着先圣的足迹慢步行进,永远只能充当子孙后代辈,老死而无继者。再次,新鲜性和陌生性。独创性作品是个“百分之百的陌生人”,如耀眼的“新星”,令人瞩目,作者用想象的有力翅膀把我们带走,使“我们没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思想,一直到魔术师放下笔来为止”。而阅读摹仿之作,总多少带有“听第二遍故事的懒散心情”,无法令人振奋和激动。

  扬格进还专门批评了摹仿的精神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其一,由于摹仿者追随前人,摹仿之作超不过蓝本,而使文艺趋于倒退和落后。

  其二,摹仿的精神反抗了自然的意图,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个个都是独特无二的。我们生下来是独创者,到老死时却成了模仿者,这不符合自然的意图。其三,摹仿使我们极不调和地既贫乏又骄傲,我们想得少而写得多,我们拥有厚厚的书籍但内心并不安宁。可见,文艺需要的是独创精神,而不是跟着古人后面亦步亦趋,模拟蹈袭。

  扬格论及的与“独创”相关的概念是“天才”,天才的创造是独创,他“横越一切大道进入新颖无人之境” 。天才超越于法则的樊篱,法则如同拐杖,对跛者是有用的帮手,而对天才来讲,却是一种障碍。天才超越学问的权威,他从自然的手掌中生长出来,正如美德越低的人越需要财富,天才越低的人越需要学问。扬格指出,现代独创性作品越来越稀少,天才越来越罕见,这不是因为今人的才智不如古人,而是由于崇古情绪在作祟。今人过于崇拜和敬畏古人,这压抑了今人的天才和创造力,古典范例使今人意迷、心偏、胆怯,“它们迷住了我们的心神,因而不让我们好好观察自己;它们使我们判断偏颇,只崇拜它们的才能,因而看不起自己的;它们用赫赫的大名吓唬我们,因而腼腼腆腆中我们就埋没了自己的力量。” 因此,今人对于古人的作品应该有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理解古人和尊重古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但却不能摹仿他们的作品,不能让他们的思想消灭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读书时,让他们的优美点燃我们的想象;我们写作时,让我们的理智把他们关在思想的门外”。另一方面,要知道自己和尊重自己,了解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要让伟大的范例或权威吓坏了理智,贬抑了力量,因为舶来品和借来的财富只能使我们日益贫困。

    最后,扬格提出了“接近前人水平、达到前人水平、超过前人水平”的观点。虽然今人的成就远远不如古人,但今人的才智却与古人相同,今不如古只是暂时现象,今人完全可以迎头赶上和超过古人水平。扬格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他的“独创论”美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古典主义袭古守旧观念,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先河,成为前浪漫主义文论的重要文献。

 

(作者不详。)

 

2010-3-27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朱文信论天才
下一篇:天才与激情
相关新闻 天才纵论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